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知“”能”内生的四条有效路径*
——以九下第三单元《布局谋篇》教学为例

2023-11-29王俊杰

江苏教育 2023年42期
关键词:布局谋篇壶口本课

王俊杰

内容、结构、语言是中学生写作素养评价的三大支点,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的要求,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亦设置了多个写作专题加以对应训练,以期帮助学生建构起写作核心素养的“知”“能”系统。现以其中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布局谋篇》一课的教学为例,略谈写作“知”“能”内生(学生写作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与活学活用)的四条路径,以供同行批评。

一、温故知新,自我建构

1.在名家名作的构思溯源中,自然生成布局要素

在日常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发人深思:许多写作知识与技能,从初一讲到初三,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到头来学生依然头脑空空,下笔无助。何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因,就在于教师讲授得再好的写作经验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有效内化,很难真正转化为可被学生自如运用的写作技能。因此,写作的很多知识与原理、技能与方法,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提炼,进而总结、运用。

执教《布局谋篇》这节课,笔者精选郑振铎先生的《猫》这篇课文,让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猜想”环节:如果你是郑振铎,当头脑中有了三只小猫的故事和立意后,接下来在布局谋篇时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学生思考后,多能相继总结出布局谋篇的核心要素:有序组织(先后),合理裁剪(详略),自然串接(线索),巧妙缝合(过渡),恰当照应(呼应),精彩起结(首尾)。这样的探究发现环节,虽然比教师直接讲授要费时费力,但这些写作布局的“秘密”经由学生自主发现,他们会印象深刻,在今后的读写实践中其经验认知的敏感与技法运用的自觉,都比直接授受型的教学效果更好。

2.在经典课文的章法审美中,对标求证谋篇之道

教师可利用导学案的“有效先学”的功能,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精选教材中布局谋篇有代表性的经典课文,让学生课前温故,并根据导学提示初步思考这些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以便课上自主探究它们在布局谋篇上的成功之道。试举几例。

例1: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中,“三间小屋”分别盛放的是什么?顺序能否颠倒?

探讨这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主体材料之间的先后顺序——情感、事业与自身,三者之间不可颠倒,存在着逻辑上的渐进关系。

例2:梁衡的《壶口瀑布》写了两次到壶口的见闻,详略安排有何用意?

梁衡两到壶口的写作详略非常明显:第一次雨季游壶口,水势浩大,水雾弥漫,看不太清,没有细游,也未细写;而第二次枯水期再游壶口,则与壶口的“最完美”与“最深刻”不期而遇,游赏尽兴,感慨颇深,写得非常充分。作为铺垫性的初游,略写为妥;作为主体性的再访,详写为佳。由此,学生对“详略得当”的规律体认入脑入心。

教学中文本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皆为了方便学生在经典温故中,不断发现,不断迁移,引导其充分感知布局谋篇之于文章出彩的重要。

二、读写共生,纲目互助

1.让阅读与写作融通对接

叶圣陶先生说,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所以,我们应建立这样一种读写思维: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余,总伴随着对表达技巧的自觉追讨;在写作方法的提炼之初,总先在经典课文中去探究发现。在《布局谋篇》写作练习课中,无论是课初对《猫》一文的“布局猜想”,还是其后以经典课文进行章法印证,以及课中对文章中段布局的方法推导,笔者都遵循着以读促写、读写融通的教学理念。而课中对《散步》一文的提纲还原,堪称读写融通的另类妙用——让读者尝试“还原”作者的布局构思,并在提纲“还原”中尽可能多地标出布局要素,从而使读写共生出的结构经验得到及时巩固。所谓读中得文法,写中用文法,读写融通,学以致用。

2.让提纲与作品可逆互助

本课笔者安排了两次互逆写作训练。第一次,是在学生了解了提纲的基本格式之后,尝试将《散步》的主要叙事内容浓缩为写作提纲,学生在提纲中适当标注布局要素,如材料的先后、详略、线索、过渡、照应等。这与常规的先列提纲再写文章的操作顺序是相反的。逆向思维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文本入手,初步体会提纲的基本范式,熟悉提纲的基本写法。

