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探析:基于四重维度的考量

2023-02-12卢黎歌李丹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全过程民主

卢黎歌, 李丹阳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过程性”与“人民性”,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有机融合,以实现政治决策的全面性、人民参与的广泛性以及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的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同时彰显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地位令人瞩目,全文共出现九处,对它的论述占有一定的篇幅,足见其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学习领会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应当在学理上要更加清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它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哪些助力?如何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路?思考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更好地贯彻落实。

一、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理论渊源

1.全过程人民民主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1],民主(英语:Democracy),从其字面上来看,表示主权在民,而实质则应当是“人民当家作主”。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看,对民主的探讨难以回避西方民主理论。尽管列宁认为,西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断发展的民主理论对于全世界社会发展也是一大进步,但恩格斯则强调的是“单纯的民主制并不能消除社会的祸害”[2]。这就为我们从两个不同视角观察资本主义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制度只是披上了一层民主外衣,是把实质不平等在形式上打扮成为了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有过丰富论述,认为由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民主”只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限制人民的民主权力来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永久奴役,所有关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是极少数人的虚伪的民主,是形式民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民主理论的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并由此成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我国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创新理论,其思想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作为民主形态的人民民主,是属于绝大多数人的、这种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关注政治过程,实现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统一等民主理论,也成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理论得以生成的源头之水。

2.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主思想的吸收传承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生成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主思想的吸收传承。“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深厚情感,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舍身为国,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挺身而出;“扶困济贫”思想蕴含着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和整体性、人民性观念。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把解决人民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3]、“以民为本”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在今天生动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视人民意志,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体系中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主思想,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大理论创新所独具的中国特色。

二、价值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的显著优势

1.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视“真实人民主体”,而非“虚假人民幻像”

现代化是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现代化,具有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回顾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发现,民主并不是以唯一的模式而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城邦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民主形态,而近现代民主则是源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史实,众多学者认为民主起源于西方世界。民主无论是作为理念还是作为制度,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政治话语的热词。观察世界政治体制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宣称自己是民主国家,然而在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版本、格式各色的民主制度,却都是由各国各自不同的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形态,并不具有“唯一性”,也并非所有民主国家都将人民视作主体,赋予人民真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长期以来,一些国内外学者总会在谈及现代化问题时,给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涂上一层“民主”的色彩,而给中国式现代化则扣上“集权主义”的帽子。事实上,回顾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就可以发现,西方的现代化历程并不具备民主的温情,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部普通民众饱受压迫的血泪史,正如德国学者鲁道夫·哈曼所说:“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几乎不存在民主的权力形式。”[4]与此相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使广大人民群众得以真实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当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行使民主权利的主体,而绝不仅仅是虚假的幻像。

2.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民主全程参与”,而非“民主间歇休眠”

西方一批政客们总是挂满了自授的民主勋章,把自己标榜成民主的创始者。但是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现代西方的所谓民主,不过是“金钱民主”“精英民主”“选票民主”的伪民主而已。选举期间,选民似乎拥有民主的票决权力,一旦选举完成,当权者就以民主授权的名义,代表着利益集团的意愿行使公权力,而“民主”也就进入到了“休眠期”。由此可见,这种“间歇性休眠”的西方民主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金钱民主”“精英民主”“选票民主”,我国在各级各类选举中,不仅在选举过程中充分尊重选民意愿,而且在候选人的产生过程中也是“几上几下”地反复听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保证让人民最信得过的人成为候选人,同时也保证了选举过程的公开公正顺利。不同于西方选举形式上的“民主”、选举结束后的独裁,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全周期,避免民主的真空期。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应该有多维的视角和标准,包括领导层的有序更替、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科学民主决策、人才的公平选拔、依法治国以及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民主是一个系统,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选举,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是对民主内容丰富多样性的忽视。选举结果能够保证代表对选民负责的主要条件之一,是选民对代表的有效监督。所以,民主选举需要与民主监督之间形成闭环的程序链,以保持民主的完整性。西方民主存在明显的真空期,即在两次选举之间容易形成民主的真空地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重视选举的重要性,又通过多样化的代表履职形式与载体,实现了民主的全周期与全过程。同时,通过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使民主贯彻于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从而使“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落到实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保障,得以实现时间过程、代表过程和层级过程的全覆盖,达到“民主全程参与”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重视选举的重要性,又通过多样化的代表履职实现了民主的全周期与全过程;在代表维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追求尽可能高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代表结构的广泛性和代表履职范围的广泛性;在层级维度,人大机构在层级设置上实现了全覆盖,努力将“全过程”体现在各个层级。民主制度的实践,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的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全周期,避免民主的真空期,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有效监督”,而非“政党权力博弈”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对权力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西方多党制国家的分权制,从形式上看似乎制衡或约束了权力,但在实际运行中这样的政党政治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政治往往沦为不同政党之间权力博弈的工具,也极大地影响了行政效率。面对真正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政府往往无暇顾及,或置之不理。民众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我国从开展民主政治建设之初就十分重视以人民监督来保障民主过程有效运行,这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分不开的。针对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提出了对策:“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指出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可以实现对权力科学有效的民主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督体系,赋予人民群众民主监督的权力,让国家事务管理的全过程在人民的监督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为大多数人谋求利益和发展的现代化。人民群众以民主监督的方式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帮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更好地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服务人民、发展对人民负责的人民性。

