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娃乐园”一次免费的午餐

2004-02-18

中国市场 2004年2期
关键词:栏目组卖菜农贸市场

严 岩

在北京众多的农贸市场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孩子们有的跟随在父母身边,看着父母卖菜,,有的在偌大的菜市场内乱跑起来,还有的孩子竟攀上了市场里的铁架子。这些在菜市场中成长的“菜娃”不在少数。父母忙着卖菜,较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有菜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某些菜市场中,甚至发生过儿童意外伤害事件。

这种情形引起了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和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栏目的关注,于是,一个在农贸市场里建立“菜娃乐园” 的想法在他们脑海中萌生。

出师不利

《第七日》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开始尝试联络一些大的农贸市场,希望能够腾出一些地方作为幼儿园,但一切并未有想象中那般顺利。建议一次次遭到否决,理由是农贸市场没有空间,而本来作为受益者的商户们也似乎是漠不关心。

据市场工作人员的介绍,没有人照顾,是家长带着学龄前儿童来卖菜的主要原因。但是,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呢?

“我们这儿没有幼儿园,远处我们也没办法接送。”有的家长这样说。

“我们卖菜能挣多少钱?哪儿有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呀!”一句话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由于大部分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多在400元左右,一年就就是近5000元,相当于一个大学生的学费。这对于以卖菜为生的家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是进还是退成了栏目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若是退,看到那些本该受教育却只能在农贸市场玩耍消耗时间的孩子们,着实让人心疼;若是进,又如何推进,一次次的建议和商谈都被硬生生的推了回来,对于这种局面,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困惑了......

峰回路转

一个意外的电话让工作人员们重新兴奋起来。位于海淀西八里庄的玲珑塔农贸市场打来电话,说觉得这项建议不错,不是市场不支持,但确实腾不出地方来,并提议可以让工作人员们来实地考察一下,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理由一样,但由说话者的语气来判断,应当还有转还的余地,比起前面一口拒绝的农贸市场,这无疑是一次机会。对于栏目组的工作人员来说,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于是,满怀着希望的实地考察开始了。一踏进市场的大门,就看见一个大约4岁的小男孩拿着一根木条,一个人在菜市场的角落里玩耍,而他的爸爸正在旁边忙着卖菜。而另一个比他稍大的男孩则坐在爸爸的平板车上,在嘈杂的菜市场缓缓前行。玲珑塔农贸市场虽然面积不小,但除了市场管理必须的办公室,其他都以摊位的形式租了出去。情况确实像市场管理人员所说的那样。但如果能有人让出几个摊位呢?毕竟这对他们的孩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想到这里,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与市场管理人员一起开始游说,苦口婆心地对市场的商户们阐述利弊。

出乎意料的是,商户们对这种建议不仅不能理解,而且有的反应十分的激烈,竟动起手来。对于商户来说,所有的摊位都已经交纳了一年租金,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有自己固定的顾客,若是换了地方,这一切都得重新来过。

至此,栏目组工作人员的心凉了一大半,刚来时的希望满怀一时间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几天,有关“菜娃乐园”的事情很少提及,也许是他们都在考虑如何解决场地的问题,也许是困惑于商户们的反应,再也许一段时间以来的拒绝已经让有的人产生了放弃心理。

时间就在寂静中滑过。直到一天,栏目组的工作人员被告知,“菜娃乐园”的场地问题已经解决了。原来,在游说失败后,考虑到让商户退出的办法不太现实,但菜娃们又确实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玲珑塔市场的领导出面做通了保安的工作,让出了一间宿舍作为教室。

抢孩子大战

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加之通过媒体的传播,一些富于爱心的个人、企业纷纷捐赠,如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不仅为这里赠送了儿童玩具及墙纸,更是派了几个自己的幼儿园老师来帮忙整理、装扮幼儿园。不仅是物质上的捐赠,一些颇具爱心的人士积极报名志愿者,充当菜娃的老师。据市场办公室赵主任介绍,前来报名义工的人数大大超过人们的预计。在应聘人中,有的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有的是退了休的老教师,甚至还有中科院的硕士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或学业,利用没课或是工作不忙的时候来这里充当“孩子王”。

