APP下载

对语文课改的几点认识

2009-08-17张建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教育

张建强

1 确立新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改掉不适合时代要求、不适合社会需要的陈旧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陈腐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评价目的与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面临挑战。一步入课改,教师就努力做到:角色的转变——变管理者为组织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变控制者为帮助者,变仲裁者为促进者;工作方式的更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策略的变化——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

2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品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进入课改后,为了避免跟风、走过头,对于一些突出的、感觉不对头的教学现象及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要加以关注,认真分析,坚持以正确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特别注意: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应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以重视,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后续的学习、终身的发展。农村中学学生先天素质、后天的学习条件都较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所以更应从基础抓起,通过多种渠道、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对于一直忌讳的语文基础知识,在指导教学中始终坚持识字、学词、造句、语法、修辞、篇章知识、文学知识均加以落实。改变以往死记概念的做法,注意无形习得,教学生学活知识,活用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的关系。文本的解读是拓展延伸的基础,拓展延伸是对文本解读的提高。课文是个“例子”,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载体,学生只有认真地学好这个“本”,方能在长期的感受领悟中形成语文能力。而过分地拓展延伸,将淡化文本学习的意义,知识的传授就肤浅有限。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及人生的阅历等的限制,过分的拓展延伸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障碍,加重其学习的负担。教师应努力做到立足文本,注意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注意文本语言的挖掘,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悟、理解、赏析进而吸取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地、适度地拓展延伸。让学生适时灵活地运用知识,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及运用语文的方法。

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语文教育除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任务。但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如果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舍弃语文学科的本质意义、突出文章对人的教育意义而忽视语文对人的文学素养的熏陶渐染,那么,语文教育的性质就被改变。因此,教师努力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随意贴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牵强附会,而是在读写听说等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在语文学习中丰富情感,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3 识字、释词、阅读、说话,四者有机结合,相映成趣

识字、阅读、释词、说话构成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它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它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识字量的多少必然影响阅读的质量和速度,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1)读中识字。生字与学生反复见面明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只有读书,生字才有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学生才能由不识到识,再到牢固掌握。笔者让家长为学生买一些课外读物,推荐名著,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向人请教、查字典。在阅读中不仅认识大量生字,也在故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就把识字和发展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2)在阅读中加强对词语的理解。把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当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词语对文章表达的作用。3)在学字、词中强化朗读训练,把读书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学字、词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朗读中去,在朗读课文时,按字音,读准汉字。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笔者运用配乐朗读,分角色读,一人读一个标点,大家齐读一个标点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4 几点建议

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绩,但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的语文教材谁也没教过,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全靠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师自发的行动,缺乏很好的组织,显然不能保证大面积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6点建议。1)各校语文学科组要对实验工作给以高度重视。每学期要经常组织校内的新课标新教材研讨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要突出安排对教材的备课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其间,要不断地“冲电”,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2)各校要建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由校长或主任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本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指导工作等。3)建立备课网络和集体备课制度,确保集体备课落实到位。以校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周集中一次,保证用集体研究的最好的教案进行教学。4)建立联络员定期汇报制度,会同市课改中心组成员在各自的学区内巡回听课,并加以具体指导。各校备课组长要向各学区的课改中心组成员汇报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研究解决的办法。5)建立定期研究课制度。各学区根据具体情况定好时间表,排出各类课型、各类学校的研究课时间,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台,共同探讨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诵读欣赏课的教学路子。同时各学区要选一所学校作为语文课改示范学校,使其他兄弟学校有学习借鉴的样板。6)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试卷、日记、作文收集并装入成长记录袋。开展优秀作品展示,手抄报、作文集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