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即山川而取之

2009-05-04翁芳友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安国气韵山川

翁芳友

江南吴越,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千载而下,画家辈出。安国便生在江南吴越之地。他痴心绘画,多年来苦心独诣,笔耕不辍。近年钟情于山水画创作,以自我生命之意与宇宙之间相映契生发,以山川草木显现之。

他的画既浑厚苍茫,又具有江南人特有的灵秀氤氲之气。其笔下的山水多出自写生,“明净摇落”而使人感到“肃肃”。对自然山川的摹写,乃是他借助自然之境,来表达自己对传统笔墨的态度,抒发自己的情怀。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对当代画家来说,传统文化中文人们所追求所营造的氛围,那种天人合一、自然而然的境界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他久居上海,却离俗渐远,将其精神放逐,主动在大自然中寻求画材,力求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获得新的内涵,在现实的真山真水之中来印证自我胸中之“山水”,探求“山水”的诗意。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了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多角度的审美观照,这是发现自然山水审美形象的唯一途径。安国兄重视写生,并把写生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希望通过到自然中写生,在对真山实水的切身感悟中理解古人的传统技法。圣人“观于天地”就是观照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所以大自然成了他绘画创作探源寻根的故土,因为,“道”在自然,“美”在自然,“真”也在自然,最终都“中得心源”。他深明此中之“道”。

写生是强调对大自然的感受,将所见之山归为一山,实乃胸中之山。笔落纸上,心游万仞,树石云水,俱无定形,妙悟通肘,工拙一致,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圆融无碍的境界。他的作品将自然人格化,一草一木都有生命。他在塑造山石的形体时所用的是率意的明暗对比技法,具有中国画纯正的笔意。于平远中见幽深,笔法厚实沉朴,以渴求润,草木华滋,有一种“可游可居”的自然与生气。文人画讲意气,强调“得意忘形”,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事实上他画之意气、气韵也是他人格、思想、才情的灌注和表现。

今人作山水画多用水墨渲染,或信笔涂抹,而对于前人精湛、娴熟、出人意料的笔墨深度少有人能及。对此他有深刻体悟,并在中国画传统中苦练内功,从中受益良多。墨从笔出,刚正圆润。我们皆可从他的作品中窥其一斑。

安国敏于行少于言,自幼喜好丹青,一直笔耕不辍。常常是在枯燥的思索与机械的笔墨挥洒中迎送着无数个晨昏。人生短,艺术长。他对绘画一直有着很强的热恋,在创作探索上他不拘泥于一家一体的藩篱。执迷绘画于一生,这些必然愈来愈接近他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安国气韵山川
林安国藏品
即景
敢为当先
咏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动豆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大运河放歌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