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03-14王晶晶张宏宇郑华芬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王晶晶 张宏宇 郑华芬

【摘要】  目的  探析休克指数(BI)评估急救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11月- 2023年10月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性别、年龄、失血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I评估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指标、BI、血气指标、并发症、抢救与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I评估急救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分诊、抢救、休克纠正、苏醒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I、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I、PaCO2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PaO2指标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估急救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致残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BI评估急救护理用于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可发挥出优化急诊护理指标、BI及血气治疗的效果,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抢救、预后效果提升。

【关键词】  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  R605.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5--03

急诊严重创伤通常指的是机体在短时间内因车祸、高空下坠、刺伤等原因而遭受的严重外伤,此种创伤类型可能会给骨骼、肌肉、脏器及神经系统等造成极为严重的损伤,且容易因严重创伤导致休克的症状表现,比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模糊、持续性呼吸困难等。失血性休克作为急诊严重创伤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大量失血有关,使得机体血容量无法满足组织、器官的氧气需求,进而陷入到休克状态,以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为典型体征表现,需对此类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进行重点关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涉及到内容比较基础,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需对急救护理方案做出进一步优化,促使抢救效率与质量可以得到一定提升。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属于简单而有用的指标,是患者心率和收缩压之比,可对休克状态下的患者循环血容量情况展开一定评估,成为休克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将BI应用在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当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展开全面评估和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探讨基于SI评估的急诊护理方案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1年11月- 2023年10月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与《2019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有关诊断标准一致;临床症状及辅助诊断均满足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随血液系统疾病;伴随感染类、传染类疾病;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伴随重大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当场死亡。依据组间性别、年龄、失血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46.21±4.32岁;失血量500~700ml,平均611.34±56.34ml。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70岁,平均46.67±4.19岁;失血量515~705ml,平均611.56±56.71ml。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且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如下。

(1)确保呼吸通畅:对患者气道是否通畅进行检查。如遇阻塞或呼吸困难,需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如头后仰法、气道吸引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2)止血并保持休克位:对伤口周围的血液进行清除,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直接压迫或扎带止血,以控制出血。尽量避免移动患者,以减少进一步的出血。同时将患者平躺,抬高下肢至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和维持血液循环。

(3)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通过静脉通道给予输液,以支持血容量及心脏泵血功能,以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为主,结合患者实际也可能会使用到血浆或红细胞悬液等。

(4)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实施定期监测,为护理措施的合理调整提供依据。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BI评估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BI:BI作为简单且快速的评估工具,可根据患者的脉搏、收缩压和血红蛋白浓度进行计算,帮助医护人员在抢救黄金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休克状态,并对其严重程度实施评估。

(2)早期干预决策:若BI处于高值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低循环血容量,需要及时补液、输血来恢复循环血量。以BI信息为基础,医护人员可以更加迅速地做出干预决策,促进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提升。

(3)动态监测:BI是急救中重要监测指标,可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治疗效果与患者循环血容量状态,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需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为BI急诊护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一定依据。

(4)救治评估和预后判断:BI可以用于评估救治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比如,BI下降可能意味着治疗效果良好,循环血容量得到恢复,BI持续升高可能意味着治疗不佳或病情进展。

1.3  观察指标

(1)急诊护理指标:主要包括分诊、抢救、休克纠正、苏醒、住院时间。

(2)SI与血气指标:SI为脉搏、收缩压的比值,SI=0.5代表血容量处于正常状态,未见休克表现;SI=1.0代表血容量降低幅度10%~30%,存在轻度休克现象;SI=1.5代表血容量降低幅度30%~50%,存在中度休克现象;SI>2.0代表代表血容量降低幅度50%~70%,存在重度休克现象。SI数值高代表休克程度处于严重状态;血气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5~45mmHg、80~100mmHg,使用氧代谢检测仪对上述指标展开检测与分析。

(3)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脏器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电解质紊乱、重症感染。

(4)抢救成功率、短期病死率、致残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发症、抢救及预后效果等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急诊护理指标、SI、血气指标等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指标比较

BI评估急救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分诊、抢救、休克纠正、苏醒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和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I、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I、PaCO2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PaO2指标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I评估急救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抢救与预后效果比较

BI评估急救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致残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交通事业、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让交通事故、工地事故的发生率表现出一定上涨,促使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出现一定增加,已经成为当前急诊科重点关注的医疗状况。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已成为医院急诊外科中高发的急危重症疾病,必须要对此类患者的急救流程做出有效优化,借此实现救治效果和生存率的有效提升。一般来说,采取适当护理措施恢复患者血流灌注、增加循环血容量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常规的急诊护理中,主要是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做出一定监测,无法了解到患者的失血情况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BI作为机体休克状态、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可为急诊严重创伤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提供指导性作用。将BI作为急诊护理评估基础,针对患者休克情况做出量化评估,可以让抢救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便于尽早开展扩容治疗,让患者休克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发挥出高效、高质的急救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分诊、抢救、休克纠正、苏醒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说明基于BI评估的急诊护理方案可对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分诊、抢救、休克纠正、苏醒及住院时间进行有效缩短。因为BI可以为医护人员迅速识别休克患者提供有效帮助,将其优先安排在分诊过程中,让休克程度处于严重状态的患者尽早获得抢救,避免病情出现进一步恶化。同时,以BI为基础针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可强化医护人员抢救决策的效率,以科学的补液、输血的速度和剂量,实现患者休克状态的有效纠正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此外,以BI为基础评估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其他相关指标,可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实现各项急诊护理指标的优化。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I、PaCO2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说明基于BI评估的急诊护理方案可对患者休克状态、血气指标进行改善。因为BI可对患者循环血容量的不足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迅速纠正,让患者的休克状态和血气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促进机体组织器官的灌注。基于BI评估的急诊护理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动态化的监测指标,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措施,确保休克状态有效纠正和循环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比对照组低,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说明基于BI评估的急诊护理方案可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抢救与预后效果提升。因为BI作为一个早期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休克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快速补液、输血等措施,实现循环血容量的迅速纠正,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基于BI评估,医护人员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休克程度确定处最适合的治疗措施,让急救治疗中的风险得以降低,促进抢救效果和预后。

综上所述,以BI评估为基础实施急诊护理,可对急诊护理相关指标进行有效优化,改善BI、血气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抢救、预后效果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李洁,余月彩.休克指数在急诊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22,44(3):370-372,377.

[2] 王志华,张乐乐,顾东明,等.急诊超声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4):313-317.

[3] 赖晓娟,刘楠,吴琴江,等.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681-1684.

[4]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张思森,岳茂兴,等.2019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257-263.

[5] 朱晓华,李玉,周敏,等.基于急救流程重建的系统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护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125-128.

[6] 郭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影响[J].中国药业,2022,31(S01):310-312.

[7] 彭蕾,刘建,施海柳,等.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6):831-833,837.

[8] 王琨.修正休克指数的分诊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2023,2(11):126-128.

[9] 许利,郑清华.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2):129-131.

[10] 徐东升,李惠萍,张小红,等.基于休克指数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发生心肺衰竭的研究[J].軍事护理,2023,40(1):53-56,73.

[2023-12-12收稿]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80例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8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探讨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100例临床护理分析
输卵管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