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与概括题型解题指要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语段涨价贫困生

蒋 宇

近年来,提炼与概括题在中考试卷上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分值也愈来愈多,如何解答好这类考题呢?首先一定要熟悉“考纲”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概括与提炼就是要求学生具备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综合、概括表达的能力,即能正确认读词语,能识别常见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书写工整。

这类题型考查的要点有以下四种:

1.拟题型。根据新闻的内容,写出导语,或用限定字数的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2.提炼型。依据寓言或哲理性的小故事,写出寓意或哲理。

3.定义型。多材料的定义式概括题是一种角度新颖、材料丰富的概括题。它往往提供三则左右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某一命题进行“定义”。

4.归纳型。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要求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或要求归纳出观点。

5.感言型。提供一种情境、一次活动、一句名言等要求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发表评论、谈谈看法。

解答这类题目时,根据不同类型的考题,应从不同方面入手:解答概括题的标准是准确、全面、简洁。准确,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理解命题者的设题考查意图,找准答题的角度和切入点。答案既要完整全面,又要互不重复。语言要简练明白,流畅通顺,切忌重复罗嗦。

一、新闻类概括与提炼题

针对给新闻拟写标题,概括新闻内容,其答题方法大致相同,除了要直接、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外,还要能做到鲜明、醒目、新颖。标题的形式有多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中考解答一般要求单行标题。在答题时,要紧扣消息的第一句话或导语部分,提取关键词或主要信息。

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简析: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答题时应从导语入手提取出关键词:“贫困生”、“免费”、“教科书”,然后紧扣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如“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或“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二、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

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段概括题考查的一个重点,是指除新闻类以外的其它所有语段概括类试题。一般来说,它比新闻类概括题要难得多,因没找出其规律而答不到点子上,失分较多。现结合各地中考题,作重点探讨。

(一)寻找中心句,去枝留干。

如果遇到的是说明类语段,先看一看是否有中心句。对这类语段中心句的寻找比较简单,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极个别的在中间,此法做起来较容易。只要找到中心句,去掉枝叶(修饰语),保留主干(要点),再压缩到规定的要求即可。

例2: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简析:这是从原题摘录出来的一个小题,而且要求考生只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从第②段的全部内容来看,第一句是中心句。但是还必须进行一番处理,才能符合要求。因为有第①段文字材料做背景:门票涨价,游客少,受益减少。第②段的概括压缩正好相反。因此,可以概括为:“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或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二)筛选各分句要点,叠加整合。

解答时,首先筛选出每一小层次的要点信息,不明显的自己归纳,然后再把各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

例3: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简析:这道题的特点是,命题者告诉了考生大的语段包含着三个小层次,且小层次的要点信息明确清楚,考生只需要把这三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整合成“书法有三美”就可以了。此题难在部分考生容易把三个小要点直接抄上,那就错了,必须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

(三)探究逻辑路径,寻找路牌指示。

有个别语段(特别是科普性语段材料),既无全段的中心句,又无分层结构可以参考借鉴。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沿着它所表达的逻辑思路,探究其路径,找到路牌指示(即要点信息),最后把搜集的指路牌进行整合,完成规定的要求。

(四)挖掘内涵,罗列外延。

此法适用于定义型考题,属难度很大的概括题,既考查学生的提炼能力与抽象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换一个角度说,是既考查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水平。解答这种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不同的材料中准确挖掘出材料的内涵,毫不遗漏地罗列外延。考生解答时,基本上能吃透内涵,但是,对事物的外延考虑不周,往往容易遗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考非新闻类的语段概括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阅读原始材料,看准确其内部结构、行文思路,寻找要点信息就不会很困难。

同学们复习备考,关键要领悟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抓住解题要领,如能这样,定能事半功倍,切莫搞题海战术。

参考资料:

[1]余映潮.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归纳.

猜你喜欢

语段涨价贫困生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唉,又涨价了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