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分析

2014-12-18宋庆伟王荣成孙平军王建康陈园园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营口盘锦实现路径

宋庆伟 王荣成 孙平军 王建康 陈园园

摘 要:近年来,盘锦市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海旅游的发展及两市临港产业链条式、互补式的发展,使两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两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以盘锦营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为基础,尝试性的建立了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动力系统极不完善,实际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系统较好,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处于培育与形成阶段,但是发展前景可观。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近期应着重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远期实现两市行政合一的路径。

关键词:盘锦-营口;一体化;合意性评价;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志码: A

1 引言

步入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主要有Jacob Viner的关税同盟理论[1],Peter Robson的自由贸易区理论,P.H.Spaak的共同市场理论。其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重点研究了两大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动力机制、实施措施等[2-5]。近年来,随着国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如王兴化等提出环渤海在区域合作中要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6]。吴良镛提出在京津冀地区应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7]。梅伟霞提出广佛肇一体化的动力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行政要求、本级政府自身的政绩和利益推动还有企业流动和居民的利益推动[8]。王旭升对郑汴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分析基础上,提出郑汴一体化区域空间布局结构及发展对策建议[9]。祝尔娟、聂炳华、宁越敏等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成因、障碍性因素、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10-12]。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一体化的研究大多都是定性分析,对于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还较少,本文尝试着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问题。由于自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成为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开发开放的热点区域,而盘锦营口两市位于该经济带的核心位置,两市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盘锦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的辽滨新区与营口市仅一河之隔,现已有公路大桥紧密连接,盘锦港又是营口港务集团全资控股的子港口,两市一体化发展趋势初露端倪。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两市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规模的扩大、集聚效益的产生,研究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对于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研究还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选取盘锦营口为研究区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程度、存在问题等,即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问题。

合意,是指主体行为合乎主体目的[13]。合意性的产业同构是指有助于产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趋同倾向,非合意性的产业同构则是指不利于产业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趋同倾向[14]。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增加开发密度、缩短联系距离、减少相互分割的过程,区域一体化目标是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15]。本文区域一体化的完全合意性是指实现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无障碍性因素存在,一体化区域内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等可以不受行政界线、区域制度的制约束缚,完全自由流动。具体是指,一体化发展完全合意性的区域内市场统一、资源完全共享、交通联系顺畅、要素通达性好,区域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互补发展,区域间实际发展水平相当,不存在一方完全被极化、弱化的可能,且一体化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能够支撑区域一体化良性发展;反之亦然。

2 研究区域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营口市紧邻盘锦市,两市相距仅65公里。盘锦营口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串连着辽中、辽南、辽西,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大经济带的唯一叠加处。两市背靠沈阳经济区和东北腹地,南临沿海经济带龙头城市大连,可以同时接受沈阳、大连两大中心城市的双向辐射,区位优势显著。

近年来,两市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营口市2011年GDP总值为1224.65亿元、盘锦市为1119.92亿元,两市GDP总值占辽宁沿海六市的21.03%,占辽宁省9.5%。两市GDP在辽宁沿海六市中排在二、三位,两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前列。

为了更深一步明确两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以辽宁省十四地市2005年~2010年度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模型(Grey Model)GM(1,1)[16]预测2015、2020年辽宁省十四地市GDP数值,如表1所示。

从上述预测数据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盘营都市区与锦葫都市区合作发展成效下,简单将盘锦营口、锦州葫芦岛GDP数值相加,2010年盘营GDP总和居第四位,2020年盘营GDP总和居第三位,仅次于沈阳、大连。盘锦、营口两市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当前辽宁省已经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以沈大轴为发展主轴、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发展次轴的空间结构体系。其中沈阳与大连相距将近360公里,已经达到日本学者所提出的一日交流圈的上限,加上沈阳与大连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使得沈大轴中间段,出现了经济发展的边缘区或者塌陷区[17]。而盘锦营口两市恰好处于沈大轴中间段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心位置,若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产生集聚效益,经济快速发展,将极大的带动沈大轴中间段边缘区的发展,也有望成为辽宁省新的增长极点,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对盘营两市、沈大轴中间段、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整个辽宁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数据来源