小宁是中科院的研究生,是四个志愿者中惟一的男士。在网上知道菜娃乐园需要志愿者这件事就赶过来了,“虽然我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觉得有颗爱心就足够了。”王老师今年57岁了,是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退休前是有着14年教龄的幼儿园老师。还有两位应聘的小姑娘,在唱歌、跳舞各项考核中出类拔萃,一打听,原来他们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充当“孩子王”。

在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和玲珑塔市场领导的支持下,"菜娃乐园”终于开始试运营了。然而“怪现象”又发生了。

开学当日,幼儿园的老师、市场管理人员在教室里左等右等,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来。一直等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们决定去市场上“抢孩子”。一时间市场里顿时热闹起来,一些顽皮的孩子为了躲过“追捕”,在市场里四处乱跑,一些则躲在爸爸、妈妈身后,十分紧张地张望,有的父母也开始拦阻,“上什么幼儿园,我们老家的孩子没上幼儿园不都挺好的吗?孩子在我身边我放心。”一个来自安徽的妇女倒是说得直白。就在这时,玲珑塔市场的领导出面,邀请爸爸、妈妈们去看一下幼儿园,并再次说明是不收费用的。就这样,一些父母在参观完教室后,同意将孩子送来上学。但有的家长每过几个小时,还亲自跑过来看看孩子到底怎么样了。

菜娃难教

一位在乐园做义工的李阿姨说,“这些外来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的生活还相当不适应。他们相对来说没有规矩。另外,很多孩子普通话不好,与他们交流较困难。家长没有送孩子天天来幼儿园的习惯,往往是想来就来。他们也并不指望孩子能够在这儿学点什么。在他们看来,我们这儿就是一个看孩子的地方。”

“我一开始来到幼儿园时,这里只有六个小孩,他们有的穿着拖鞋就来上学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连见人问好的基本礼仪都不会,与其他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们相比,他们没有那么听话,”王老师说。

不仅如此,对比其他的孩子,这些菜娃在记忆力、接受能力方面明显较差,而且发音不准,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王老师说,她在一个运用肢体语言教授身体各个部分名称的游戏中,有的孩子总是将“头部”说成是 “臀部”,记不住“嘴”的书面语是“口”,“脚”的书面语是“足”,有时惹得老师们哭笑不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儿歌,会做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也开始懂得基本的礼貌,见到人们,他们会问好,会鞠躬。这样的转变让老师们感到欣慰,也让那些起初不放心还不时偷偷来看孩子的家长们感到欣喜。

天下没有不散的免费宴席

但由于大多服务都是属于免费的,所以随着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增多,“菜娃乐园”的生存也成了问题。经费不足,长期靠义工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决定在正式开园的时候,会在商户经济能力范围允许的条件下,收取一定的学费。

目前,幼儿园已经停止了试运营,正在积极筹建,准备正式开学,据市场的办公室赵主任介绍,农贸市场已经让出六个房间作为菜娃乐园的教室,将以年龄划分不同的班级,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已经做完体检,准备入学,老师的招聘也正在进行。到时候,他们将会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们一样,按时上学、放学、午休,和他们一样,在老师的带领下,游戏、唱歌、画画。

虽然我们还无法确认“菜娃乐园”是否能在大范围内推广开来,但玲珑塔农贸市场的做法绝对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因为我们没有权利剥夺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对农贸市场来说,建幼儿园寻求一种自我维持、自我造血的方式将是当务之急。比如孩子们的午餐,是否可以发动市场商户,卖菜的提供部分蔬菜,卖粮食的提供粮食。无论做法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些菜娃的童年时代会与其他孩子一样灿烂美好。

猜你喜欢

栏目组卖菜农贸市场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卖菜讲究精打细算 “宋小菜”算的是数据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看谁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