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02-05闻英丛震宇

关键词:慈善事业社会工作者共同富裕

闻英,丛震宇

1.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层面:一是从理论层面探讨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分析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3-4],如何构建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等[5];二是从实践层面研究社会工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中的作用和效果,如社会工作如何服务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建设、老龄化应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等[6-9],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10],如何保障困弱群体的权益及增进其福祉[3],如何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等[11];三是从政策层面分析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工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如社会工作如何参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12],如何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13],如何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14],如何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和社会地位[15],如何增加社会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等[16]。

已有研究为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但在明确新时代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契合研究方面有待加强。鉴于此,本文拟在审视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专业逻辑和实践空间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工作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新角色和新作为,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贡献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

一、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

共同富裕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传统。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开创了道路[17]。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8]373,提出了“先富—后富—共富”的实现路径[18]37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19]。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思考,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始终牢记人民所赋予的使命,是将其落实在中国人民数千年的期盼里,这标志着中国式共同富裕理论的正式形成。

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指的是经济与文化思想上的共同富裕,绝不是为少数人谋取超量的物质富裕。除指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裕外,共同富裕还指的是实现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全国人民在奋斗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绝对平均,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适当的差距可以使得人民始终保持充分的干劲,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充足的动力,进一步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情办好,使得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使得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深入分析共同富裕,可以发现,其蕴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是要求物质生活能够达到富裕的程度。这里的“富裕”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总量,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层次是“共同”所反映的全体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共享程度。这里的“共同”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是大家都有份的富裕,是“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富裕,是“富裕”和“共同”的有机统一。第三层次指的是通过对前两个层次的实现,使得人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状态,同时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这里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共同富裕具有三个层次的特性,即发展性、共享性和全面性。此外,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上加以理解,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与经济富裕,而是不同群体共同地改善经济、社会、精神生活以达到富裕的过程和状态,是一种分阶段的、全面的、高质量的富裕。

二、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和协同。社会工作之所以能成为参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即社会工作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契合性。

1.社会工作理念与共同富裕本质具有契合性

共同富裕追求“共享”,其本质在于使人们享有公平的机会和资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共同参与社会发展,为共同富裕凝聚力量,增添活力。社会工作理念包括两方面内容,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助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社会工作理念与共同富裕本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共同富裕的发展性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总量的增长,社会工作理念重视人的尊严、权益和福利,致力于贫困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理念与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的服务,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和财富总量的增加,而且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社会工作理念强调合作共赢、人际互助和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经济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了模型 (7)、 (8),为了减少交乘项的共线性,本文对解释变量Sub与调节变量Da、Rem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其中 Zi,t-1表示相关控制变量。

其二,共同富裕的共享性是指全体成员对财富分配的共享程度,社会工作理念强调社会公正,致力于减少社会不公,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平的机会和资源。这一目标与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紧密相连,因为只有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与透明,才能真正减少社会不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那些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缺乏财富和资源的人则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限制,因而更凸显了社会工作专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重要性。

其三,共同富裕的全面性是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含经济富裕、精神富裕、文化富裕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在社会中营造一种积极努力、不甘落后、助人为乐的进取氛围,在这种具有相互性特征的社会环境下,广泛聚集民心、普遍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让大众共建富裕,增强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感,这也是一种生活上的富裕,有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与共同富裕的终极旨归具有契合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融合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的专业,价值是其显著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特征,其专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处理的是有关人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人,特别是困弱群体,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从而凸显其鲜明的价值导向。共同富裕的最终旨归是为了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凝聚着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21]。因此,扶持困弱群体发展,缩小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其应有之义。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与共同富裕的终极旨归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契合性。

从微观角度来讲,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解决困弱群体和其他有需要群体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通过满足其基本需要,缓解其生活困境,使得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尽可能的解决,实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协调和服务对象的能力发展[22]。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通过连接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调适、能力提升、行为纠正、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恢复等服务,对社会关系进行修复,对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使服务对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解决服务对象特别是困弱群体的问题,这与共同富裕目标相互耦合[23]。

从宏观角度来讲,一方面,社会工作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社会服务、社会调研和政策倡导等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保护困弱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其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富进行合理分配,避免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各种各样潜在的社会问题,使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全体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与保证。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更加关注人的共同和全面发展。面对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传承和践行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迈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为此,需要进一步畅通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工作的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共同富裕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可以为共同富裕赋能,推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当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助力共同富裕。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政策理念和要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方法,除关注个人服务外,更加关注组织服务、政策服务等;切实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挖掘资源,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更好地服务困弱群体;积极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和挑战,面对越来越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的发生根源和内在机理,成为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和服务实践的践行者。

