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亩当家手采+名优绿茶机采”茶园高培高管模式

2021-12-27覃文波向安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机采当家鲜叶

覃文波,向 维,向安清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局,湖北宜昌 443413)

1 生产概况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锁金山村现有农户550户1 930人,主导产业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220 hm2,是全县唯一的出口欧盟茶叶基地建设全覆盖的村。村内有6家茶厂、3个茶业专业合作社。从2018年开始,我经常到该村茶园观察,到农户走访,发现这里农作物比较单一,茶树上基本不使用农药,也很少有其它农作物需要使用农药,批量茶卖出去时抽样检测百分百过关,但茶农的收益却并不理想,平均年鲜叶产值不过2 000元/667m2(远低于五峰年报茶园生产的平均值5 000元/667m2)。

2 现状问题的原因

1)肥力投入不足。长出的茶叶不够肥壮,产量本身不高。

2)劳动力不足。年青力壮的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务农的劳动力难以应季采下所有鲜叶,故在本地形成了名优茶手采,大宗茶机采,而机采的茶叶都很大的规律。

3)价格不理想。由于市场原因,价格不理想,影响茶农和茶企的积极性。

3 新生产模式的内容

要想收益好,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要得到市场认可,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鲜叶和过硬的加工技术。通过各类培训,提出一个适合本地的茶叶高培高管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以户为单位,按务农的人员,每人培育一亩当家茶园,高培高管,集中全程手采高档名优茶。当家茶园以外其余茶园,在高培高管的基础上,按3~4.5 cm左右的长度机采名优茶,努力提高机采技术。

4 简述该模式茶园高培高管技术

4.1 新建茶园

新建一亩当家茶园时,把表层肥土移到旁边,抽80 cm宽、80 cm深的槽,先回肥土垫底,施3 000 kg/667m2农家粪,加施250 kg/667m2沤制腐熟的优质饼肥,覆土到高出田平面20 cm,待下雨回落跌实后,用纯度很高的优良品种无性系茶苗建园。通过一年一次15 cm、30 cm两次定型修剪后,第三次提高10~15 cm,最后把茶园蓬面高度控制在55~65 cm高。水肥管理方面:在建园初期,只能用清水或淡粪水保持土壤水分,10月中下旬可根据秋冬季管理施用沤制腐熟的饼肥25~40 kg/667m2。第二、三年按成年茶园减半用肥。从第四年起,按成年茶园管理。其余茶园与当家茶园基本相似,肥料可放宽为茶叶专用肥和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有机肥。

4.2 成年茶园

茶树树冠培养是茶园综合管理中的一项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良好的茶树树冠结构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茶树树冠的高矮、宽窄、形状、结构,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产量和质量。对已投产的成年茶园通过轻修剪,每年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对投产多年,树冠鸡爪枝多或因受严重冻害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后骨干枝保持在40 cm以上。对树势较弱的茶树离地面高度20~25 cm重修剪,将衰老茶树地上树冠离地10~20 cm台刈更新复壮。在此基础上,拟定为全手工采摘的当家茶园养成弧型蓬面。弧型蓬面有更大的光合面积,有利于增加产量。拟定为机采名优茶园,在春茶结束、夏茶采一轮后,剪去绿叶层3~5 cm养成平型蓬面,平型蓬面比弧型蓬面光合面积略小一点,但更有利于机采,可提高机采效率。水肥管理:当家茶园每年施250 kg/667m2沤制腐熟的优质饼肥。其余茶园,一是推行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茶园基地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根据土壤肥力制定施肥方案,实现平衡配方施肥。二是增施茶树专用肥、饼肥、无害化处理过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利用沼液、种植绿肥实现化肥减量部分替代。

4.3 茶园病虫防控

应用茶树病虫害智能无害化立体绿色防控技术,对茶树进行无害化立体防控。冬季或开春适时耕锄,耙除茶尺蠖等害虫虫蛹,减少越冬虫源。通过人工清除茶园杂草,创造有利茶叶生长而不利病虫发生的越冬的外部环境。对茶园实施合理修剪,疏通茶树通风透光透气条件,修剪的残枝、枯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害虫基数。