第二次,是在课堂最后部分,让学生以《在路上》为题,尝试列写作提纲。在这个训练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眼“路”的含义;然后进行头脑风暴,让大家对“在路上”这个文题进行多向度的追问:谁在路上?在什么路上?遇到什么?想到什么?如何行走?走向哪里……精要的审题、立意、取材之后,学生尝试编写提纲,教师巡视点拨。之后,学生遵循设定的提纲路线,应用本课习得的谋篇布局之法,有序展开写作。

课内文本《散步》的提纲还原,课外习作《在路上》的定纲导写,这组互逆的训练过程,旨在让学生在互逆思维中达到对“读文见纲”与“以纲定本”的读写素养的互惠共生。

三、内外结合,拓展场域

1.导写范文,内外兼取

语文课本上的名篇佳作,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首选范例。例如,为引出并厘清布局要素,笔者以郑振铎先生的《猫》为例,让学生思考三只小猫的故事,哪个先写,哪个最后;哪个详写,哪个略写;故事间如何衔接,细节处如何照应,等等。这些行文须捋清的布局问题,借助这一课内名作的情境再现,被师生一一拎起,并聚焦讨论,生成经验。

此外,班级学生的优秀习作,也是引导写作的绝佳范本。教师可选取班级学生发表或获奖的佳作进行引导示范。

2.训练时空,走向开放

语文是一门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的学科,写作作为语文之重点,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学科特点。因此,写作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均不能僵化封闭,而要充分打开,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情境中积极运用课内所学,不断强化写作方法,稳步提高写作技能。本课教学中,教师重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布局谋篇的内涵、意义与要素、方法,学习列好写作提纲,理好文章结构。如何在有限的45 分钟内基本达成这些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笔者课前印发了导学案布置学生温习旧文,有效先学,以便提高课堂讨论质效。

课堂是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课外写作的自由灵便,可以充分缓解课堂训练的压抑与紧张,利于学生课内习得及时转化。因此,本课将《在路上》的提纲完善与依纲成作安排在课外。

四、由“扶”到“放”,“知”“能”并进

1.“扶”,要有范可依;“放”,为学以致用

初中生的写作学习大多处于强基阶段,还未上升到创意写作境界,新的写作方法的掌握多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在本课中设计了两次实践训练。

第一次,让学生试将《散步》的文本内容“倒溯”还原为具体写作提纲。在此环节,笔者出示了提纲的基本样式,提醒了提纲的基本要求,给出简要支架,带着学生以提纲填空的形式来完成,从而有范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见表1)

表1 提纲范式示例

本课的第二次实践训练,是让学生对《在路上》试列写作提纲,这个过程即属于“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前面讨论生成的有关布局谋篇的要素与方法,在提纲试列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与落实。这个提纲试列的过程无需急于求成,学生只要逐步具有了一定的布局谋篇的意识,掌握了基本的实用的提纲导写方法,能运用一二可行的布局谋篇之法,就应予以鼓励,适切给予点拨。

2.“知”:有道可循;“能”:融合内生

必要的写作知识体系的建立,是语文读写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逐步发现、体认并建构起基本写作经验,继而转化为可活学活用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

比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置“能力加油站”环节,让学生通过重温《春》《敬业与乐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等经典课文,发现“镜头组接”“提纲挈领”“对比突出”“一波三折”等中段布局的有效方法,这种写作经验的提取就及时而必要,既是知识的提炼,也是能力的内生,让学生后续的提纲写作有了可以依循的布局之道。

写作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布局谋篇》一课为例,与大家共探写作教学中“知”“能”内生的若干路径,希望得到更多的深入思考与积极回应,以服务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布局谋篇壶口本课
壶口放歌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忆秦娥·临壶口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壶口放歌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