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08-09-05何忠锅刘海涛邹来勇徐春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棘突体征颈椎

何忠锅 刘海涛 邹来勇 徐春娟 李 丰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手法治疗改良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简称CSM)由颈椎间盘退变和相关病理变化引起的一种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的5%-10%,且致瘫率高。本研究为提高手法治疗自限型和平稳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从2005年12月到2007年6月到我校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医的患者。根据主要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60病例门诊患者中,采用随机双盲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个月。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

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中有关内容拟定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主证:头颈肩背疼痛,眩晕,恶心,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四肢麻木或疼痛,下肢无力,行走不稳,舌质紫暗,脉细涩或结代。兼症:头重如刺,常在夜间加剧;疼痛痛有定处,身重乏力,面色黛黑,肌肤甲错,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妇女可见经闭或崩漏。

2治疗方法

2.1传统手法组传统手法基本手法参照邵铭熙《实用推拿学》。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侧,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部,另一手操作。用四指推法从风池开始自上而下经颈夹脊至大椎旁,往返3~5遍。②用滚法于两侧颈肩部,重点在椎旁压痛点处,同时配合颈椎关节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或侧屈等被动运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时间约8min。③拿两侧肩井,按揉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拿极泉、小海、曲池,每穴半分钟。④最后,在腰骶部及患肢用滚法及点法。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摩腹。

2.2改良手法治疗组患者坐位,两臂自然下垂、放松;术者立于患者后面,先用大鱼际在后颈部作推揉治疗5—10min,推揉至皮肤发红,局部有热感;然后自第6颈椎横突至肩顶部及肩胛区施以推法,并用滚法交替进行,两侧各持续3-5min;用拨络法从颈部用大拇指指腹拨推膀胱经,在棘突两侧由上向下、向外拨推,然后提拿双侧肩背部,重复3~4次;点按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颈胸夹脊穴,然后用拇指一指禅推大椎穴,频率为100次min。如头痛,在额部用指揉法,点按太阳、印堂、百会、风池等,指叩打头部及穴位。如上肢有放射痛,从肩至手内、前、后线由上而下指揉捏法各3次,搓上臂、前臂,点按手三里、合谷、缺盆等,整个手法用擦法沿棘突两侧由上而下直擦到骶骨止,时间15min左右。各种手法交替进行,重复3~4次。

在上述手法完成后,先检查出棘突偏歪的颈椎或节段,以C5椎棘突偏左为例,患者矮端坐位,颈部稍前屈。医生立于患侧,以左手拇指置于C5棘突左侧,余4指置于左侧颞部;右手置于患者右颌面部,并使其头部向左旋转45°;此时右手轻轻向上向右后牵旋,同时右手拇指迅速用力由上往下轻压推挤C4~6棘突,在cs棘突旁用推力,同时C6棘突旁推力减小。常听到“咕喽”一声清脆响声或“沙沙”声或左手拇指下有轻移动感。此时患者上肢症状多能缓解。再行颈部分筋、理筋手法2-3min。然后术者立于患者一侧,一肘托下颌,一肘托枕部,头前倾,沿纵轴方向轻轻拔伸,拔伸时应循序渐进,最后将头部拔起。再以捏风池,提肩井,按内关穴结束治疗。以上手法1次/d,每次20-30min,3周为1个疗程。作用手法应柔和、舒缓、均匀、持久,切忌旋颈、颈过伸过屈、粗暴等手法。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近期治愈:原颈痛、上肢放射性痛或头晕、头痛等症状与肢体感觉、运动、病理反射等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或生活能力,观察半年疗效巩固者;显效:颈痛、上肢放射性痛或头晕、头痛等症状与肢体感觉、运动、病理反射等阳性体征大部分消除,功能大部分恢复,部分恢复工作与生活能力;有效:原颈痛、上肢放射性痛或头晕、头痛等症状与肢体感觉、运动、病理反射等阳性体征有一部分恢复,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与阳性体征无变化。

3.2数理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根据资料性质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秩和检验t检验、Ridit检验)。

3.3两组疗效总体比较见表1。

3.4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改善指数比较见表2。

3.5血液流变学变化(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寒瘀互结,滞于局部,胶着于筋骨,使筋骨变性,打破了颈椎的生理平衡,致使“筋出槽”,“骨错缝”中医病机,使用按揉法、点揉法、滚法、拿揉法等基础手法,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松肌舒筋、解痉止痛,配合改良的推揉拨络法手法,加强其通经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且在“筋结”、“筋聚”等病变的局部使用推揉拨络法,即可散瘀消结,同时可以使局部产生明显的热感,加强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并且利用“筋得热则舒”的特性,使因寒瘀互结,阻滞于局部而变性的筋脉恢复正常,气血恢复正常的运行,因此达到“血行而瘀消,热至而寒化”的目的;并通过横行肌纤维的拨络法,也即揉拨颈筋和经络,使出槽的筋回复入槽,再应用改良的牵旋推挤法,整复颈椎小关节的错缝,几种手法协同作用,使其“骨对缝”、“筋入槽”,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推揉拨络法手法主要作用于颈部的软组织,颈部软组织病变与颈椎病的高度相关性已得到临床愈来愈多的重视,如房敏等提出:追溯近年来对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过程中的研究轨迹,发现颈部软组织病变不但贯穿颈椎发病始终,而且是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颈椎骨病变可看作是软组织病变的结果,是颈椎病病程中从属于软组织病变的附属表现。本试验运用的改良后的旋转手法,在传统的旋转手法的基础上,针对其角度、力度及速度难以掌握的特点,做了有效地改进。能松解颈椎后小关节,减轻椎间盘压力,大部分解除神经根管炎症性粘连及压迫,减轻肢体麻木和促进麻痹肢体的神经营养作用,恢复肌肉容积和功能,松解椎管外软组织痉挛和颈部深层肌肉挛缩,矫正颈椎序列紊乱,调节软组织血供及弹性,维持颈椎动态平衡。本试验运用的改良后的旋转手法,在传统的旋转手法的基础上,针对其角度、力度及速度难以掌握的特点,做了有效地改进。能松解颈椎后小关节,减轻椎间盘压力,大部分解除神经根管炎症性粘连及压迫,减轻肢体麻木和促进麻痹肢体的神经营养作用,恢复肌肉容积和功能,松解椎管外软组织痉挛和颈部深层肌肉挛缩,矫正颈椎序列紊乱,调节软组织血供及弹性,维持颈椎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改良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确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提高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有利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棘突体征颈椎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颈椎问题看眉毛
消除疲劳拔罐法
颈椎“咔咔”响,怎么办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石墨烯理疗U型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