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2016-11-30马雪莱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气韵古典舞太极拳

【摘 要】“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贯穿于我国多种文化艺术门类之中,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中国古典舞和太极拳的审美观念经历了先秦艺术、秦汉艺术再到魏晋、隋唐,直至今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形象与美学思想。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和太极拳二者之间进行美学比较,用现代的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来看待古老的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使二者相互借鉴 ,促进文化艺术的融合。

【关键词】气韵;太极拳;古典舞;美学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5-03

“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体现着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和感召力,富有节奏性和韵律美。太极拳作为一种武学文化,承载着我国多种传统文化精神,体现着我国的传统美学以及传统艺术精神。太极拳刚柔并济的背后隐藏的是中华美学的博大精深,其动作美、韵律美之后的神态意蕴是我们当今研究太极拳美学思想的主要方向。中国古典舞从其源头来说是巫术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是先秦以来我国舞蹈艺术的精华,是对中国古典舞蹈美学的总结,是当下我国舞蹈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体现了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精神。

对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中国文化,加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指导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一、我国太极拳与古典舞的研究现状

之前对太极拳的研究仅停留在其动作、形式、章法上,后来逐渐将范围扩大到“太极”文化之中,谈及了“太极”文化对太极拳外在动作和内在精神涵养的影响。我国对太极拳的研究有从动作性入手的,有讨论自身特点和流派演变的。20世纪80年代,美学思想介入武术研究领域,打破了以往仅从技击的角度研究武术的局限。太极拳除了作为武术的攻击性外,现在更为大家所重视的是它的健身性以及我们所要研究的审美性。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力发展,太极拳的技术攻击性已经越来越被淡化,转而走向了美的一面。艺术性、审美性、表演性以及它的健身功能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我国对古典舞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的,从原始歌舞到隋唐宫廷舞蹈,再到宋元大曲以及明清时流行的戏曲艺术,都有着我国古典舞蹈的精华。我们现在所认可的中国古典舞更是在这些古典舞蹈的基础上研究、融合、总结出来的。新的时期,中国古典舞也开始逐渐注重内外并存,在外形动作的编排上精益求精,更加倾向于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精神,不断开拓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领域。

二、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比较

(一)节奏韵律之比较

太极拳是一种有着内在节奏韵律的运动,一方面可以体现在音乐性上,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在内在流动性上。首先,太极拳的运动线路十分灵活,令人捉摸不透,富有深意。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拒还迎,强弱有度,高低起伏,时而优雅柔美、节奏舒缓连贯,时而陈劲有力、节奏铿锵刚强,配合着音乐一步一步都踩在了节拍上,与音乐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其次,太极拳的节奏韵律同音乐的节奏韵律有异曲同工之处。太极拳的一套拳路就像是音乐的一张谱子,每一组都像是一个乐句,第三,太极拳与背景音乐的配合,使得练拳者精神得到缓解,身体得到放松,不仅提高了练拳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了艺术般美的享受。从太极拳的内在流动性来讲,它的节奏韵律是伴奏着气息的运用而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吸气还是吐纳都要求做到意识、呼吸以及动作的周正圆润,达到一种气韵生动,内外统一的目的。太极拳的节奏韵律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有音乐伴奏,它仍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规律运行着自己的节奏。为了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我们要进一步把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节奏和旋律中的同类成分,作为新鲜血液融入太极拳之中,让太极拳这项古老的健身运动在创新中得到弘扬、普及和发展。

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艺术,它的节奏性与韵律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典舞在节奏韵律上与西方的舞蹈有所不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西方音乐节奏强弱的规律性,而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多是我国的民族音乐,在节奏韵律上更加富有弹性,特点十分突出。中国古典舞无论是音乐还是动作都弹性十足,点线结合,在外在节奏韵律之外还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节奏韵律,表现为动静结合、强弱有序、刚柔并济等特点。比如“翻身”这个动作就充分体现了节奏把握的重要性,其中速度的变化对表演者的节奏要求很高。除了节奏,翻身中对“圆”的要求是一种韵律感的表现。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要求以“圆”作为主要动作路径,以腰为轴转动出柔和圆润的感觉。唐满城教授在《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提到了动作的“点、线”这一说法,通过点和线来确定外部动作路径并且处理节奏的强弱。同时指出,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动作的节奏韵律并不是平静的,存在一种内在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缓慢但不中断、急促而不慌张、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二)表演程式之比较

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有着自己的一套表演程式和动作要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对太极拳的表演程式、动作规范以及眼神心境等进行了阐述。首先,太极拳在习练中要有一种提起精神的意识,保持头部端正微微向上领起,称之为虚灵顶劲。①其次,着重强调的是气韵的运行,每招每式都是意识和气韵的驱使,都是心、身、气、韵的良好配合。《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②便是此意。在气韵的影响下身体要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含胸塌腰指在变换动作的过程中胸部要向内含,气韵下行,同时腰部自然向下。再次,提到气的运用就会联想到虚实和动静。太极文化本就强调虚与实,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动作时而虚时而实,虚实之分无处不在,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把握一二。太极拳是在动中寻求一种静的状态,拳路中包含着大自然中动静结合的玄机,使得拳法在多样变化当中又富有强烈的节奏性和规律性。最后,太极拳的表演动作程式强调的是一种动作的自然融合,表现在动作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和以及招与招之间的联系。具体在于全身各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头、手、臂、腰、腿、脚之间相互联系无断裂,是外部动作与内在气韵的内外结合,以气运形使得全身上下、内外一气,从而全身相随,招势相连,内外兼顾,收放自如,连绵不绝,一气呵成。

