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研究

2009-06-20张记元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高校管理

[摘 要]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作者简介:张记元(1966-),男,浙江奉化人,宁波大学职教学院计划财务处处长助理、会计师。

近年来,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发展创造知识产权能力大幅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4位,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4位。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聚集了大批的科研人才,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现状

(一)科研经费总规模逐年快速扩大

国家、高校、企业等对科研经费投入逐年上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步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总支出达到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与当年GDP的比例为1.31%;2004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1966.3亿元,与当年GDP之比为1.23%;2005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450亿元,与当年GDP之比为1.34%;2006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43亿元,与当年GDP之比为1.41%;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达到371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递增22.3%,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2006年的拨款额达1689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1009.7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0.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678.8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2%,其中浙江省财政科技拨款为6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9%。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的大部分资金被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享有,只有少部分用于企业。

(二)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呈现多层次、多元化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和渠道出现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既有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省、市的科技部门、教育部门、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下拨的科研经费,各高校为自设科研项目安排的科研经费以及高校为纵向科研项目配套拨付的经费;也有横向科研经费,包括与企业、团体组织、个人等社会各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让等取得的科研经费。由高校与社会各界的横向联合等带来的收入占高校整个科研经费的比重逐渐增大,已超过国家财政拨付的科研经费,使高校科研工作呈现社会化的趋势,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也日显复杂。

(三)科研经费投入相对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主要是集中在前沿高新技术,在信息、材料、空间技术、环境科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充分,但应用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少,面向经济建设的研发投入则更少,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成了应用技术领域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2006年,我国科研经费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5.2%、16.8%和78%,其中只有10%左右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用于企业的比例为30%左右。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科学研究与试验的参与度比例较低。在经济建设领域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而在大量创造GDP的经济建设领域研发投入却不多,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不对称

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科研项目成果质量下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不少,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申请的专利技术有8万多项,获得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有3万多项。然而,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商品率约20%,转化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比例大约在5%-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由于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直线下降,尤其是自然科学类课题更为严重。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经连续4年空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曾经连续6年空缺,重点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均价,2004年比2000年减少了近一半,而技术合同均价减少了三分之一。2006年教育部门的统计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如排名在部属高校科研经费前20位的重庆某大学,从1996年到2005年,该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增长了10倍,而专利申请数仅增长了1倍,发明专利数增长更不明显,只有寥寥10多件。

二、问题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院校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但审计和检查发现,少数院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影响了科研成果质量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

目前,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认识误区,一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拿到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越多,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越好,因此只注重科研项目数量与规模,对科研经费监管却不够重视。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认为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入学校财务帐上就可以了,至于科研经费开支的情况如何,是否合规,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要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 忽视了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核。一些科研人员也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取得的,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科研人员支配,学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需过多干涉和监管。同时,许多科研人员不懂得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的现象有禁不止,导致科研经费滥用严重。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科研项目以课题组作为基本活动单位,也就是说科研经费的使用是以课题组作为核算对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负责课题预算的申报和执行,而课题负责人往往是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一般不强,预算管理意识普遍淡薄,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为了申报项目,因此仅凭经验估计,盲目罗列,很少作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也不请财务部门人员进行财务指导,编制的预算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预算没有全面真实反映项目成本、虚列经费支出项目、预算不够细、虚高申报等等,使得科研经费预算作用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并成为科研经费不合理支出的直接因素。

(三)日常报销把关不严格

长期以来,由于财务部门没有熟练掌握科研项目的预算标准,或在核销支出时项目预算管理不严格,致使科研项目中招待费、电话费、日用品、劳务费支出比重过大,将科研经费支出转为生活支出,致使项目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不论科研人员还是科研管理和财务核算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支出的报销审核尺度一般比较宽松,形式审查重于实质审查,报销“不真实”和“偷梁换柱”的发票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到商场购买日用生活用品,却开具复印纸、办公用品等购买发票,堂而皇之地通过不真实的凭据报销,更有人则向亲戚、朋友索取票据来报销,使科研项目成为“圈钱”项目,从而滋生腐败,造成科研经费流失。

(四)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高校大多数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其工资、津贴都在学校的人员经费统一列支,其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只包含外购商品、服务的费用以及提取的、用于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项目管理费,而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使用学校的房屋、仪器设备、实验材料、水电等费用大多数学校都没纳入科研成本,也没有向学校缴纳一定的使用费,通常在学校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不能正确地、完整地核算科研项目成本。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课题负责制,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无须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申购,直接由课题组自行购置,从而导致对固定资产的重复采购,有些购置的设备长期闲置造成很大浪费。虽然学校要求课题组在购置固定资产后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但由于学校对这些资产日常管理不严,固定资产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往往不上交,也不用办理资产交接手续,有的科研人员甚至把一些仪器设备像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拿回家,供家人使用,固定资产变为个人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六)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未进行绩效评价

目前,许多高校对科研管理重点放在争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忽视了对项目结账的管理,结题不结账现象突出,增加了经费管理成本,而且还导致科研经费沉淀,使得有限的科研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2003年国家审计署对13所院校进行的审计调查发现,有17000多个科研课题结题,但却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结账,结存资金3.69亿元。对于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只注重技术、成果的验收,而忽视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三、对策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因此,各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加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知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立项预算管理

在科研项目实行课题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科研经费监管的核心是预算及其执行,科研经费预算是规范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前提和依据。因此,课题组应本着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编制经费支出的全额预算,明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计划。预算应包括与科研计划相匹配的经费收入预算、经费支出预算、经费负担能力评估与经费调剂计划、科研资产发展预估以及科研风险负担能力预估。财务部门应参与支出预算的编制,帮助课题组人员核算课题成本,合理制定项目预算,使预算既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严禁虚列开支、夸大开支、不合理开支和预算缺乏执行性等问题的发生。科研项目立项后,将经下达单位审批后的支出预算交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支付的依据。

(三)加强科研经费支出检查审核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支出情况审核是避免科研经费被不当或违规使用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前提下,要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支出的实时监控与严格审核。一是要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在注重科研经费报销手续规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使用标准及支出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规范和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如完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开发和完善预算管理功能,使财务管理软件能按照科研课题预算项目进行控制,并通过网络技术将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方便地反馈给科研人员,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对科研经费的实时、动态管理。

(四)严格科研项目成本核算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对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材料费、设备费、差旅费、资料费等费用直接计入科研成本;对占用学校资源但无法准确核算其成本的各项费用,如房屋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水电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要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计入科研成本,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同时可以优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结构。

(五)健全科研固定资产管理

凡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和管理。科研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科研设备建立台帐,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或项目结题时,财务部门要协同科研部门、国有资产部门及时进行资产清查,并耐心细致地向科研人员的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配合学财务、科研、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清理、交接工作,避免科研设备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合理调配和统筹使用科研设备和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率,防止科研设备重复购置。

(六)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账工作,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和有关课题发布单位的相关规定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验收结题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详细分析科研成本,认真核算结余,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及时处理结余经费,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要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在科研项目验收后,组织专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综合效益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05]11号

[2]吴秀梅,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8(4)

[3]崔琳,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6(12)

[4]徐红宇,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6(3)

[5]0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003亿占GDP的1.4%[N]工人日报,2007-10-18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