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导学案”的初步设计

2009-01-21朱安健

关键词: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朱安健

一、实施化学“导学案”的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一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导学案”的设计将体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通过“导学案”的运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学习问题的学习者,获得主动探求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将注重围绕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以期通过有序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求知、自主获知知识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化学“导学案”现实意义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在集中学习8小时外不得组织集体上课和补课”,这项规定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以我们高三化学为例,“五严”规定出台之前,一周安排8课时(含补课),一个月休息一次,而“五严”规定出台后,一周仅剩5课时,且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均不得补课。但时间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位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化学“导学案”的适时提出可帮助化学老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精心策划和编写化学 “导学案”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需求,搭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实施平台,改变单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服务的倾向,体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的新课程理念。通过每一份“导学案”的探究过程,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体现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发展的过程。“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通过“导学案”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他们懂得如何探究、自我获取和主动构建。通过“导学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训练为主线”的转变。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中等、较难)。

2.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3.能起到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

4.编写化学“导学案”之前,必须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把课后的习题融合到“导学案”当中。

5.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省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6.以课时为单位,一课一案。

四、化学“导学案”的结构框架

化学“导学案”的结构框架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评价”3个模块。

(一)“课前预习”模块

课前预习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体验“先学后教”,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必经途经。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自我解决问题的“自我发现知识”的切身体验,让学生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和疑惑进入课堂,课上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课前预习”模块是“导学案”的主体,在编写“课前预习”模块时,要把课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如可分为基础、中等、较难3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条件下,也能根据“导学案”一步一步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如复习氯气净水时,可设计以下四个梯度问题:

(1)氯气净水的原理是什么?(旧知识回顾)

(2)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相关知识迁移)

(3)NH2Cl是一种新型净水剂。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NH2Cl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具体迁移)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已知铁酸钠的氧化性比KMnO4氧化性还要强,其还原产物是Fe3+,试回答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运用能力迁移)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以净水为出发点,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现了梯度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自然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飞跃。

“课前预习”模块可设计为“知识构建”、“学情调查”等环节。

(二)“课堂互动”模块

“课堂互动”模块可分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反思评估”和“当堂巩固”5个环节。

“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前提是分组。任课教师可根据座位将班级分为4至8个小组,每组可设置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自己的口号。分组后学生最好是面对面,以便于交流和讨论。同时在课堂展示中可考虑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团队意识。

教师也可以提前两天发“导学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任课教师把“导学案”作为作业批改。可以做抽样调查。一来可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二来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和存在的不足,以便课堂集中评讲。

“教师点评”环节指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和小组展示情况,对“导学案”进行恰当的点评,起一个“画龙点睛”作用。

“反思评估”环节是学生对完成本导学案目标情况进行的自我鉴定,以引导学生有效的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创新能力。它不仅对学生起自我检测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堂巩固”环节可以是几个问题,几道题目,以当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评价”模块

课后作业的布置,实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必须和课堂教学同步,起到巩固强化、拓展延伸的作用。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较优秀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在试题的选择上同样强调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让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

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分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猜你喜欢

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做好课前预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