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2009-06-18林言刚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

林言刚

摘要: 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直接的教育指导作用。但是,在农村小学,许多学生和老师都不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程,严重阻碍了课程的实施,这亟待我们分析解决。

一、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现状和问题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意义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思想之间存在“偏差”。

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再加上当前仍有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小学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用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来单一评价学校和教师,这导致部分农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语数教学,把《品德与社会》课程置于“副课”地位,随意削减课时,频繁更换教师,不重视教学检查、评价与研究等。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工作负担较重,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村小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很紧张,最好的也是“n+1”的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班一名教师,这个教师担任班上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即所谓的“包班制”。连语文、数学两科都很难有专职教师,《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更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语数老师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大,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负担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种搭配方式造成《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知识丰富的教材内容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之间存在“落差”。

《品德与社会》课程涉及生活、科学、品德、心理、历史、地理、法律、经济等众多领域的内容和相关教育要求,教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学识储备。而目前许多任课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还不能满足综合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加上一些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和要求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容易以原来分科课程的眼光来看综合课程教学。另外,教师大都没有运用教具手段进行教学。这就难以有机地融合品德、生活、社会等学习领域的教育要求和价值,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四)《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存在着“反差”。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来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但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却偏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道德观点的讲解和道德规范的掌握,往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重在得出道德结论;不注意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不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二、对策

为了改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这种不如人意的现状,笔者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品德与社会》正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综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稳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队伍。

针对综合课程教师素质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从长远看,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考虑设置相应的综合课程专业或者相应的学习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综合课教师。从近期说,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根据综合课程教学要求,对担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老师开展针对性的补充、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业务素质的培训。学校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积极开展村小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师综合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重视综合课程教学研究,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成立单独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在农村学校设立单独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有一定困难,可以组织开展联校、联片的教研活动;也可以以村小为单位,指定兼职教师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作为自己教研的主攻方向,在学习交流上给予方便。

(四)更新教学设备,改革《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考评机制。

农村学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配置教学设备,如常用的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给教师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创造物质条件。此外,还要改革《品德与社会》课的考评机制,将考试与考评相结合,既对学生的考试给予评分,又对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给予评分,要求学生言行一致,尽可能地采用等级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业评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既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又要把教师的教研工作纳入考评范围。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就能解决它。同时只要我们下苦功夫,这些问题就一定能迎刃而解,进而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新德育.2006,(3).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及对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