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运现象解读:供与求的失衡

2009-06-20何泱泱蒋艾杉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失衡运量春运

何泱泱 蒋艾杉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春运现象”伴随着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大国阔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年轮。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就供求失衡原理解读春运现象的根源,并阐述其社会影响及经济学思考。

[关键词]春运 供求 失衡 运能 运量

所谓“春运现象”,是指春节前后(约40天),人流量剧增,运输工具及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比平时“紧张”,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较为突出,也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大家知道,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春运期间运量大,运力不足问题早已暴露出来,由于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较好地解决,致使“春运现象”成为多年来的热门话题。下面,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对春运现象予以解读。

一、供求失衡引发春运现象

其实,春运现象就是一个“供求”问题,也算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独特现象。据网络调查,我国有68.24%的人在“2009年春节,你打算如何回家”中,选择了坐火车,而其中62.92%的人却没有买到票。

春运问题已经受到了全国各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09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做出重要批示:“德江并志军同志,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可是,在牛年春运之际,有关部门尽管全力以赴,热情服务,人们却表现出不少的无奈与遗憾。

那么,春运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呢?究其根源,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是引发春运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春运现象就是供求失衡导致的。

(一)从供给上看春运

2009年2月19日,春运结束,在春节前后的40天里, 国内有二十多亿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国铁路运送旅客1.92亿人,日均480万人,同比增长10.6%。

早在2002年,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铁路客运量大大超出了铁路既有的运能。2001年春运期间,广铁集团开行的列车数达到4500多辆,比正常所需多出近2000辆。02年广铁节前安排跨局直通临客52对、安排管内临客31对,比2001年春运实际开行临客最多日对数增加了8对;节后安排跨局直通临客79对,同比增加15对。若以每天开满列车对数,每列车按超员50%计算,出粤列车最大运力也不过每天25万多人,节前15天可发送370多万人次,但仍与社会乘车需求相差甚远。

近年来,我国运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06年底,中国铁路总营业里程是77083.8公里,到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超过90000公里。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总体来讲铁路运输仍旧是供不应求(人均不足7厘米铁路),无法适应客流高峰期的要求。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路网的建设无法跟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步伐;另一方面,运输工具的储备不足也是制约中国交通发展的瓶颈。

(二)从需求上看春运

春运“一票难求”从根本上是因为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那么在“运量”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难呢?主要是今年的客流量比往年更多。

一是众多的民工返乡:今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机使沿海加工工业地区出口企业大量的裁员减薪,工厂停产或倒闭,这使得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提早返乡,为春运注入了大量的人流。据悉,全国有23.2亿人次在中国农历新年假期中进行东西南北大流动,比去年同期增加3.5%。由于金融危机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此次的返乡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带着行李回家,而是打着家当踏上返乡之路。

有人会问,农民们为什么要外出务工呢?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约为4700元,还未达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这使得2674万农民工蜂拥入城。

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外部市场对中国的需求迅速萎缩,出口企业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货款遭拖欠、开始减产或裁员,甚至关闭。由于收入减少,工作难求,大量农民工被迫年底返乡,导致春运人流高峰的提前到来。据广铁集团副总经理曹建国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节前出广东的铁路客流呈现来得早、上得猛的趋势。去年11-12月,广铁运送648万出省旅客,同比增长20%,超过历年自然增长率10个百分点以上。

作为春运的另一个主体,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高校中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他们常年在外求学平时回家的机会并不多,而春节恰恰是一个传统佳节,正好也是寒假,因此大多数高校学生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回家乡与家人圆聚。今年1月学生放假较已往要早11-14天左右。学生与提早返乡的农民工一起形成了巨大的人流。

第三,受08年冬天所发生的雪灾影响,不少滞留在外地的人更是加剧了回家过年的心理。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久居外地的工作者由于今年法定节假日多达14天,他们也不会放过提前回家过年的机会。

可见,春运,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人口集中大流动。民工、学生、探亲队伍的高度叠加,在如此庞大规模的回乡人员面前,任何交通运输体系都显得脆弱,毕竟,这是一个远比平常运送量大得多的任务。

目前,虽然我国具有多项交通运输能力,但对于长途运输而言,铁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安全系数高于公路,更因为其价格低廉,速度快捷。因而,春运的矛盾主要集中体现为运能不足,特别是铁路运输的供不应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二、春运现象暴露社会问题

有人“问卷调查”设计出一道经典的单项选择题选项A:能买到平价票;选项B:买不到票;选项C:买到高价票;选项D:买到假票;选项E:不回家。虽然选题结果不一,但却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老百姓春节回家的殷切,正是黄牛党得逞之机。春运在每年春节到来前如期而至,然而在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票难求”和“炒票猖獗”的问题。老百姓买“票”是支出,是心理需求,体现着“票”与“血汗钱”交换价值;而黄牛党“炒票”、卖“假票” 虽然缺德,但能收入,能满足心理需要,也体现着的经济意识和价值取向。

十几年来,每逢春运之时,铁路部门各个主渠道售票窗口前都排着数百米长的购票队伍,虽然人们购票的热情如此高涨,但还是有很多人买不到票。“一票难求”已经是中国春运存在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一票难求”又直接导致了黄牛党的“炒票猖獗”,尽管每年春运全国警方针对炒票活动采取了专项打击行动,但由于车票供求的缺口太大,炒票、制贩假票等违法犯罪活动在当前也无法得到彻底根除。

三、春运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说,春运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也是一个可以逐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春运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车票的供求失衡,特别是火车票的供不应求。从经济学角度解决这个问题须把握五点:

第一、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运输工具,依靠科技全方位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益。

第二、构建综合运输总体规划。做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分属不同的部门统一协调,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功能,在不同的旅客中进行市场分化,实现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第三、打破铁路运输的自然垄断状态,吸引投资,加强路网的建设,同时加快“网运分离”的改革步伐,实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第四、打破城乡分割,调整现行户籍制度,逐步实行人口登记管理制度,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务工转变为稳定性移民。只要劳动者在城市有较为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都应视为城市的居民,在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城市居民待遇,以切实减少流动人口。

第五、调整农民工、学生、探亲者的回家时间段。由于工作地、学习地分离而产生的矛盾无法从根本消除,但可以从多渠道予以宣传和规划。

结语:“春运”给具有辞旧迎新文化传统的春节带来了不少的喜庆与遗憾,更引发我们深度的反思。“春运现象”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更多地也给我国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春运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供不应求”,同时也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经济实力”。 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优化政策、寻求办法,创新管理,世界独一无二的“春运现象”将随着我国的发展而日渐“淡化”,并最终会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波澜”。

参考文献

[1]郭甫《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M]海南:万丰出版社,2007

[2]程隆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C]河北:石家庄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

[3]陈询学《中国西部铁路与人口迁徙》[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2002年

[4]白春华,方蒙《改革开放之中国交通》[M]北京:鹏程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失衡运量春运
云南:上半年中越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创4年最佳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2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平稳有序
美丰复肥公司8月发运量同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