相关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辽宁省统计年鉴》、2010年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 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高级阶段的一种手段及过程,即区域内部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并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区际交流与合作[18]。区域一体化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建立完善的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盘锦营口发展状况的分析、相关书籍与文章中评价指标体系[19-21]的研究以及数据的获取情况,尝试性地建立了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表3)。

(1) 支持系统指标。主要是指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文中主要列取了资源丰度、交通联系强度、主要要素通达性三大类指标。两市之间交通联系的强弱及主要要素的通达性是衡量两市一体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动力系统指标。是指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内在驱动力,文中主要列取了经济结构、经济外向度和科教发展情况三大类指标。经济结构主要以两市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考察两市主导产业是否相同,两市是否存在经济互补、错位发展的可能。经济外向度指标主要以对外贸易额及利用外资总量考察两市出口产业是否雷同,有无区域分工、合作发展的可能。教育与科学技术指标主要是考察两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结构、两市高素质人才发展水平及流动便利性等。

(3) 实际发展水平指标。主要选取总体规模、人均发展水平两大类指标来评价两市实际发展水平。

(4) 生态环境系统指标。这是保障两市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主要列取了气候变异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生态保护指数三大类指标评价两市生态环境系统。

3.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盘锦营口一体化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的复杂系统,其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权重的重要方法之一[22],而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其具体步骤如下:

1)层次结构的建立。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了相互关联的30个指标,详见表3.

2)构造判断矩阵。用成对比较法确定判断矩阵元素的值,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来描述各元素U1,U2,U3…Un的值,它们的比值反应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表2为A.L.Saaty给出的9个等级及其标度值,据此可得到判断矩阵。

3)确定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γmax,并进行一次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是否可接受进行鉴别,这就是一致性检验的内涵。首先计算一次性指标

CI=,然后按照表1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指标RI。

最后计算一次性比率CR=,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向量W中的分向量可以作为指标权重;当CR≥0.1时,则需重新调整对比矩阵的比值,直至CR符合要求。根据以上步骤,计算出各要素层在目标层中的权重,如表3所示。

4)计算出各要素层在目标层中的权重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模糊评价。首先定义合意性评价的评语集为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对应的等级为V={1,0.8,0.6,0.4,0.2}。依据前文对各个系统指标的解释及盘锦营口两市相关指标原始数据与全省十四地市(尤其是大连与沈阳两市)相关指标数据相比较,确定表3各项指标数据的等级。

4 研究结果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将各个系统(Ubn)中同一等级的指标权重相加,得出各个系统的评价矩阵(Ubn),将Ubn与Bn系统中各个要素C1、C2、Cx的在Bn层中的权重矩阵(Abn)相乘,得到各个系统的总体评价矩阵Vbn,即Vbn= Abn* Ubn。

4.1 支持系统

Ab1=[0.1981 0.4409 0.3610]

Vb1=Ab1·Ub1=[0.0000 0.2244 0.4958 0.1881 0.0917]

Vb1中“一般”约为0.4958,为最大值,可以看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从Ub1可以看出,资源丰度(C1)中“较好”为0.5368,为最大值,显然盘锦营口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盘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营口市菱镁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所辖大石桥市有“镁都”的美誉等;但是交通联系强度(C2)中“较差”为0.4266,为最大值,由此可见区域内部的交通、信息网络还极不完善,目前两市虽有305国道、辽河特大桥、滨海公路互通,但是两市之间还缺少直达的铁路线;要素通达性(C3)中“一般”为1.0000,为最大值,可见两市之间信息流通、金融流通成本偏高,两市缺乏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金融资本系统等。由于户籍流转机制不健全,城乡户籍流转不畅,两市人员流通便利性差。