三、功能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的强大助力

1.政治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锚定发展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摧残。为了挽救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先后尝试了议会制、多党制等西方民主制度,但由于西方政治制度严重脱离中国实际,“洋小姐不服中国水土”,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以中国实际国情为导向的政治主张,积极探索新的民主政治道路,大胆开展人民民主政治的建设实践。井冈山时期的三湾改编,成立的“士兵委员会”,就是民主实践的创举。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团结各方力量参与到抗日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按“三三制”的原则建立边区政府参议会制度(即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党外进步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这有利于建立一个代表性和基础性更广泛的政权,从而凝聚和团结各方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样体现出了强大的民意基础,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党把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日益充分的保障。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的现代化,人民民主与国家的现代化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不断创新发展,党中央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建设全面加快步伐,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国式民主理论不断丰富创新,构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第一次提出“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二字加入其中,特别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了重要部署;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多次提到必须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上阐释了人民如何有效当家作主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从实践上构建起人民广泛参与的平台和渠道。

走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道路,坚持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年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能够得到根本落实和保障,是经过实践证明最适合中国国情、最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6]的民主,体现了“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成功破除了西方民主模式的局限,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7],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也为人类谱写了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展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维度锚定了发展方向。

2.凝聚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民意基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吏对地方的长期管理和控制,几乎完全隔离了国家与人民。如孙中山所说“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8],国家治理能力也因此持续下降,这也是当时中国无法抵御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彻底的社会革命,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国家政权实际上是被官僚买办利益集团所把控,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代表的基层社会仍然被排除在政治之外。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从基层开始,建立了与国家政权相联结的各级组织,基层社会被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从此国家政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民政权。

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扩大政治参与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意愿。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在多样化的民主实践中,让人民真正感受到民主就在身边、就在自己手中。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大众的事情由大众商量,促使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不可分割。这种以扩大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来倾听民意的方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为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地调查研究,部署了26个重点课题,形成了80份调研报告。同时,党中央通过多种途径征求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意见,征求意见人数多达4 700余人,征集留言数量高达850余万条,广泛集中了民智。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了多场党内外各方人士代表座谈会,听取采纳不同意见,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极大扩展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能力,有效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增进政治共识找到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之后,对于如何平衡不同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高效有序运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作出了有力回答。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协商的全过程,致力于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增进政治共识,从而找到体现真实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民主协商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机制。它有助于广泛倾听民意,根据人民反映的心声制定最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再分配政策。在触及民生的关键议题上与人民达成共识,让政策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惠民之法,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丰硕果实。不同于西方没有投票之前的协商以达成共识,或者投票之后对于政府官员的监督和问责的“工具民主”,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的,没有局限于单一的领域。投票只是民主程序中的一环,而且投票的目的也是为了达成共识,通过投票来使某项政策获得民众的支持,使其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这样政策才能得到更好地执行。西方民众通过投票选举产生领导人之后,并没有改变其经济现状,反而与少数占据大部分财富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在中国有一套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这充分说明中国民主的方式不仅多样而且丰富完整,有利于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社会治理中同样体现出了这种全过程性,各个主体都能够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既有政府的力量又有社会和民众的力量。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合理运用民主协商,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盲目扩大政治参与带来的阶层对立和社会动荡,而且能够充分调动人民主动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作用,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3.提升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基础上的现代化,这是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强调每一个公民都有资格参与各类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而不仅限于对“投票”的参与,这就对民主运行的“全过程”提出了高要求。然而,巨大的人口规模往往容易带来民主过程效率低下、公共决策难以反映最真实民意等消极后果,从而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在基数庞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实现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之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关系。一个理想的现代化社会,既能在制度体系保障下有序运行,又能充满活力。国家治理体系所提供的制度架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基础,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高效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我国有畅通的民主渠道,丰富的民主形式,每一项政治制度都有完整的过程。在民主制度上,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在民主过程中,我国有着完善的协商民主体系;在民主层级上,我国有着健全而完善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各项政治制度的全过程建设,民主制度的全过程不仅包括要求健全完善基本制度,还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制度中的动力与活力。建立健全完善的政治制度,不仅可以使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而且可以推动各项政治制度更好地发展与完善,最后达到促进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良好发展。各项制度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指导下完善与健全,本身就是国家治理体系有效性实现的过程。因为只有各项政治制度良好有效运行,才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有机结合了民主因素与集中因素。“在党和国家的重大立法和决策中既善于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又确保国家有能力做出有效决策。”[9]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和反复协商进行审慎决策,不仅吸纳了最广泛的民意,制定出由人民认可、受人民拥护的政策、方针与法律,还能最大限度地让人民切身体验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有利于开展国家治理。

