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02-12冯骁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文明

冯骁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总结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核心内容、学科发展历程等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等内容密切相关。探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和教学的主要路径,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根据学科特点、专业特色,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素,进行主流价值观引领,能够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夯实《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课程知识要点贯穿于课程教学和育人全过程,一方面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度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深刻领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对党执政为民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育人作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三全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1.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充分理解并回答好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地讲述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内容脉络清晰,更有着扎实和丰富的实践根基。[3]在推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其中,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2.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

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将环境保护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环境影响评价作为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5]《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时效性强、国家特色鲜明、综合性强等特点。当前,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专业课有机融合的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素质与品格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事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要进一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就要求不仅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更要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道德修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6]因此,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只有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才能达到“德智并行”的目的。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授课中,应该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将专业知识传授和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合,思想道德培养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底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谋划、系统观念、价值追求和实践指向作为切入点,系统建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好其中贯穿的立场和方法,丰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了,而是说要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和要求”[8]。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只是靠少数几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这些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都不可能真正解决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环境污染扩散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可持续的现代化建设,是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9]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揭示了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浙江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环境。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讲授中,要解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战略层面的新思想新观点,除了基本内容的讲授外,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国情作为依据,突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讲清楚其理论知识与科学内涵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构建。

2.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治理的系统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国家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乃至改变全球的生态平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着眼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责任,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着眼于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揭示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11]。倡议全球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有效地缓解了国家间、地区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太地区的大国,责无旁贷为世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敦促发达国家承担更多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12],不断要与世界各国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讲授中,开展对地表水、大气、声等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时,要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全局性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好我国环境标准体系,通过解析历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阐明我国近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加强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增强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认知,强化制度自信与民族自信。

3.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在为人民谋福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初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3]。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心民生就要关注环境,改善民生就要改善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尊重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时代担当。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讲授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作为学习此门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清楚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在建设规划和行政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完成更具环境可容性和友善性的人类活动。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和改善环境,使其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高度契合。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并将实践界定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14]。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实践成为人的本质在实践载体与实践方式选择上的反映。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六大原则”,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指南。[15]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人类改造自然时要“有所作为”的同时、又要“有所不为”。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绿色发展以充分挖掘“绿水青山”可变“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确立生态环境在发展经济中的基础性位置。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安全、健康与幸福。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凸显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成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讲授中,要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结合课程中所涉及的生态文明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贡献,由此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作用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对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开展模式和方法作为指引,“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和模式改革,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修订专业课程教材,补充思政教学要点,完善思政教学设计,加强思政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知识要点,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16]。

1.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开设与国家环评制度的发展、变革和创新息息相关,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点之一。[1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作出深刻阐述,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坚持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给出明确回答,贯穿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学内容是对人类活动中的建设项目和规划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消减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在项目开展前考虑环境影响,减少环境污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生态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可以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以及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节能降耗、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授课过程。在具体内容讲授中可以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融入到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在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七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所学知识要点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具体应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中[18];基于国家的“双碳”发展目标的重大需求,介绍全生命周期评价在工程分析和碳核算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与制度的发展,理解如何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目标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融合不能偏离专业课程的本质,在丰富思政内容的同时,不能只重视思政元素的嵌入,忽视思政元素与科学知识的融合,要以创新、自然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理解本课程内容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潜在关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9]

2.创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创新中,老师不仅要进行扎实的专业知识讲授,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授课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其难点在于老师如何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全员参与到课程中。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理念的提升。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授课过程中应灵活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实现对授课内容的实时更新,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思想的传递。在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地丰富授课方式和理念,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专业知识的最佳契合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在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可以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的相关材料,课堂教学中是通过课堂讨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与感悟。在视频的选择中可以与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时政要闻密切结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学习内容的时效性与先进性。比如,可以在课前选播学习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片段,在课堂讲授中引入学生对课前学习的讨论;老师结合视频中展现的习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倡议,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当今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联,并设置导论题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何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与学生问答互动:加深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度理解,比如“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污染防治和治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在环评工作中应用,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和担当”。

突出案例教学的分析与比较优势,进行开放的互动式教学。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是案例教学在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延伸。在案例教学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知识或理论,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丰富学科知识的教学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合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来活化核心要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授课过程中,应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点变得鲜活而不乏味,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案例相融合,培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同时,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课堂学习之外,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和道德品格。授课教师利用当代社会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并在自学后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与体会。在课后,教师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设置调查问卷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深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来改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堂上难点、要点的讲解、讨论、分析环节来解决学生的疑惑,进而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20]工科课程学习也不应完全局限于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后通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拓展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

近年来,环保部大力推动环评改革,为图解决战略环评的指导、约束不具体,以及规划环评赶不上规划变化、被动“跟着规划走”等突出问题。陆续发布《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落实“三线一单”约束,以“三线一单”为准则,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强化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21]为体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时效性与实践性,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授课中可以通过“三线一单”等知识点的学习详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让学生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原则中理解国家战略,培养“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理念,了解国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举措和大国担当。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开设和制度的建立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理念的变革息息相关,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战略布局实施的关键支撑。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OBE(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培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素养,让其法治意识升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氛围之中,让学生更加正确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讲述“八大环境公害事件”,认识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发展策略,进而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正确性。强化学生对环境生态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深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与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的学习中,贯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原则,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突破课程思政教学中老师单方面讲授的局限性与乏味性,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点。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知识要点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合过程中,实现如何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想传递。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建设项目和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学习中要强化学生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意识,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懂得切实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众利益,这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密切相关。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点的学习过程中可引入《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抄袭事件等典型案例,揭示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法律责任,深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

结 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所阐述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契合,需要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思想传递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拓展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融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将课程知识点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认知,使之成为堪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文明
请文明演绎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文明歌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