未来盘锦营口两市应借鉴珠江三角洲地区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共同研究制定“盘营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逐渐实现两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水资源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等,以实现两市资源、信息、资本、要素、产品的无障碍性流动。

4.2 动力系统

Ab2=[0.4251 0.2494 0.3525]

Vb2=Ab2·Ub2=[0.0000 0.2362 0.2467 0.5171 0.0000]

Vb2中“较差”约为0.5171,为最大值,可以看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极不完善。从Ub2可以看出,经济结构(C4)中“较差”为0.7685,为最大值。这主要缘于盘锦与营口虽然主导产业不同,营口市的经济一直以轻工业、矿产开采与加工类工业与港口交通运输业为主,盘锦市则以石油开采和现代农业为主,两市存在经济互补、错位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两市产业结构中二次产业比重过高,盘营两市均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而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并获得较高收入水平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当薄弱;经济外向度(C5)中“较好”为1.0000,为最大值,主要因为营口市对外贸易额高,而盘锦市则偏低,两市对外贸易产业不存在恶性竞争。另外,教育与科学技术(C6)中“较差”为0.5740,为最大值,两市的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区域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高。

未来盘锦营口应促使相关产业进一步重组、整合、集聚,强化两地的产业分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将主要产业部门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做长(延长产业链)、做洋(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度)、做新(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做良(结构优、生态化)。通过产业多元化和高级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避免两市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有效节约资源,在合作与资源共享基础上,逐步形成区域内产业部门合理分工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

4.3 实际发展水平

Ab3=[0.0000 0.5987 0.4013]

Vb3=Ab3·Ub3=[0.0000 0.6595 0.3405 0.0000 0.0000]

将上述盘锦营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与Vb3相结合,Vb3中“较好”约为0.6595,为最大值,可以看出盘锦营口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好。两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无论在辽宁沿海地区还是整个辽宁省都是位于前列的。经济发展总体规模(C7)中“较好”为0.5928,为最大值,两市GDP总量、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相差不大,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当。两市一体化发展不存在一方被极化、弱化的可能,一体化发展会使双方共同受益,政府、企业等主体参与积极性高。但是两市与大连、沈阳、鞍山相比差距很大,且两市的城市化率在全省仅位于中等水平。人均发展水平(C8)中“较好”为0.7591,为最大值,两市人均发展水平高,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第二、第三位置。尤其是盘锦市人均GDP值为69066元,位于全省第二。虽然两市人均GDP、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相差较大,但两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也在一方面避免了一体化发展中一方极化发展的可能。未来两市应逐渐加强沟通合作,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新型城镇化的规章制度,加强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村旅游业,促进两市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提高两市的城市化率。

4.4 生态环境系统

Ab4=[0.2510 0.3745 0.3745]

Vb4=Ab4·Ub4=[0.0000 0.3999 0.4752 0.1249 0.0000]

Vb4中“一般”约为0.4752,为最大值,可以看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较好,这为盘锦营口两市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Ub4中看,气候变异指数(C9)中“较好”为0.5988,为最大值,两市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心位置,南邻渤海湾,两市环境优良,空气干湿度适中,受灾率低。环境治理指数(C10)中“较好”为0.6666,为最大值,可见两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较高,在2008年,两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85%以上,但是两市城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生态保护指数(C11)中“一般”为1.0000,为最大值,缘于两市森林覆盖率偏低。营口市森林覆盖率2013年达43.82%,是全省森林资源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盘锦市2012年林木绿化率达到10%,努力打造森林之城、旅游之城。目前两市水资源、能源还比较充裕,但两市已经并将继续形成以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能源需求多,用水量较大,且易造成污染,两市应及时构建一体化的生态安全网络,制定详实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严格的监测和监督实施细则,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5 综合性评价

A=[0.2600 0.3021 0.2354 0.2025]