四、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实践进路

1.凝聚领导力量:以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领导下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新时代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要求。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以党的领导凝聚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行的各方力量,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首先,坚持以党内民主建设引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建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推动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包含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等丰富实践,为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范本,拓宽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引领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适宜环境。党内民主氛围会直接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若能具备较高的民主素养和较活跃的党内民主参与,可以在人民群众当中起到示范作用,动员更多群众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民主诉求,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进一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

其次,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和国家治理各领域。重视党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的领导,发挥各类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机构改革、制定完善一系列法规制度等举措,让民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中,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最后,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稳致远。“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10],党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11],不仅能够及时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扫除运行障碍,而且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为持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力量。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驾护航,一是坚持狠抓作风建设,改善党员干部作风,努力营造良好党内民主环境,对形成良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环境起好带头作用。二是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清除损害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为民主实践扫除障碍。三是走好自我革命这条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的新路,确保党能够持续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职责,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强大领导力量。

2.加强制度保障: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施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整体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发展了更加健全完善的人民民主,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这样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确保人民享有更为广泛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

人民民主是否真正实施到位,其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人民不仅应在民主选举时具有投票的权利,而且应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这种全过程的民主的实现,必须要在制度设计上着力,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为民主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的全过程,将民主程序内化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这鲜明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横向上内容的全面性,保证各个环节的民主性,充分保障和发挥人民在各个环节上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多样化的制度实践着全过程民主。在此方面,最为典型的做法之一就是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创设。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也反映了程序的完整性,包括“立法决策前”(调研、起草、议题设定)、“立法决策中”(协商、对话、方案比选)、“立法决策后”(监督法律实施、后评估法律修改),形成了完善的民意征求流程,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

在西方民主日渐等同于选举的条件下,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为形式和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经展现出其蓬勃的发展潜力。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如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需要党通过制度建设,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来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施,实现民主运行的可能,保证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中西方的制度竞争中如何体现人民民主并进而超越西方式民主,归根究底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在制度体系上呈现出民主的全过程性。

3.优化技术路径:以科技创新手段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效率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不断适应和发展不同形式的民主实践,回应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的新诉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碰撞的关键节点,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巨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与此同时,第四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科技所具有的覆盖面大、渗透力强、时效性高等特点对世界各国现有的传统组织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14亿人口大国,中国基层社会的民主实践常常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开展困难,效率低下。现代化的变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条件,也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新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在决策和治理各个环节中要始终将人民的需求、参与和反馈置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在提高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息互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人民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政策信息、提出建议和意见,甚至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关切,从而更精确地制定政策和资源分配方案。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渠道与公众互动,可以实时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有助于政策的调整和改进。其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协同工作能力。通过将数据和资源存储在云端,能够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提高相关部门的协同效率,同时减少资源浪费。此外,云计算也可以用于提供在线公共服务,如在线教育、医疗服务等,提高公共服务的普及度和可及性。同时,区块链技术在选举和投票方面也有巨大潜力。区块链可以提高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选民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安全的远程投票,而且选举结果将被永久性地记录在区块链上,从而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增加选民的信任感。最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辅助政府决策。这些新技术可以分析大规模数据,提供政策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

总之,科技创新为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效率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数字化技术、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工具可以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互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管理,增强选举和投票的透明度,辅助政府决策,从而实现更加响应式、高效和民主的政府运作。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路径的优化为提升政府决策的质量和公众的参与感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就要充分利用智能科技的优势,以技术优化制度,发掘技术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推动民主制度智能升级,在治理中更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进一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全过程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中国式失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