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产区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27赵春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除草大豆病虫害

赵春香

(嘉祥县农科园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400)

0 引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用途也非常广泛,不仅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原料,也是动物饲料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国家出台实施了系列刺激政策,虽然我国大豆产量及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现结合工作实践,具体对大豆的种植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形成大豆精品产业。

1 项目概况

嘉祥县位于我国大豆生产黄淮海优势产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豆种品质优良,良种繁育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先后培育了“圣豆”“嘉豆”“华豆”等系列突破性优良品种,“圣豆5号”平均产320.5 kg/667m2,刷新了黄淮区域大豆大面积测产高产记录。本文选取“圣豆5号”作为研究对象,这一大豆品种为普通型夏大豆品种,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3.3 cm,底荚高度16.4 cm。卵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强光,种脐黑色。有非常高的抗病性,根系发达抗倒性也很强,分支的夹角很小,能够大密度种植,可在省内各区域种植。

2 种植要点

2.1 整地与播种

在确定大豆种植品种后,需要在种植前先进行施肥整地,具体需要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足墒播种,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 000株/667m2,中等肥力地块14 000株/667m2,低肥力地块15 000株/667m2。在大豆种植时,应保持气温在12℃以上,“圣豆5号”适宜选择在6月上中旬进行播种,适宜间距为40~50 cm。在播种时,一般需要控制播种深度在3~4 cm,且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深度不宜过大。待时间和气温适宜时,旋耕后播种,具体需要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旋耕,在旋耕前应提升土壤肥沃力,可适当增施底肥、优质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肥料宜少不宜多,施腐熟有机肥300 kg/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 kg/m2作基肥,初花期追施尿素10 kg/m2。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还需要正确进行种子的处理,目的是提高种子的活力,以确保播种后能够早出苗,且出苗齐。具体需要在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掉病粒、虫蛀粒、杂粒、硬粒,完成精选工作后,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选择在天气晴朗时晒1~2天,以此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可预防在播种后出现烂芽、烂籽或病害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大豆播种时用种量约为4 kg/667m2,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另外,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保证土壤养分充分利用,会将大豆与其他作物一起种植,若是与果林套种,用种量大约是3 kg/667m2,并与果苗周边保持65 cm左右的距离;若大豆与玉米间种,需要合理把控苗株间距,应2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且大豆与大豆的间距是30 cm,大豆株距是10 cm,大豆与玉米的间距为40 cm,玉米株距是20 cm。

2.3 匀苗定苗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考虑其各叶腋为产量部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栽培的密度,若栽培密度不合理,就会影响植株对光的利用,进而影响大豆种植的产量。对此,需要具体根据种植出苗率情况及土壤情况,对大豆进行板茬播种,若种植地块较为贫瘠,可适当增加栽培的密度。同时,在大豆出苗后,需要检查苗株生长情况,并对缺苗进行补苗,确保苗全、苗壮。待第1片复叶长出后,便可匀苗,待第2片复叶长出后,则完成定苗,需要严格控制株距,并在定苗时将不合理苗去除,包括病苗、弱苗、杂株等。

2.4 田间管理

在大豆生长期间,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排水等。应在出苗后的25~30天进行第1次的中耕,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第2次中耕也是在间隔25~30天后进行。在田间除草时,为避免除草剂残留导致土壤污染,建议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除草,如果草害较为严重,则应选择除草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除草剂除草,且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剂量均匀细致地施药。另外,考虑苗期容易轻旱惧渍淹,因此需要做好苗期的清沟沥水工作,尤其是遇到雨水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清理排水沟渠。

2.5 及时收获

在大豆黄熟期70%~80%叶片脱落,茎荚呈草枯色,种粒与荚壁分离,种子达到半干硬,手摇豆颗可发出响声,应及时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人工收获。若是机械收获,则应在大豆植株完全成熟,豆叶基本落完,地面无杂草,无露水时收割,此时子粒外观好,商品质量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收、打、晒时应避免混杂、粒籽破碎,同时在收割时,应注意及时将品质差的大豆剔除。待大豆含水量降至13%时方可入仓,需确保储存仓通风,并控制空气湿度,将大豆置于凉爽干燥处保存。

3 病虫害防治

对于大豆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绿色理念对其进行病虫害处理,主要是以“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病害防治

大豆的病害主要出现在根部、叶部、粒籽这些部位,大豆根部主要为根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叶部和粒籽主要是大豆花叶病。对于大豆根部的病害,考虑主要是由土壤传播引起,且目前生产中还未有高抗或无免疫的品种,在具体的防治中,建议以农业措施为主进行防治,可将大豆与小麦、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轮作,同时及时进行翻耕、平整,改善土壤通气情况,并避免田间积水,为大豆生长提供保障。另外,应选用高质量的种子进行播种,培育壮苗,并适时中耕培土,增强抗病力,减少幼苗在出土前就受到侵染,对于大豆叶部和粒籽的病毒防治,在播种时应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在大豆收获时也要及时剔除病残体,病残体需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在大豆生长期间,若发现有病株,应及时将其拔除并烧毁或深埋,也可施用4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胶悬剂70%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3.2 虫害防治

大豆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小地老虎、螟虫、食心虫、烟粉虱、甜菜夜蛾等,在虫害防治时,也应遵循绿色防治理念,采用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如对于食心虫的防治,可在发生地区每2~3 h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具体需要根据大豆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化学防治,对地下害虫防治:采用深耕深翻、药剂处理土壤、清楚田边杂草等措施,或用30%多·福·克种衣剂,药种比例1:50,进行种子包衣,苗期可用3%颗粒剂直接撒施,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对刺吸类害虫防治:大豆出苗后10~20天,使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豆杆黑潜蝇,苗期、花期和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害虫,在现蕾、开花和初荚期,用吡虫啉、噻虫嗪、或氯虫·噻虫嗪,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防治灰飞虱、蚜虫、蓟马、点蜂缘蝽等刺吸性害虫,防止大豆后期出现“症青”现象;对食叶类害虫防治:对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幼虫,可用0.5%甲维盐乳油、50%杀螟松喷雾防治。

3.3 草害防治

大豆的草害防治,应结合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这两种方式进行,如果种植地块杂草生长较为严重,可采取化学除草技术进行除草,在播种前的15天使用速效且低毒害的除草剂喷施在土面上,播种后喷洒乙草胺、赛克津、豆草净等除草剂防除杂草,出苗后的杂草防除一般是选用盖草能、精禾草克等。在使用除草剂时,应注意合理选择其类型及喷施的方式,避免产生药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主要包括整地与播种、种子处理、匀苗定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工作,还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并做好上述环节的工作,其中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环节,应遵循绿色防治的理念进行防治,确保大豆病虫害有效防治的同时,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进而促进大豆种植业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除草大豆病虫害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