V总=A·U=[0.0000 0.3640 0.3803 0.2321 0.0236]

由V总可以看出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尚处于培育和形成的阶段,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未来应逐步加大产业发展的能级,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内外的协调发展;加快区域内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尤其是区域内铁路网、公路网的建设;在一体化发展的建设之中,应加强空间管制,保护区域内现有的生态环境系统;逐步健全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为两市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进而加快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促使两市人口与产业集聚,进而发挥人口产业集聚效应。

5 盘锦营口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对于如何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国内很多学者对此做了研究,总体上形成了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调整行政区划。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经济学界的学者,他们认为城市之间合作要尊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强调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行政区的升格、合并、兼并来解决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比如杭州和萧山(2001年萧山撤市设区并入杭州的城市格局)、安徽合肥市与巢湖市(2006年巢湖撤市设区并入合肥的城市格局)、吉林省延吉、龙井、图们三市合一(吉林省2007年5月发展大图们江区域经济而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番禺市和花都市(将广东省的番禺市、花都市撤销,整建制改为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撤销等。我国“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内地一些特大城市周边[23-24]。被撤销的县(市)大多发展状况比较好,与中心城市关系密切,通过将两个行政主体合并成一个行政主体,规划、政策一致,优化了区域内资源配置。

第二种观点是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主张通过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比如大区域的珠三角、长三角,小区域的广州与佛山、西安与咸阳等。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目前盘锦营口发展现状,盘锦营口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应该在近期和远期有所区别。远期看来,从空间发展规律上看,盘锦与营口的行政合并在未来应不可避免。盘锦原本就是营口的一部分,当前盘锦又提出“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发展战略①,而新建的辽滨新城与营口市仅一河之隔,现已有辽河特大桥相连,未来盘锦市又有意将盘锦行政中心搬迁至辽滨新城,这将加速盘锦与营口的行政合并进程。未来盘锦营口行政合并后,区域内将不再存在政区分割、市场分割、制度不一、港口竞争等问题,区域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区域内规划、政策一致,这将加速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更易于实现“辽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目标。当然,行政区的调整规划需要辽宁省和国家的统一谋划,短期之内调整可能性不大。所以,调整行政区划只能作为远期发展模式。近期来看,应重点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当前盘锦、营口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市场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应着力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和联络机构,明确政府在盘营一体化中的角色,不求行政合一,只求在多方面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完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市场分割,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6 结论

盘锦营口两市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是沈阳经济区与大连都市区的叠加区,区位优越,近几年来两市经济发展迅速,两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两市一体化发展将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合意性评价分析得出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动力系统极不完善,实际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系统较好,两市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合意性,处于培育与形成阶段。据此提出两市近期应重点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远期调整两市行政区划的实现路径。

两市一体化发展不仅能促进两市经济的发展,还将带动辽中、辽南、辽西的联动发展,使辽宁省发展成为以沈阳都市区、大连都市区、盘营都市区、锦葫都市区四大区域为增长极点,以沈大轴、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发展轴,以辽西北地区、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三大战略发展区的“四点两轴带三区”的新格局。但是盘锦营口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障碍性因素,如观念滞后、市场分割、制度缺失等,未来两市应注重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建设,加强经济体制的创新,逐步消除一体化发展的各种障碍性因素,建立区域内部统一的大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本、资源等各要素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1] Viner J. The Customs Union Issue[M]. London:Steven, 1950.

[2] Ali M. Kutan, Taner M. European integratio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eal convergence[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51): 1370-1395.

[3] Tomas Maltby. European Union energy policy integration: A case of European Commission policy entrepreneurship and increasing supranationalism[J]. Energy Policy, 2013(55):435-444.

[4] Maria Bejan. Trade agre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movements: The case of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11(14): 667-685.

[5] M. Henrekson, J. Torstensson, R. Torstensson. Growth effect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7(41): 1537-1557.

[6] 王兴化,季任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水平[J].区域经济,2004(5):40-41.

