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与策略研究

2009-01-20孔夏萌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孔夏萌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的高中课程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必修课程模式,既设置了必修课程,又设置了选修课程,而且突出了选修课的比重。但是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当前纠正应试教育偏向的形势下,开好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中学选修课的开课现状,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开设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我国高中选修课开设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中课程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改革。例如,在1981年设置侧重于文科、理科的分科性选修。到了1990年,高中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类课程改变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随后,在1996年、2000年和2002年国家教育部都一次次强调、调整选修课。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出台,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普通高中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的改革颇引人注目。

如上所述,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历次教育改革都曾经有过选修课,但整个改革过程中,课程专家介入不足,教师仍然扮演被动执行角色,地方的改革余地和权限不大。上述改革措施,尤其是选修课制度,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除了有小范围小规模的实验外,事实上并没有在全国真正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有效的实施。其次,课程结构的变化本身并不能保证其科学性,九十年代的课程结构是学科课程加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分必修与选修(俗称“三个板块”),从形式上看,课程结构比现在还完善,但选修课与活动课由于缺乏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效果并不好。由此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要不要选修课,而是选修课是否名副其实,以及我们如何加以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选修课教学难度大,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积累有欠缺。对于习惯于传统单一课程设置的广大教师来说,选修课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没有选修课教学经历的人教选修课,课型的陌生使很多教师在选修课教学时“以不变应万变”:一篇一篇又一篇,篇篇教成必修课;此外,新课程的选修课程模块多,每一模块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新,有的内容教师们也并不熟悉,因此,现在的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也不能完全适应选修课开设的要求。

(2)教师压力过大,难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需要一个专业的教师队伍,选修课的开设也不例外。因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选修课教师队伍是确保选修课正常开设的必要条件,是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在教师负担很重,现有教学任务已经让老师们感到疲惫不堪,如果再上选修课,既不能保证教学时间,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3)对选修课认识不足。多数教师对选修课程和相应教材的价值追求和总体特点缺乏认知,选修课程的价值是实现差异性教育,各种教材的编法最能体现该领域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但在实际教学时我们有意无意地进行“一刀切”,在教学时间和内容、教学深度和教学进度上的矛盾无法调和,有的教师不去研究各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根本不清楚,结果上课很随意。还有的教师将选修课时用来强化必修课的内容,使选修课成为了必修课的补习课。

2.学校管理方面:

本次高中选修课的模块化、多样化、丰富化、弹性化以及层次化给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挑战,学校在课程开设、运行、管理方面承担着比以往更多、更艰巨的责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尤显必要而迫切。然而,多数学校选修课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极不健全。

(1)许多选修课内容太多,但课时有限。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各选修模块教学都是36个学时,但就实际情况看,部分选修课课程容量大,课时紧,只能选其中的几个专题,结果是专题收获了,而整体营养不足。从已实施选修课程的年级来看,不少选修课虎头蛇尾,学段结束,课程也匆匆结束。

(2)选修课课时受到必修课学习和高考训练的排挤。一方面,在一个学期内学完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教师普遍感到内容多,时间紧,很多课内容讲不完,再加上高考对必修模块内容的重视,因而必然要加长必修课程的教学时间而挤压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迫于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校都用高三一年的时间进行高考复习和模拟训练。很多地区还规定各学校要统一进行三轮高考复习和三四次模拟考试,这样,选修课程的课时就只能被压缩的更少了。

(3)选课和选课指导有太多功利性。例如,多数中学文理分科,大部分师生总是感觉语文选修课是文科生的选修课,因此忽视了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语文选修课不能引起理科艺体类学生的重视。此外,由于语文与高考的关系较难处理,学生自主选课和学校选课指导中还存在着为高考服务的功利性倾向。

3.学生与家长方面:

(1)学生选课太过盲目。我国大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意向,在选择选修模块时带着好奇或是随意的心理,因而选课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学校和教师没有做到切实的选课指导的话,任由学生盲目选课,选修课的开设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选修课开设时间上受限制。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在高中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的开设集中在高二年级,而且还是在开设必修模块之后再开设选修模块,即采取上完必修课程后再开设选修课。这样,高一高三的学生就失去了选修课学习的机会,而高二年级学生集中学习选修课,大量的选修课程铺天盖地,很容易造成高二学生的消化不良。

(3)选课指导成为包办。我们应十分明确的是选课的主体是学生,选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学校教师、家长或监护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并不等于包办,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和教师搞“一刀切”包办选课的现象普通存在。在高考导向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对选修课开设持否定态度,认为给学生开设选修课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参加补习辅导班实用。

三、相应的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选修课的开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因为选修教学具有相当鲜明的学科化、专业化的特色,因此它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书《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多数老师并不天然具备开设这些选修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在选修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可以让老师的专业化技能得到提升。鉴于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在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学校必须开发现有教师资源,加强培训,培养一支自己的选修课教师队伍。此外,“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由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协调组织,集中优势力量,组成一支互助合作的教师队伍,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2.提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一个“选”字上,正如课程标准所说: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即选修课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因此,校领导、家长、教师和学生应转变一切以高考为重的态度。

3.选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教材是“选修课”的关键环节。它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有的学校把必修课教材直接用于选修课,也有的选用高校教材。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首先,教材选定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坚持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维一体。目前出版的各种选修课教材内容大量重复,从选择的范文到注释文字,从编纂理念到知识传授,大同小异,符合要求的不多。教材种类繁多不等于教材的多样化。应该优中选优,使教材精品化。

其次,目前选用教材基于两个途径:一是根据“新课标”的建议采用一些现成图书作教材,一是采用自编教材。这两种途径各有利弊。现成教材大都由专家编写,专业知识占优势,却与教学实际不大切合,适应性和实践性不强。自编教材出自一线教师之手,能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但在专业知识上有局限性和偏差性。因此教材的选用应注重科学性和实际需要密切结合,既鼓励一线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教材,又选用质量好的现成教材,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保证选修课的质量。

4.科学合理的评价。我国对知识教育评价的方式滞后,大多数人还以考试成绩论成败。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打破传统定势。“新课标”中对教学评价有比较新的观念。首先。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热情,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珠联璧合,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佳境。其次,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就是评价者的多元化,即由原来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扩展到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反思评价能力。同时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应该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客观化、多元化,也使学生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再次,将形成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灵活掌握。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局限性,只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通过选修课的开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62页.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6-137.

[4]田秋华.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7).

[5]杨小微.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J].教育研究, 2000,(3).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