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旧书赚了一千元”等

2004-02-18

中国市场 2004年2期
关键词:线装书旧书店旧书

贮果赔钱记

文/李晓

我是—个十足的书呆子,为了多赚些钱养家糊口,我跳进“商海”,扑腾一下子,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还赔了几千元。至今想起来,仍后悔自己的冲动。

我们这地方盛产苹果,果子品质特好,在全国都有名。苹果大量上市时,价格相对较低,而到春节之前或来年三四月份,由于市场上货源偏紧,物以稀为贵,价格会大幅度上扬,不少人靠贮藏苹果获取差价而发了财。耳闻目睹别人赚钱的故事,我的心动了,觉得贮藏苹果省力又来钱快,于是筹集了—万余元,加入贮果行列。

在秋季本地苹果成熟上市后,我向单位请了假,怀揣着购果款来到乡村,选中—座果园,与承包人讨价还价后,以每公斤一块四的价格收购了9000多公斤的红富土苹果。因为没有果窖,又嫌城里现代化的贮果调库租价太高,我找到乡下一家亲友,他家有个闲置的土窖,正好把我收购的果子贮藏起来。

第二年三月份,有不少外地果商来我地收购苹果,出价为每公斤二元六角。我认为时机已到,就领着一位果商看我的果子。打开土窖,拿出几枚样品,发现不是开裂就是脱水,样子很不好看。果商一看就摇头,开价仅为每公斤4角钱,我嫌低没有出手,又找了几位亲友帮忙,对苹果进行了挑选。另一位果商看过货后,较好的一部分出价一块二,其余的大部分按每公斤4角的价格支付。果子出手后,我算了一—下总账,赔了6000多元。

一位有经验的苹果经纪人分析了我贮果赔钱的原因,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缺乏专业知识,收购苹果时,把关不严,未发现果子感染了水纹病,苹果贮藏了5个多月,裂出一条条口子,品质大打折扣;另外,我用的贮果窖太简易,设计不够科学,温度、湿度无法人为控制,果子失水量很大,皱皱巴巴成了“老太婆脸”,外观十分难看。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看来,经商做生意大有学问,选项目之前要深思熟虑和全盘考虑,否则,就要为自己的鲁莽行事付出代价。

淘旧书赚了一千元

文/陆瑛

我喜欢淘书,掐掐算算足有21年了。在乌鲁木齐南门转盘西北角有家“多多旧书店”,是我常去的地方。

2001年4月的一天,我又来到这家书店,见一名中年男子拿着10本古色古香的线装书要出售。我凑上去看,是一套印刷很精美的清版《三国志》。店主很小心仔细地看过书后说:“120元。”可卖主非要150元不可。我在旁边发急,想150元拿下,可不能破了规矩“先声夺人”,只好在旁边装着很随便地翻看别的读物,等他们谈完。。

《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撰,65卷,分魏、蜀、吴三志,晋人写本的原件已流入日本,国内只有影印本。1924年,新疆鄯善县出土该书的残卷,后又在新疆吐鲁番的一座佛塔遗址中发现部分残卷,因此十分珍贵。

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店主以130元收下了这套书。等他付了钱,我立刻拿过书说:“这书我买了,多少钱?”店主要140元。我心里一阵惊喜,给了钱拿着书便走,生怕店主反悔。我一出旧书店,就碰上一名中年男子。他见我拿着一打线装书,便要看看,翻看了几眼,他说“这书多少钱卖?”我说不卖,我是刚买的。他爱不释手,说:“让给我吧。我出1000元。”我依然说不卖。他又说:“再加200元。”我还不情愿,但他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硬塞给我1200元,拿着书就走。

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走远了。我呆站在路边,不知是喜还是忧。

猜你喜欢

线装书旧书店旧书
旧书满新知
探访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王子野巧喻旧书店
对旧书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