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分析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思想之谜”

2023-02-12蒋春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分析法学科政治

侯 勇, 蒋春芝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推进学科研究方法论创新研究,以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学术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服务于治国理政需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数字化技术快速应用,现代社会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利益诉求表达的合法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不断冲击人们思想与行为互动领域,形成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思想问题。思想及思想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思想分析是“运用逻辑的方法对有‘思想问题’的人进行治疗的过程或活动”[1],是“对价值迷乱、意义丧失、抉择冲突等造成的精神苦恼的反思和检视,是对‘心灵’进行的理性养护”[2],关注个体意义上的“解惑去苦”。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主要有两个维度的理解:一方面是作为工作方法而存在思想分析法,另一方面是作为研究方法而存在的研究技术、程序和手段。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内容体系来看,包括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等体系化内容,其中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哲学层面的方法论、科学层面的研究方式与技术层面的具体研究方法等内容。思想分析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研究方法技术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思想领域、思想空间、思想问题等展开的学科化分析。本文主要是从研究方法维度提出并探讨思想分析法,对“思想分析法”何以生成、何以必要、何以实现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思想之谜”。基于此,笔者认为,作为研究方法的思想分析法具有三种内涵意蕴:一是强调对思想而进行研究;二是为思想而研究;三是在思想中展开研究。思想分析法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摒弃“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围绕现实的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构成冲突的思想问题展开学科分析,运用特定操作程序和技术收集、分析与整理思想信息,总结思想与行为互动规律,服务于政治秩序的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出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展开对思想分析法的讨论,对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一、“对思想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出场逻辑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人的思想和动机,对侧重于搜集与研究人们思想与行为问题的思想分析法,对其生成、发展及研究方法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逻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

第一,明确思想分析法的唯物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内容、思想与行为变化特点以及影响思想变化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开展思想分析的唯物主义前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思想包括人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意识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认识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观察力、分析力、鉴别力和思维方法等。思想意识包括人的物质利益观、伦理道德观、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内容。思想分析法必须从社会关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和“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3],思想与利益紧密交织,脱离利益思想便会“出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博弈是思想分析法的着力点。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存在,思想意识是人的物质生活的产物和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思想意识反映着思想意识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等。思想分析法关注“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即与现实中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物质交往和现实生活语言相交织的人的思想,具体社会历史情境中现实人的思想是分析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形成源于物质生产实践,物质实践构成思想分析法内容变化的根本动力,决定着思想问题的阶级属性、价值导向和复杂程度。一方面,物质力量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阶级会“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4],使其同样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同样具备意识、思想和思想生产的能力。两者之间不一致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促进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之间达成一定社会共识是思想分析法的落脚点。

第二,提供思想分析法的思路指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是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等”[5],本质上是“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与立场、观点、方法并支配人的行为的理性认识”[6],表现为“以政治思想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性、政治性和行为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思想”[7]。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强调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和掌握群众,强调抓住事物的根本,讲清道理哲理事理,强调抓住思想改变行为的重点。“现实的个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行为与阶级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思想分析法的逻辑思路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如何透视行为和思想背后的现实诉求,对思想、行为问题从根本上进行阐释,以正确分析、掌握道理事理哲理,以合理利益诉求说服、掌握群众,以此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

第三,规定思想分析法的价值目标。一是破除思想迷雾以加强思想武装。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渗透愈演烈,危害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传播内容同质化、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和融合化,话语技术叙事化和生活化、话语对象圈层化和分众化等突出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话语交互与思想行为变化带来双重现代性影响。思想分析法可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分析、精准把握和综合研判,坚持理论具体批判和实践及时引导相统一,廓清思想迷雾,澄清错误认识。二是完成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进行不再是单向、简单、机械的灌输,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任务需要坚持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辩证统一,以思想分析法寻找两者之间融合点,探索和建立适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社会化培养体系,以双向建构进行价值引领,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政治人格和政治态度,形成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仰,保证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建设的持续。

2.学科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发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依靠人、研究人且有意识的侧重于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构成思想分析法的历史,把握思想分析法可从思想政治教育根源、动力和范畴进行历史维度的逻辑分析。

