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施行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与策略

2009-08-17董玉华祖立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素质教育农村

董玉华 祖立彬

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扬长避短,真正使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在素质教育的政策下获得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本文关注的主题。同时,本文亦针对农村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健全人格须包含:1)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2)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3)强健活泼之体格;4)优美和乐之感情。此言可谓一语中的,道出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这与我国目前推行的教育改革不谋而合。因为就在几年前,教育部针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三个转变”——把唯社会价值或唯主体价值观念转变为在满足社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把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变为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争议一直存在。有人简单地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认为施行素质教育必然要否定考试。其实不然,考试是目前各国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只不过在现阶段的中国,教书育人被“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所取代,这才是极端错误的。需要明确的是,在真正的素质教育模式中,学生收获的知识和信息并不少,甚至更多,区别在于知识传授的方式不同。

素质教育与我国过去一贯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完全吻合的,只不过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全面发展成为一句口号。而且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素质教育似乎只是针对城市的孩子,让他们多学习一些艺术门类,比如学绘画知道齐白石,学音乐听过贝多芬,会拉小提琴诸如此类。实际上,这是有失偏颇的。素质教育固然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绝非依靠多了解几种艺术形式就可以解决的。

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而不是依靠“填鸭式”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再通过课外“恶补”的方式提高其文学、艺术修养。现在多数的学生都深受其累,不仅课业负担没有降低,每周还要如赶场一般参加各种课外辅修,这就是倡导的“素质教育”吗?显然不是!推崇的“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实现了吗?显然没有!

与多数人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农村。首先,全国13亿多人口,农村人口的比例超过3/4。每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比例也高于城市。因此,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应以农村学生为主体。此外,在农村施行素质教育相对城市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农村并不缺少艺术的土壤。东北的二人转、陕西的秦腔、苏州的评弹、杨柳青的剪纸艺术无一不扎根于广袤的农村。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优秀的传统艺术也不胜枚举,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濒临灭绝,需要有人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抱怨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十几岁的中学生(当然包括农村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屈指可算的业余时间内,又要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实际上,可以完全摒弃现有的“素质教育”模式,将学生的第二课堂设在那些优秀文化滋养浸润的地方,让艺术的熏陶真正融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一旦这些学生考入大学,奔赴祖国各地,他们何尝不是最好的文化使者呢?

第二,农村学生拥有更多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我国的大学本科生,最大的不足在于实践能力欠缺。这种论断不单是相对国外大学生而言的,国内的许多用人单位也都深有同感,这种情况仍然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素质教育(即劳动者素质)的结果。尤其在农村的教育环境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大多靠“寒窗苦读”来博取“功名”,靠亲手实践来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不多,因此造成农村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弱一些。这就需要农村的中学教师指导学生善用自己的双眼,多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实践去丰富课本知识。广大农村已经告别刀耕火种,代之以大量的现代化设备。而一切与工程应用有关的问题,都离不开数、理、化这些基础科学的支持。只要教育学生观察生活,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实验环境的不足完全可以弥补。

最后谈一下农村中学生施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人文素质的培养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教学资源有限,农村中学生的人文教育较为欠缺。突出表现是,文科课堂普遍缺乏内涵,基本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造成学生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许多“尖子生”也存在对文科课程的抵触情绪。比如厌烦背英文单词,对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也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不在课程本身,而在于教学方法失当。在教学资源相对丰富的大中城市,文科教学形式多样,各种演讲、辩论比赛在许多学校已形成惯例。而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施行起来却相对困难。因此,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北京市在“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北京远郊区县及农村教师的培训,重点支持农村教师的培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长远之举。此外,可以安排重点城市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中学定点支教,当然也可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即城市与农村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形成互派教师参与对方教学的制度。

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占我国在校人口多数的农村学生,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使其早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毛庄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素质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