[7] 吴良镛,毛其智.关于我国中等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兼论京津冀地区中等城市的成长[J].城市发展研究,2004(6):49-53.

[8] 梅伟霞.广佛肇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源及激发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2012(10):48-49.

[9] 王旭升.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12):28-34.

[10]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6):881-886.

[11] 聂炳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山东经济,2011(1):127-130.

[12] 宁越敏.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1998(12):56-60.

[13] 徐境.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5):14-18.

[14] 李晅煜,孙洋,杨钊.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合意性分析[J].特区经济,2012(9):54-56.

[15] 陈雯,王珏.长江三角洲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初步测度[J].地理科学,2013(8):902-907.

[16]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10(6):452-457.

[17] 张立鹏.辽宁沿海城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8] 王钰,陈雯.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 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82-1091.

[19] 徐镜.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0] 邢虎松,刘凯,邓元慧.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13(7):109-114.

[21] 肖光明.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量化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8):88-92.

[22]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4-249.

[23] 谢涤湘,文吉等.“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 城市规划会刊,2004(4):20-22.

[24] 孙平军,丁四保.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J]. 软科学,2011(5):85-90.

Desi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 and Yingkou

SONG Qing-wei, WANG Rong-cheng, SUN Ping-jun, WANG Jian-kang,

CHEN Yuan-yua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anjin -Yingko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m by using AHP and Fuzzy Math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ities is in the stage of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in the general level. Its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erf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preferabl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ities of the Jilin provi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cities is higher. On the whol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promising.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Yingkou.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regional govern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 the forward,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implement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y of the two cities.

Key words: Panjin-Yingkou; integration; conformance evaluation; development path

[16]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10(6):452-457.

[17] 张立鹏.辽宁沿海城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8] 王钰,陈雯.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 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82-1091.

[19] 徐镜.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0] 邢虎松,刘凯,邓元慧.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13(7):109-114.

[21] 肖光明.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量化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8):88-92.

[22]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4-249.

[23] 谢涤湘,文吉等.“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 城市规划会刊,2004(4):20-22.

[24] 孙平军,丁四保.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J]. 软科学,2011(5):85-90.

Desi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 and Yingkou

SONG Qing-wei, WANG Rong-cheng, SUN Ping-jun, WANG Jian-kang,

CHEN Yuan-yua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anjin -Yingko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m by using AHP and Fuzzy Math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ities is in the stage of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in the general level. Its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erf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preferabl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ities of the Jilin provi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cities is higher. On the whol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promising.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Yingkou.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regional govern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 the forward,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implement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y of the two cities.

Key words: Panjin-Yingkou; integration; conformance evaluation; development path

[16] 姚作芳,刘兴土,杨飞.马尔科夫方法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10(6):452-457.

[17] 张立鹏.辽宁沿海城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8] 王钰,陈雯.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 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82-1091.

[19] 徐镜.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0] 邢虎松,刘凯,邓元慧.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13(7):109-114.

[21] 肖光明.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量化评价[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8):88-92.

[22]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4-249.

[23] 谢涤湘,文吉等.“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J]. 城市规划会刊,2004(4):20-22.

[24] 孙平军,丁四保.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J]. 软科学,2011(5):85-90.

Desi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 and Yingkou

SONG Qing-wei, WANG Rong-cheng, SUN Ping-jun, WANG Jian-kang,

CHEN Yuan-yua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anjin -Yingko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m by using AHP and Fuzzy Math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ities is in the stage of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in the general level. Its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erf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preferabl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ities of the Jilin provi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wo cities is higher. On the whol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njin and Yingkou is promising.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anjin-Yingkou.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regional govern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 the forward, the two cities should focus on implement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y of the two cities.

Key words: Panjin-Yingkou; integration; conformance evaluation;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营口盘锦实现路径
“河风海韵·醉美辽河”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醉美辽河,流进我梦想的城(组诗)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奋起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