第一,“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科学化乃至体系化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和体系化的现实需求呼唤思想分析法的进场。一是人的思想实践是个体性的思想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只能研究人的某一特定领域,这个特定领域就是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人们的政治思想。”[8]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思想领域中开展的活动。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要素,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其活动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群体或个人的思想,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思想互动关系,体现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思想交流互动。二是人的思想实践是社会性的思想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体现主体间性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等特征,人的思想空间受社会系统因素影响或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功能体现为人的思想内化与外化互动过程中,能动参与改造社会并能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思想分析法强调以个体或群体思想问题为研究“靶子”,进行有的放矢,以行为事实现象为依据,以总结规律为重点,寻找本学科具体解决的独特矛盾,完成研究范式“田野式”下沉,以思想范畴研究科学化、学科化和体系化水平的深度提升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色价值,确立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独特性,以更深层次的理论化认识夯实学科基础范畴。

第二,思想关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重要动力。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进行具体操作,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归纳和演绎、抽象和概括、联想和想象等各种方法进行思维活动。可见,人的正确思想产生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实践过程。正如列宁所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9]一定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是主观随意的确定的,而是基于不同的国家发展背景、特定教育任务、特殊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对其成员发展的要求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与发展需求,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思想分析法为解决社会要求和实际思想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中的思想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思想问题的出现需要思想分析法对问题产生逻辑、影响因素、关键支撑等诸多要素进行合理性认识,以具体合理需求满足促使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达成共识,对于解决基本矛盾发挥一定现实作用。

第三,思想分析法源自思想政治教育发生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合法性存在的深层次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挖掘离不开思想分析法。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根源来看,思想见之于行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正确处理思想与行为关系空间之中的自发与自觉、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个体与群体、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思想和行动之间的矛盾需要对思想有一定基本认识。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根源来看,“人类政治实践的发展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而且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性质、方向与使命。”[10]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传播与整合,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内化,政治人格、政治认同和政治人才的培养,政治秩序的运转维持都建立在对社会成员思想的现实把握之上。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根源来看,把握思想现状是正确解决认识过程中多种矛盾的基础。思想分析法是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的矛盾化解的重要环节,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政治要求转化为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四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根源来看,需求与满足构成思想分析法的价值逻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集中于思想,以多元主体的知行合一作为检验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评判标准。

3.现实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的学科研究方法创新

思想分析法以研究“精细化”发展理念、研究“学科化”发展特色和研究“交叉化”发展思路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矛盾问题推动研究方法创新。

第一,思想分析法坚持研究“精准化”发展理念。思想分析法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直面社会大问题、真问题和新问题,精准回应真实诉求,分时、分层、分段、分众致力于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们深层次心理失衡、思想困惑、行为偏差,以“精准化”研究理念弥合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现实、理想与生活的差距,关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发展境遇下多元的思想观念、多样的价值诉求和差异化的个性需求,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第二,思想分析法凸显研究“学科化”发展特色。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的根本属性,作为连接社会成员和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需求创造动机触发行为,以思想引领行为自觉,以情感共鸣引发价值契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实践活动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具体活动实践过程中,是把社会发展要求传导给受教育者,变为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实现主体内化的同时,引导受教育者将内化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以实现外化,在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知行合一的主体实践中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的思想,以研究对象的独特性限定研究范围,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思想之谜”,从思想这一关键范畴着手,逐步寻找、确立学科研究边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以研究学科化的发展特色,打造出具有鲜明领域特色的学科研究成果。

第三,思想分析法遵循研究“交叉化”发展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以综合性、交叉性见长的社会科学“必定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学科交叉研究范式创新和交叉学科群的建设作为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进路”[11],保持自主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自觉基础上推进多学科研究方法交融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思想分析法通过挖掘思想一般普遍性和领域特殊性,实现理实交融、宏微并进、术道统一,利用研究思路的交叉联结和研究成果的相互补充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二、“为思想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价值意蕴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必要性源自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关系空间分析和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创新

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是学科科学化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表现为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不同途径手段、程序技术、思路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旨在科学揭示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对人们思想道德境界的认识与分析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经验基础与重要方式。因此,侧重于搜集与分析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思想分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动态跟踪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生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研究创新。

一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增量。思想分析法通过透视社会行为现象,以加强本体论研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创新。通过跨学科研究,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有关思想的理论认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注重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一体互构、宏观与微观研究取向的一体同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一体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为依托,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和工作体系,提高工作精准性和精细化。二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研究创新。互联网技术与日常生活深入交织,使得现实空间的言行举止折射于虚拟网络空间,而大数据技术自身强有力的算法可有效弥补现实生活言行举止数量巨量化、程度复杂化、内容细节化、数据碎片、收集困难等不足之处,为科学把握主体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思想分析法可以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个体或群体思想行为深入挖掘,寻找数据因果关系与交互关系,坚持“虚实结合”的行为表现倒推思想,以经验判断和实证验证相统一发现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同时大数据强大的算法支持可多角度收集影响因素和行为数据,坚持“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制定出有效、多元的实施策略,准确把握行为发展趋向,利用议程设置进行舆情先导,介入主流意识形态并加以价值引领,实现行为产生趋向预测和有效干预。

