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这五年

2009-05-04罗剑华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国画系自娱自乐中国画

罗剑华

5年前,儿子4岁,我和他赛跑,我三步两步就把小家伙给逮住了。今年他9岁,上三年级,每当他以班级短跑第二名的速度从我身边哧溜窜出时,我呆望着转眼消失的背影,什么比赛的想法都没有了……5年足以改变一个结局。

前些年,当推土机隆隆地在中国大地上作响的时候,多少人为之雀跃——憧憬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希冀着崭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当所有老城区被拆得荡然无存的时候,人们才如梦初醒地意识到拆除的不是建筑,而是文化的记忆,才发现传递历史文脉的桥梁被生生的切断;才发现曾经的家园是如此的珍贵……中国人素来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近些年国人对大自然,甚至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破坏竟会如此的失去理智。

有时候经过南山路,我会木然地望着气势雄伟的中国美术学院大门,脑子里始终在寻思——这里就是我的母校浙江美术学院?

前几天看到报上一则新闻,说往常装修工在很多店面新安装的玻璃上要么画叉,要么画圈圈,有的干脆写上“小心玻璃”。而有一家却别出心裁,在玻璃上用涂料印了许多手掌印,以替代“小心玻璃”的提醒。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放在街头叫做小心玻璃,放在展厅的话,便成了××艺术了。”呵呵,物体本身不具备艺术性,无非是换个地方,摇身一变,成了艺术,装修工也成了装置艺术家。你要在家里宰个鸡鸭什么的,那是改善生活。要是在展厅,就是行为艺术了。

这是艺术吗?当约瑟夫波依斯把艺术那神秘的光环剥去的时候,人们发现艺术其实是一种“娱乐”和“游戏”罢了。只不过中国画是中国文人的自娱自乐,艺术是全人类的自娱自乐。——是这么简单吗?

既然是自娱自乐,那就各有各的“乐”法了。于是乎,在当今中国所谓的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中,艺术正以前卫、行为、抽象、实验和观念等形式涌现出来……名目越来越多,越来越随意,越来越概念,越来越费解,越来越胡闹,越来越蔑视观众,越来越难以沟通……以至于变成依赖阐释而缺乏共识的观念猜谜游戏。忽悠观众,忽悠朋友,最终忽悠得自己都觉得恶心。

游戏一旦没有了规则,就不成为游戏,也就没有再玩下去的意义了。

有一次与几位联系不多的画友聊天,他们津津有味地大谈影象、装置、行为艺术,半天下来我傻不丁地楞没听懂,我悻悻然离场,嘴里嘟囔着:“你们是艺术家,是玩艺术的。我是画家,画画的。”

画画也是艺术,是吗?不是吗?是吗?

“艺术家”是自娱自乐,画家是追求娱己娱人。“娱己”可以随心所欲,而“娱人”不仅要有良心和责任,还要有本事。

以超女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在一夜之间把传统的精英文化以及学术的纯正性推到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玩你的精英与学术,我玩我的草根与通俗。互联网的时代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跟你比不过优雅,就和你比恶心,让“芙蓉姐姐”来呕死你,谁怕谁啊!

说来也怪,那些恶心的帖子在网上的点击率奇高。——这是什么世道啊!

近年来,经常有朋友打电话给我:“小孩读书实在不行,想改学画画,考美院。”不会读书改学画画似乎成了一个上大学的捷径。于是,画画成了最不需要文化基础的学科。

我几个同学办高复班,学生很多,临考前一个月,觉得几个学生素描色彩实在不行,便立马改学中国画,考国画系。于是,国画系的生源成了垫底的,矮子里面刷下来的矮子。想来今后从事中国画的人文化基础与绘画功底之差,不知道我们的苏大学士九泉有知,会有如何想法?

中国画的日渐式微,我看是个无可奈何的结局了。

置一泓清水在砚内,手中圆柱的松烟墨缓缓研动,待墨香升起,选一支狼毫,于砚中微润,展开一方宣纸,提笔将落……

有人说享受好的结果,不如享受它的过程。但我更喜欢晓色初动般的期盼,因为过程有时会不尽人意,但期盼永远是美好的。

2004年至2008年,画画的5年,开心的5年。

猜你喜欢

国画系自娱自乐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恋恋不舍
书画名人汇
张伟平作品欣赏
潘树生作品
自娱自乐的幽默师
方勇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绝对车迷
自娱自乐的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