分批勤采:摘除分布在嫩梢上的茶小绿叶蝉。简而言之,以虫情监测为依据,以生态调控为前提,以诱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生物农药等防控手段为基础,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当农药非用不可时,合理使用推荐用药,按农药标签用药,尽量采用非化学防治,实现茶树病虫防控无害化目标,确保茶叶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4.4 茶叶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是指通过人为的采摘,协调茶叶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矛盾,协调茶树生育各方面的矛盾,协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取得持续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实现茶园长期良好的综合效益。生产中,需处理好采摘与留养、采摘质量与数量、采摘与管理等关系。全园高培高管,一亩当家茶园手采高档鲜叶,其余茶园机采名优茶。茶叶的有效成分和水浸出物含量是由新梢顶到下部叶片逐渐下降的,不论新梢伸长程度如何,近顶芽的一芽一、二片嫩叶所含的儿茶素和水浸出物都比新梢下部的叶片多。所以大多数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或一芽二叶为主的茶叶。手采,这一传统技术,广大茶农都熟悉,一般春留鱼叶、夏留1~2片真叶,采下标准的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等制作高档茶的原料,当家茶园全部手采,是追求极高的原料品质和单位面积的产值。同时,为了当家茶园全部手采落到实处,避免“采茶荒”,还要注重对其余的茶园推广机采,力推机采名优茶。传统名优绿茶的鲜叶一般要求一芽一到三叶,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等级有不同要求。目前就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往复切割式采茶机而言,名优绿茶中高级机采鲜叶目标一般为一芽二叶及对夹叶以上嫩度的芽叶。名优绿茶机采时,春茶时期当树体上一芽一、二叶及对夹叶的比例达到70%~80%时进行机采较为适宜,不仅可获得最高比例的适宜名优绿茶生产的原料,而且鲜叶的采摘量较大,总产值较高;夏茶时期以树体上一芽一、二叶及对夹叶的比例达到60%~70%时进行机采较适宜;秋茶时期则当40%~5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进行机采作业。

5 新模式前景分析

以户为单位,按在家务农的人员,每人培育一亩当家茶园,高培高管,集中全程手采高档名优茶,当家茶园年鲜叶产值可达到8 000~10 000元/667m2以上;其余茶园,在高培高管的基础上,实行机采,努力提高机采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按3~4.5 cm左右的长度机采名优茶,年鲜叶产值可达到5 000元/667m2以上。

在锁金山村,目前茶农的收益并不理想,平均年鲜叶产值不过2 000元/667m2。芽茶一出来,满田跑,到处采,没有一块田采好,又无力全部采下来;过几天,茶稍大,又抢采毛尖;再之后,就机采大茶,这一混乱地忙下来,高档茶没采好,大茶也不理想,结果,平均年鲜叶产值不过2 000元/667m2。按新模式生产管理,当家茶园全程手采高档名优茶,这是保障一部分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当家茶园年鲜叶产值可达到8 000~10 000元/667m2以上。而当家茶园全程手采,已基本占用了能采茶的人手,其余的茶园,必须在高培高管的基础上实行机采,而且要机采3~4.5 cm的名优茶,在把劳动力解放出来投入到当家茶园的同时,年鲜叶产值可达到5 000元/667m2以上。茶农收益将实现大幅度提升。

从2018年3月开始,我与茶农茶企经常讨论:机采质量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价格水平?历经三年多的时间,直到今年春茶快结束时,我们才突然想明白,这一生产模式成败的关键其实在市场,在消费终端环节,在当家茶园全程手工采下优质茶叶的同时,当家茶园以外的茶园机采3~4.5 cm的名优茶,将会出现大宗绿茶的产量有所降低,而机采的3~4.5 cm的名优茶鲜叶产量将大幅提高,也就可以生产出数量较大的中高档毛尖,而这一量产的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快速销售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会反过来促进机采高档鲜叶的发展。

这个生产模式让茶农实现了收益最大化。试想,如果不机采名优茶,毛尖以上的鲜叶全部手采,绝对难以完成。一个人一亩当家茶园采好,已经比较充分地占用了手采的能力,不可能有更多的力量手采其它茶园。如果不能机采名优茶,就只能让茶长更大之后机采大宗绿茶,生产坯茶,这样,实际就把相当一批可制成中高档名优茶的原料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价值,是对资源利用不充分。

如果不能很好的培育、采摘当家茶园,就难以生产满足高端消费者对顶级产品的需求,如果不能把当家茶园以外的茶园培育好,并且机采中高档名优茶鲜叶,那么就无法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分析并进行试验,我认为这一生产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无论对于茶农或茶企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发挥茶叶产业的资源优势,还需要创新茶企组织结构,提高采摘、加工质量,塑造产业品牌,适应、满足消费者需求,引导培养茶叶消费者习惯,畅通消费市场,最终反过来促进茶农、茶企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机采当家鲜叶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茶园机械(4) 茶叶鲜叶采摘与分级设备
名优茶鲜叶采摘技术
猴硐猫村:喵星人当家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