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整合性思维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3-11-29

江苏教育 2023年4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育人

周 云

“义务教育课程应该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且课时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一个新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新样态,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分析检索到的文献,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发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师普遍对本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了解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基础方面。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即当单一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足时引入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探究。[1]而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刻,缺乏系统的认知。

二是方法指导方面。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从实际的教学情境出发,通过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抓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准备、活动实施等主要阶段及其关键问题,不断观察、积累、尝试、总结、交流、反思跨学科的要求。[2]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要参与并指导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主题学习的任务,选择丰富多样的资源,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统筹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二、整合性思维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路

所谓整合性思维,就是头脑中同时容纳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这种从相互冲突观点中优化选择的思维过程即整合性思维。整合性思维的主导特征是整体性和综合性。[3]基于整合性思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以跨学科主题为主线,以身体实践为手段,以整合性思维为纽带,真正将多学科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以跨学科主题为主线

2021 年,教育部发布《〈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鼓励适当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跨学科主题为主线,将多学科知识整合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由于素养的形成需要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的选择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又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在探究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各学科知识得以内化,并以此为着陆点,形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的体育教学新样态。

2.以身体实践为手段

体育与健康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鲜明的身体实践性,“育体”和“育人”有机衔接的关键点在于身体实践。体育教学应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合作共享、协同互助等方式,整合其他学科的育人元素,打造符合教育逻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强化学生体育学习的体验感。此外,还应打破传统体育课堂“讲授—技能练习—总结”循环往复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形成以“主题—探究—展示”为思路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究模式,构建自主学习与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3.以整合性思维为纽带

整合性思维作为跨学科主题融合的深层纽带,在横向上维系着同一学段跨学科知识的相互衔接;在纵向上牵引着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前后逻辑的自然连贯,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具有连续性和进阶性。

4.以核心素养为引领

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多学科融合,一个重要前提是找到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点,打破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不同方面的融会贯通,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4]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体育课程内容。由于核心素养具有抽象性、具身性、生成性等特征,因此只有将其融入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事实上,对体育教学进行多学科整合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和增值创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深度挖掘各学科核心素养背后的育人元素,为体育与各学科的深度整合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整合性思维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

新课标提出:“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其精髓在于多学科知识、思想和方法的整合,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整合知识于主题活动中,积累丰富体验

在分科教学模式下,因为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容易按照过去的经验,采用“讲授—练习”的思路设计教学环节。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聚焦学科学习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整合跨学科资源,多学科集中发力,使学生积累丰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七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敬的志愿军”为例,笔者将体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整合(见表1)。经过有效的学科整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可敬的志愿军”跨学科主题学习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耐久跑”为主要学习内容,将体育、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生物等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体育学科聚焦耐久跑的技术要领,数学学科关注随机事件的概率、图形的变化与对称,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会了量词的运用,信息科技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道德与法治学科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此外,活动的设计不仅限于“耐久跑”的学习,还拓展与丰富了与“跑”相关的知识,并教会学生感受如何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此外,笔者还设计了《长津湖》中“三炸水门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用步长进行丈量,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长度。

2.整合学科于主题活动中,形成深刻理解

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整合多门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体能课“重走长征路”为例,设置具有“长征精神”的情境,整合语文教材中的《红岩》《革命烈士诗抄》《红星照耀中国》等篇目,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章节,音乐学科的《长征组歌》,虽然不同学科的教学角度不同,教学方式和侧重点也不同,但都围绕“长征精神”展开学习。

再如,围绕“长征精神”,应着重在“累”与“长”这两个特点设计教学,以身体实践为手段,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累”体现在:进行“障碍跑”学练时,学生在体能练习过程中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在布置的“雪山”场地上,让学生采用爬的动作;在“草地”场地上,让学生进行快速跑的动作;在过“封锁线”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匍匐的动作,感受长征之路的艰难险阻。“长”体现在:长征的距离约为12500 千米,可以让学生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来与学校跑道进行对比。用身体实践的方式,将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方法和思维整合起来,让学生理性地、深刻地感受了“长征精神”,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实现了以体育人的目的。

3.开展项目于主题活动中,培育核心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力,助其形成系统思维,而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则是发展跨学科理解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开展篮球竞赛项目,学生首先要了解方案策划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比赛流程、规则和人员安排等。接着,学生要收集篮球竞赛信息,明确竞赛技术分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探究计划,尝试解决篮球竞赛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后,学生结合班级品牌文化,定制本班篮球队的队名和标志,设计加油口号,制作个性化的加油手举牌。

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开展篮球竞赛项目,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审美品位得到了培养和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全新尝试,教师要运用整合性思维,在教学中勤于实践、勇于探究,关注人与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整合性思维,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习主题学习的阐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但课程的具体创设和实施路径还存在一定空间。只有通过实践不断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案及内容,才能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育人、跨科融合、应用实际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育人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