2.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域和基础,是学科基础四要素的基础。”[1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成立以来成果颇丰,但也出现“到处‘插足’,经常‘混迹’于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13],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精准定位难、学科自信差等问题,亟待围绕思想展开研究分析挖掘学科独特理论价值。

一方面,思想分析法有利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思想之谜”。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核心范畴,关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研究,思想概念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和学科边界的模糊,影响学科建设。从主体性维度来看,处于思想政治教育交互关系中的思想具体可分为教育者的思想和教育对象的思想。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真实场域。思想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内生性与外源性、内隐性与外显性等多种复杂存在形态。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动态”思想变化难以实现直接、及时和现实的把握,就容易影响主体间的思想交互关系。加强对思想本质、形成发展、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思想”这一学科研究对象的“思想之谜”的理论研究,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思想分析法以精准化解决思想问题回应实践呼唤。思想分析法以“现实的个人”思想为切入点对现代社会进行剖析,注重个体思想的多样性、现实性、层次性、差异性和普遍性,可利用新技术实现思想现状精准画像,以精准效果评估为依据优化思想内容投放精度,优化精准的语言表达,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人民日常生活话语及网络话语的有机融合。要研究社会成员思想新特点、新问题,以思想分析法凝聚社会共识,把握舆论走向,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增强大众对社会治理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为社会治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想环境和社会心态,依托基础理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关系空间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关系空间是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思想交互关系构造而成的场域。思想分析法以具体思想为切入点进入思想关系空间,通过掌握运用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发挥知行合一、价值引领的功能。一是加深对思想关系空间结构的认识。思想关系的结构化空间可以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个性空间、思想交流空间和思想公共空间,同时每一空间的内部结构以观念意识、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构成的结构化空间。思想分析法从空间角度,进一步加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认识。二是促进思想关系空间的融合发展。人是社会中存在与活动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思想也是社会中存在与活动的思想。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存在空间,思想空间与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需要主流价值观念引领,以对政治价值的认同与对社会秩序的遵循作为目标。不同个体思想空间、思想交流空间、思想公共空间之间的耦合,需要思想分析法层层深入,科学把握其内在的背后逻辑,形成相应的思想关系空间研究的论域和议题,达成一定基础性认识,寻找不同思想关系空间融合的现实路径和方法,逐步实现“实然”空间和“应然”空间之间的融合发展。

4.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围绕人的思、言、行等问题进行积极引导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依靠思想支配行为产生的规律,而思想与行为之间的顺利转化并非一蹴而就,是主体经历刺激、需要、情感、动机和意志等五个环节有机统一的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每一环节自身性质、阈限强度等都可能会使行为产生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社会成员的内心世界,有效切中社会生活,就需要转换视角——由原先‘自上而下’的单一化的灌输视角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个体接受视角。”[14]思想分析法从思想角度出发,以个体或群体现实行为表象后的思想为研究对象,针对过程中的矛盾,正确认识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利益冲突与利益调适,消除并解决教育对象行为表象背后支撑的现实问题以肃清思想障碍,以道理事理哲理唤醒理性认知,以现实问题的解决带动思想的改变,对症下药以增强理论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实现对行为的有效调控引导。

三、“在思想中展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实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要精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思想内部结构、系统分析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性因素、科学把握人的思想与行为互动规律和整体优化思想分析法的运行机理。

1.精准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思想内部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的思想形成呈现出以政治性为主要特征,既有一般思想共性,也有领域特殊性,个体或群体思想内部结构“是由观念意识、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构成的结构化空间”[15],同时“价值观是‘思想’的核心要素”[16]。一是观念意识。思想是主体对社会存在及关系的主观反映通过大脑对外界信息系统整合的产物,包含着对相关事件的态度和评价,其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极易受到主体差异性的影响。二是经验知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对相关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后,产生侧重于对事物内部、本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更为高级,构成行动产生的偏好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自身形成的理性认识在交流碰撞中,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三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认识模式、思想习惯和观念工具”[17],具体分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科学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的观念意识和经验知识。四是价值观念。价值观是建立在需求基础上,指引主体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使人的动机和行为带有一定偏好和倾向,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部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有自身特殊性,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完成对自我政治身份的确认,接受教育以形成对某种政治体系深度认知,基于特定利益和价值表现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政治归属感,逐渐内化产生政治情感共鸣形成政治认同,包括政治主体认同、政治客体认同、政治价值认同和政治发展认同,进而能够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影响下,激发行动意志力自觉主动地为政治制度、思想、目标、理念和构想等逐步实现而不断奋斗。

