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刍议

2009-05-22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暴政府监管大学生就业

玄 璇

[摘 要]大学生就业从2002年以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在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加剧、蔓延,使得我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当前困境出发,试图在政府监管的框架下提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金融风暴 政府监管 中国

作者简介:玄璇,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在1979年以前主要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此,那时招收学生的数目都是按订单式的,有多少需求就招多少学生。所以那个时候并不存在能否就业的问题,出来一个即可分配一个。当时的政府在市场上是过于强大的。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政府在高校招收名额方面基本上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学校招生已具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性,只要有学生来念书,学校就可以招。在刚实行扩招之初,各校还可能存在一定的指标限额。可近几年,尤其是民办学校兴起之后,则完全是由市场来调配。在市场调整之后,用人部门仍是像过去一样国有单位居多,但这时企业的盈亏基本都要靠自己的利润来决定。[1]所以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能产生利率。可利率来自于产品,产品又来自于人的能力和经验。另外,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已由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变为一个萝卜多个坑儿。因此,就导致了现在高校招生计划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失衡的情况。

单从今年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所以会在09年越发突起,经济不景气是主因,但只怕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乃至基本的就业观在其中也“功劳不小”。高等教育扩招已十几年,而且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如今有些高校似乎更像是速成班,批量生产大学生的直接恶果就是教育资源的紧张、大学生整体质量的滑坡。当然,作者在这里并不是说我国不应该增加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我国总人口数中的比重仍偏低,只是说我国扩招的目的应转变,注重大学生专业性的培养、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就业观,那就业难问题自然会有所缓解。

二、分析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

2009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陆续启动。但与此同时,美国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实体经济,而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则必然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到11月份,经济危机的影响已清晰可见:大型企业开始裁员、中小型企业不少倒闭、农民工返乡成潮、大学生就业困难。而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到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中以避过“就业寒冬”。

在经济困难时期选择读书、给自己充电本无可厚非,而且早在1992年美国经济危机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很多美国年轻人就选择去读书,这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1]但这个选择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是一个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选择。否则,只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恶性循环逐年累加毕业生人数。而且,即使我国现阶段能够保证在就业方面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儿、新老正常交替,那也存在一个问题,就算有个坑腾出来,你这个萝卜能不能放得进去,能不能占得了这个坑。假使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应对能力和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本专业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就业观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社会提供再多就业机会只怕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此外,由于“官本位”的传统意识,公务员在中国不仅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且还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1]所以在市场经济带来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更使得相对稳定的公务员成了众人追捧的“金饭碗”。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104万,而最终录取的仅为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真可谓是“百里挑一”。而且求职的人如此之多,可有些职务只要有大学文凭、相关课程,就基本合格。那么到底该如何取舍,这无形之中就扩大了招聘人的权利。进而会导致现在在招聘过程中有很多不正规的行为、不正当的竞争。

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持久的利润增长,存在“不招女生”、“不招没有经验大学生”的现象,如果单从企业角度来讲是有道理的。可我们应从女生和应届毕业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女生,她在照顾家庭上有不可替代的方面,但如果社会赋予给女生的责任完全要让她们自己来承担,这就是社会的不公平;作为大学生来讲,责任就是念书,如果又念书、又打工,那么势必影响学习。而且大学四年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老师希望学生扎扎实实地听课、复习。只有把基础打好,走向社会才会有一个基础。但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培训、再培训的费用,往往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使应届毕业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三、针对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所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这个可能与我们现在发挥市场经济导向的作用有一点不一致。但作为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在面临当前金融风暴影响之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信息。现在一边是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另一边是较贫困、边远地区用人单位工作岗位无人问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公务员稳定。这就是信息比较公开。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公务员是公开的,其他企业招聘的信息不是公开的。正因为这个信息被大家所了解,所以都愿意去报。因此,很明显现在我国的就业不均衡。就业信息太少,就业机会就少,最后造成中间招聘不规范。其实,我个人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因,不是扩招,而是就业市场不公平。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逐渐要走向一个人才强国,这必须要靠高等教育。看起来我国在扩招,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还是很少。所以我觉得如果能使就业信息更加齐全、就业市场更加公平,那就会实现人才的合理安排。[1]

第二,在教育上,应实行招生指标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但这个挂钩,必须建立在政府教育部门预测的基础之上。因为今年好的专业过两年以后不一定好。比如今年,大家认为计算机好,或者是国际关系分配特别好,那么就鼓励多招。可是四年以后由于一些变化,就会使得这个专业的需求量下滑。同时,中间过程要加强管理,即有正常的投诉制度。比如两位同学去面试一个岗位,实际上从能力来讲,两个差不多。可最后,老板取了一个,没有用另一个。那么理由可能是因为录用的是男的,而舍弃的是女的;或者说取的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潜规则。作为政府,这时应该出来做一个调节者、站在比较高的角度。规定给人事局或人才市场,比如这个企业要招10个人,那么其中必须有一个女生,或者应该有20%的无实践工作经验学生。学校要求学生好好学习,那么作为企业就有义务来分担一点社会责任招聘一定比例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如果谁都不来分担责任,谁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事,那么这个社会就无法和谐,无法正常运转。

除上述政府的努力外,我认为,大学生、学校、企业也应密切配合:

首先,从大学生个人来讲,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对自己的将来人生有一个大体的定位,进而补充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不仅会使四年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会有一种成就感、稳定感。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如果只跟风,必定造成就业的扎堆。这是缺乏个性化的体现。另外,在心理层面上,大学毕业生也要摆正心态。国务院在2009年元月初所确定的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7项措施中,首条就提到: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扩大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其次,作为学校,应该要有专业特色。统一的通才教育从大部分来讲是可取的,但这只能说体现在大学的一年级、二年级,第三年就应该注重专业特色。如果大家都只学基础课,那将来用人单位就更难取舍,因为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应该做好一个人才的培养规划。前一二年可以有学科基础,到了第三、第四年就应注重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但学校的关键任务是提供知识、培养出来只是“毛坯”,企业应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在我国恢复高考后,毕业生可以有一年的实习机会,而且给每位学生都配备一位辅导老师,并且进入工作岗位后还实行“46元”或“56元”不等工资制。最近在国务院制定的《七项措施》中也强调: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从而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分担一点社会责任。这是义务,每个企业都想找到有经验的大学生,但谁都是从没有经验开始的。所以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容忍度。另外一方面,要建立一个企业中长期的人才培训机制。要把这个职位规划好,把一些岗位支架设计好,设计好之后安排没有经验的人和有经验的人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新手上岗之后就不会影响到企业的业绩。

市场上橘子多了,导致大面积滞销,市场和社会需要做的是调节价格,拓宽销路。作为应对办法,果农需要做的是怎样让自己的果子更饱满更可口,在质量上取胜,而绝不能说我把橘子再放回自己仓库去囤积居奇。这个想法也许可行,但有两个问题却必须注意,一是你等上几个月,拿出来依然是缺乏竞争力的劣质橘子,只怕也仍难打开市场。而更可怕的是,土国你等上几个月,市场仍然处于饱和状态,那么你的仓库还能储存多少呢?

参考文献

[1]肖鸣政《“大学生就业”问题》[R]2007(1)

猜你喜欢

金融风暴政府监管大学生就业
公共服务外包该“放”什么,“管”什么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金融风暴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上海船舶行业迎击金融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