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盘锦三十年

2009-05-21

学理论·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盘锦

周 强 张 平

摘要:改革路行三十载,困难与机遇共存,挑战和希望并举。盘锦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小康目标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有制结构多元发展,投资建设结硕果,工业园区成规模,财政实力增强,税收贡献突出。百万盘锦人民,同心同德,利用机遇,挑战困难,收获着前人的梦想,谱写着自己光荣创业的乐章。

关键词:数说;盘锦;三十年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46-02

改革路行三十载,困难与机遇共存,挑战和希望并举。百万盘锦人民,同心同德,利用机遇,挑战困难,收获着前人的梦想,谱写着自己光荣创业的乐章。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小康目标率先实现

三十年前,盘锦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先后经历了“工业起步、加速发展、平稳转型”三个阶段,从石油化工新城的建设到生态城市的构建,经济实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提升。

经济总量提前实现“翻两番”。198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盘锦这座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优势得到极大发挥,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在1988年提前2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1998年,又提前2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1993年突破百亿元,从1994年开始跃居全省第4位,1997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24.9亿元,2001年突破300亿元,2005年突破400亿元达到441.3亿元,到2007年达到5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2.7倍。

在全省率先达到总体小康目标。盘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46元提高到2007年的431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5%,从2003年开始超过3000美元,乘上通往总体小康目标的“头班车”。目前,盘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大连和沈阳两市,位居全省第3位,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接近6000美元。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有制结构多元发展

建立起强大的多元产业支撑,是盘锦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盘锦更加注重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不断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盘锦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三次产业比例为31.4:58.8:9.8,虽然是“二一三”型的产业结构,但农业占有很大比重,工业主导地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不发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农业基础地位稳步增强的同时,第二产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大,自1993年以来稳定在70%以上,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进入新世纪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只有农业的三分之一转变为是农业的1.7倍。到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型,比例为10.7:71.5:17.8,农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盘锦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盘锦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个体、私营经济少之又少,外资企业更是空白。改革开放后,盘锦不断加快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近几年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更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8%,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15%。截止2007年末,全市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4.8万户和4407个,注册资金分别达15亿元和75.3亿元。工业领域,规模以上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元,所占比重为17.7%,比200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投资领域,非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7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7.4%,比2000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3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4.5%。

三、投资建设结硕果,工业园区成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人心,盘锦也同全国一样,开展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连年加大。特别是近几年,盘锦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以园区带项目、以项目增投资、以投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陆续建成投产一批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促进了全市投资的迅猛增长,同时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0.2亿元,是1978年的89.9倍,年均增长16.8%,29年累计投资2011亿元。其中,地方投资累计684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

重点项目建设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得工农业生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使得第三产业从乏人关注到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从破旧到靓丽。三十年来,辽河油田累计投资1192亿元,成为盘锦的产业支柱。13万吨乙烯工程,盘锦化肥、北方沥青等项目建设奠定了盘锦石化工业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石化500万吨稠油加工项目,钻机制造、船舶制造,63万吨乙烯扩建和500万吨油化工程的开发建设,使盘锦制造业开始崛起并不断壮大。

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竞争力,盘锦从“十五”时期开始进行园区全面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7个,凸显石化、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主题,盘锦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石化工业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重要的化肥与合成树脂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发展动力。

四、财政实力增强,税收贡献突出

自古以来,民富则财雄,财雄则国强。改革开放30年来,盘锦的财税实力随着经济的腾飞乘势而上,反过来又为城市和国家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财政实力大为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建市以来,盘锦财政本着“一吃饭,二稳定,三建设”的理财原则,积极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推进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壮大了盘锦的财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顿和规范了财经秩序。2007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与建市初相比,年均递增14.6%;财政收入规模壮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8亿元,年均递增24.7%,而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仅有0.38亿元。

税收取得辉煌成绩。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税基;税制改革,公平了税负,拓宽了税源;加上税务系统强化依法治税,深挖税源,全市税收成绩辉煌。改革开放的1978年税收总额仅有4391万元。随着税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地区税收规模迅速扩大,当年税收总额由1993年的9亿元扩大到17.2亿元,翻了近一番。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基础能源产品价格的调整,2000年原油价格大幅度提升。能源产品的剪刀差初步理顺,辽河油田盈利水平显著提高,由于辽河油田税源的大幅增加,当年全市税收总额由1999年的29.9亿元扩张到51亿元。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稳步发展,税收调节功能的增强,税源税制的扩展,费改税的逐步实施,税收实现了稳步增长,税收“用之于民”有了稳定保障。2006年,全市税收总额达到99亿元,接近百亿元,2007年由于原油价格的下降,全市完成税收97.7亿元,减收1.3亿元,以此计算,是建市初的34倍,年均递增16.5%。税收规模的扩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贡献了力量。

(责任编辑张一宁)

猜你喜欢

盘锦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盘锦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及趋势
盘锦湿地的农业防灾减灾功能及保护措施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关于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问题研究
盘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遥感评估分析
湿地保护与湿地协调发展关系探讨
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