2.系统分析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性因素

人的需要和利益是产生动机的根源,动机形成思想并支配人的行为。因此做人的思想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人的需要和利益,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支配人们行为的思想,并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其形成受到包括客观外在因素和主观内在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其中客观外在因素包括:一是物质经济因素。物质利益是关键性的因素,社会成员物质生产、分配和享用分配是否满足主体合理诉求影响其对于政治组织的公信力和忠诚度。二是政治因素。包括一定政党的形象、纲领、路线、立场等,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政权公信力等政治因素影响社会成员对于一定执政组织政策、建议和要求执行的积极性、长久性。三是文化环境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虚拟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政治教育氛围,等等。文化氛围的不同会使人们对于相同事件的看法有所不同,进而产生行为差异。四是主观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第一,身体因素。如因身体缺陷等原因受到歧视,或因得不到及时社会救助而产生报复社会等行为。第二,心理成长因素。个体成长在阅历、认知能力、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使得不同成长阶段对于相同政治实践产生不一致的看法。第三,外部社交因素。不同性质的信息引起大脑刺激,量变引发质变促进思想形成。如虚拟网络交往信息以大数据算法的优势传播个性化、偏好化,形成“信息茧房”,致使交往“区隔化”,减弱甚至产生抵触具有思想优势的主流思想。

3.科学把握人的思想与行为互动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特定政治组织以语言为载体作用于思想层面,依靠思想与行为之间的互动转化在行为层面得以检验,是自上而下的建构态势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态势相统一的过程。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思想,思想与行为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思想与行为之间互为条件。思想作为内在根据指导主体行为,思想支配行为,行为作为主体思想的现实表现,行为反映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人的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思想动机,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一对基本范畴。另一方面,思想与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互相转化,但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满足一定的内外部条件。教育主体的正确思想依靠某种行为意志产生持续效果,强化主体对于思想的认同,经过现实检验形成新的思想,两者存在“螺旋上升”的转化过程,反之错误思想和行为之间的转化是同样道理,放之群体亦然,失去如动机、情感、意志等中间性环节,即使思想认识到位,也不一定有具体的行为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培养主体的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之情,实际是培养受教育者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出发点,利用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影响思想的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克服错误思想影响,以情感共鸣使其产生某种政治行为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促进知行合一。

4.整体优化思想分析法的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立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要求,以个体或群体行为现象着手,坚持以研究学科规范进行具体环节的科学设计。运用系统观念整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的具体运行机制包括:第一,确定主题。确定支配行为产生的思想是思想分析法的基础和前提。个体或群体行为现象的出现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形成。如“佛系躺平”“舆论反转”“网络暴力”“云养宠”等行为现象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研究的切入点,强化对社会心理现象与思想问题现象展开研究分析。第二,调查分析。研究者对行为现象进行材料提纯,概括行为现象定义、属性特点及表现形态,围绕研究思想论域问题,依靠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行为思想信息收集与处理形式,坚持“思辨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选取代表性观点,对复杂行为材料进行提纯、精简转化为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法研究的基础资源。第三,学科提炼。学科背景、根本属性等不同致使对待同一行为现象的研究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从思想政治教育立场、意义、规范对具有政治传播影响力、意识形态政治价值引领效应的具体行为素材进行合理的重构提炼,围绕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等内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牵引,提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基本规律性结论。第四,对策引导。解决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遵循思想支配行为的一般性原理,以思想分析法深入思想内部,抓住致使行为产生的复杂因素和思想动因,从刺激、需要、情感、动机、意志等方面深化行为认知,多维度贴合行为主体合理诉求制定相关政策,以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思想引导,以具体行为问题的解决培养爱党、爱国情感乃至坚定政治信仰,使思想分析法以独特的学科优势,作用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总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分析方法与应用转化,必须深刻把握思想分析法出场的理论逻辑、学科逻辑和现实逻辑,精准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思想内部结构、系统分析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性因素、准确把握人的思想与行为互动规律、整体优化思想分析法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程序和技术,以指引思想分析工作方法优化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有效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功能。

猜你喜欢

分析法学科政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