三、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通过加强民生保障不断提高共同富裕的共享程度

社会工作与民生保障问题可谓同根同源,可以说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而萌芽、发育,并逐步壮大、走向专业化的[24]。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知识,为社会财富的精准、合理分配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包括社会财富再分配内涵的社会服务,使得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群体社会财富的共同增长。2021年6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基本民生保障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并提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精准覆盖全部目标群体,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在推进基本民生保障的道路上兼顾韧性和温度、物质与服务、精准与高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保证共同富裕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社会工作大有可为。在适当水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弱群体得到充分的保护,使他们的诉求得到充分的响应,减轻他们的必要生活支出并增加可替代性收入[25]。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服务,可以有效帮助困弱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使得他们在面临困境时得到有效的帮助。社会工作者能够协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会关系网络,使得社会中各阶层之间得以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使低收入群众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间,使得他们的收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既能够直观了解民生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又能够深切体察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从而对基本民生保障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社会工作者可以撰写当前民生保障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政策建议,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社会工作作为参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除帮助困弱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切实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实现全体国民平等共享基本社会保障。首先,社会工作应促进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通过发挥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获得教育机会均等;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积极实现人生成长;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其次,社会工作应为就业困难者连接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创造财富、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但仍存在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等问题。社会工作应聚焦就业困难毕业生与中年失业者等重点群体,响应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和规范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和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再次,构建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共同富裕要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居民自身的防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医务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让医疗服务更温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参与医疗资源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跨地区的卫生资源共享和协作。

2.社会工作通过参与社会治理为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环境

其一,微观层面的实务推进。资源和权力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存在的不平衡,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重要影响,因而需要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型治理的重要实践者之一,其作为治理的重要基层力量,具有协调社会资源、缓解社会矛盾等重要职能,通过开展个案工作、家庭工作、小组工作等,进行微观个体层面的源头治理,有助于将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源头治理模式是服务型治理通过为利益受损者提供服务,实现利益的相对平衡,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作为源头治理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方法突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基础性,通过为困弱群体提供服务与援助等方式,可减少其福利差距,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例如,通过开展高龄老年人身心照护、留守儿童行为矫正与心灵呵护、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支持和对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支持等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困弱群体的社会排斥,维护和增强他们的社会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二,中观层面的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而社会工作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困弱群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困弱群体提供社会援助、医疗保障、职业培训等服务,可有效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开展社区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了解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评价,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和发展,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有效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为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环境。

其三,宏观层面的政策落实与优化。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可以更好地推动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实施,对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给予必要的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经济能力,增加其财富,并使劳动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得困难群众在就业领域得到充分的保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使得人们的就业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保障政策的落实,可以真正做好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保障工作,最终使得困难群众得到实际性的帮助[26]。在大多数情况下,困弱群体在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无法解决的难题都与政策的落实不力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政府无法在完成政策的制定后将其进行充分的落实,而群众对于相关的政策又了解不多,这都使得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将相关的政策向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介绍,帮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政策。同时也鼓励他们积极使用政策资源,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服务对象充分表达诉求,使得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了解民意,预防和解决潜在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社会工作通过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高共同富裕的公平性

公益慈善事业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规范财务积累机制,使得社会财富分配问题被纳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框架中[27]。社会工作其特有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与公益慈善事业相辅相成,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更好地实现。

其一,社会工作可以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科学规划和实施。社会工作者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实施项目、监督评估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社会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和推广符合实际要求的慈善项目和服务内容,制定出更加精准和贴近社会需求的公益慈善计划,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公益慈善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助建立多方参与的公益慈善事业社会化管理模式,加强社会监督,扩大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众参与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公益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环境,不仅可提高公益慈善事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为共同富裕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其二,社会工作可以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慈善+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是将多元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各类资源优势互补,打破行业壁垒,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慈善项目信息,包括社交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社会工作的这些信息收集和传播工作,可以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信息支持,增强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了解和关注,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整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资源,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专业服务促进慈善资源精准连接,实现慈善资源的整合和向困难群众、社会公益事业的递送。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慈善组织、慈善资源供给者准确发现与识别服务对象,畅通受助者参与和需求表达的渠道,同时提高慈善活动的专业化程度和有效性,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精准高效发展。社会工作者也能够为社会工作机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减少对政府购买服务的依赖性,从而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

其三,“慈善+社会工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首先,应积极推动成立乡村慈善社工站,设立慈善互助基金,积极搭建公益服务平台,链接政府、慈善、社会组织等资源,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并支持基层慈善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救助困难群众、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公益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其次,社会工作者还可通过与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合作,围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热点和民生救助覆盖的盲点,将募捐的资源与全国各地经济困难村进行资源对接,拓宽助力乡村振兴、造福村社群众的新渠道,率先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上实现新的突破。再次,建立并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慈善社工站的作用,引导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发现救助需求、连接慈善资源、促进供需对接、精准帮扶困弱群体中的积极作用。这不仅仅是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保障,也是“慈善+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利契机。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的合理化分配,有效传输物质、社会和精神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促进共同富裕向综合性、公平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服务,激发更多公益慈善行动,促进建构我国的现代慈善文化和慈善文明。社会工作者需要增强政策促进、社会动员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

纵观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其核心内涵随着综合国力与人民大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目前共同富裕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其广度和深度还比较有限,政府应鼓励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共同富裕。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与共同富裕的本质和终极旨归高度契合、互为补充,这为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工作可以为共同富裕创造有利环境,不断提高共同富裕的共享性与公平性,政府应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予以充分的重视并激励其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随着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社会工作也需要厘清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使命和定位,进一步探索社会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社会工作者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