中国古典舞往往包含着固定的程式规律、严密的动作流程以及比较有难度的舞蹈技巧。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程式主要体现在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基本脚位、身韵、舞姿等方面。它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审美性,是因为其表演程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古典舞蹈中的神韵,对眼神和动作都有着基本的要求。中国古典舞中“形、神、劲、律”的深刻内涵就是“气韵生动”在舞蹈艺术中的集中体现。首先,形,是外在的动作形态的程式化,是中国古典舞表演程式的动作路线。其次,神,即神韵、眼神和心意,良好的神韵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程式更显感染力,在舞蹈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三,劲,强调的是舞蹈表演程式中的力度要素,在表演中控制着动作的轻重、刚柔、强弱、长短、高低以及快慢等,使得整个舞蹈轻重有度,刚柔并济,更加富有神韵。第四,律,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程式中代表的是表演动作的运动规律,是古典舞程式化的体现。古典舞的表演程式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使之在舞蹈表演中更加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富有美感和欣赏性。

(三)文化内涵之比较

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均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下的硕果,它们在动作的线条路线和美学原理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太极拳的武学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文化在艺术精神和文化修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体现在二者周润圆滑的动作规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二者内外相合、气韵生动的内在韵律上。中国古典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戏曲、武术以及其他艺术的养分,“拧、倾、圆、曲”等多种艺术形态在展现中华深厚悠久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的同时,也深刻体现出了中国太极拳文化中所包含的意象原理。所谓文化同源,说明它们二者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气韵”是它们精神性和生命性的体现,同时强调呼吸的配合,用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的动作流线,以中国独特的刚柔并济的美感向人们传递着艺术的讯息和文化的内涵。

太极拳在其长期发展之中充分吸收了儒、道、释文化,充分体现出了“气韵”“阴阳”“刚柔”“形神”等多种美学范畴。如今的太极拳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太极文化的感染,满足我们强健体魄的需要,使我们身心舒畅的同时还赋予了气韵之美的感受。通过对太极文化的深入,探求其中的美学原理,可以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更好地将太极拳的动作程式和太极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融合,达到强身健体、满足审美感受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多重效果。许多外国友人在了解中国文化时会把习练太极拳当作一个有效途径,他们认为太极拳富含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内涵,希望从太极文化中感受中国的古典哲学以及艺术意境。

中国古典舞承载着我国的古典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是中国悠久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显现。虽然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将舞蹈美学单独提出来研究至今还处在初期阶段。中国古典舞中所包含的舞蹈素材大多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神要领,比如动作中的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以及身韵中的基本动作要素——形、神、劲、律。欲提先沉、欲左先右,强调饱满圆润的中国古典舞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乐舞精神”以及“意境”等。中国人是崇尚生命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崇尚生命的文化,认为“生生之为天地大德”。梁漱溟曾用“生生不息”一语概括说明了中国人思想与西方人、印度人思想的不同。正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中有着对生命的内核、对生命内部最深的“气韵”的挚爱和追求,我们的艺术才会千百年来以气韵生动为本,把气韵生动作为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

气为生命之力,韵为生命之风姿,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本质。对中国古典舞蹈的特殊规律及其本质的探求,可以提高舞蹈美学在一般美学和舞蹈理论中的地位,丰富舞蹈的内涵,同时更好地指导古典舞教学和表演。

三、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建议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文化在美学发展过程中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它们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一,是美学上的借鉴与融合。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在“圆”、形神兼备以及节奏上具有相同的特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发展和弘扬。中国古典舞更加注重表现艺术美、形体美、身韵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等美学特征,而太极拳更加注重动作的一气呵成,达到强身健体和气韵生动的效果。

第二,是功能上的借鉴与融合。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在社会功能上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在文化表现和传承上,它们都是在继承和发展“阴阳学说、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等思想。在音乐的表现和传承上,中国古典舞对音乐的依赖比较大,注重通过灵动的舞蹈肢体来表现音乐的思绪和情感。而太极拳的音乐起到的是一个衬托作用,来辅助意境的完成。在健身功能的表现上,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都有活动筋骨、强身健体的作用。中国古典舞对太极拳发展的启发性就在于如何能够使太极拳更加艺术化,从而共同达到艺术美与运动美的结合。

四、结语

随着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青睐者的不断增加,对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比较研究就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不仅可以拓宽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意结合传统的文化内涵、艺术精神和现代的审美观念,以及在新的环境下,对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帮助人们在了解太极美学的基础上掌握太极拳的刚柔并济特点,同时给艺术工作者在今后的古典舞教学和创作上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交叉创新点。

注释:

①②郝和.王宗岳太极拳论.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马雪莱(1992-),女,汉族,河南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史。

猜你喜欢

气韵古典舞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