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2021-12-27荣秀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使用量墒情施肥量

荣秀玉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聊城 252033)

0 引言

我国农业粮食作物中,玉米属于非常关键的构成,栽培种植范围相对较广,且具有耐旱高产等优势特点,在农业种植结构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因地理条件与栽培技术等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对玉米产量、品质方面造成相应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加以科学应用,能够为玉米产量、品质方面提供可靠保障,对粮食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鉴于此,应重视会对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采取积极推广和科学应用,对技术要领做到充分了解掌握,保证玉米产量、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种植经济效益,以此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重要基础。

1 精选良种

以自然环境条件为主,结合积温标准和栽培条件等方面,对抗逆性较强以及生育期合理的优质高产品种加以合理选择。针对玉米栽培种植,可基于积温带为主,做好精选良种,符合区域种植条件。播种前,精选良种,种植质量纯度、精度与发芽率方面应超过98%,其中,发芽率超过90%即可,且含水率应当保持小于16%。播种前,选用质量分数2%立克秀,以种子量0.4%完成拌种处理。播种过程中,以毒死蜱颗粒剂为主,对使用量作严格合理控制,应当控制介于2~3 g/667m2,随种肥一同完成播撒,以此对地下害虫以及黑穗病等作科学防治[1]。

2 精细整地

前茬选择上,以肥力足够高的茬口为主,耕层应保持较深,质地相对适中,且土壤肥力保证足够,且田地还需具备良好保水保墒能力以及排水条件。整地期间,对深松、翻耕与耙地加以充分结合,深翻时间控制在3年完成一次。耕翻深度方面,控制介于20~30 cm,确保足够平整。秋起垄镇压,达到待翻状态。秋翻秋起垄没有采取镇压田地,清明之前务必采取镇压处理。豆茬原垄种田地,应当提前耢冻茬,以此及时做好整地。墒情相对良好,需春起垄田地,需顶凌垄,并采取随起随压,对底肥加以充分施用。墒情相对不足,为保证不发生散墒问题,播种过程中,可采取苗期垄沟深松等方式完成整地[2]。

3 科学施肥

以玉米所呈现出的正常生长规律为主,基于土地情况以及施肥,对田地区域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确保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等能够保持最适合的科学比例,使玉米正常生长可以获得足够营养。以优质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控制介于2~2.5 kg/667m2,通过整地撒施、条施夹肥等形式完成施肥。关于地理条件方面,条件一般时,化肥施用量需加以严格控制,磷酸二铵施肥量控制介于10~12 kg/667m2,尿素施肥量控制节约20~25 kg/667m2,氯化钾施肥量控制介于8~9 kg/667m2;土壤条件明显偏碱时,会存在缺锌的可能,需对锌肥加以合理施用,施肥量控制约2 kg/667m2为宜,N、P、K比例上,以2.39:1:0.92为主。此外,通过先夹肥、后播种的形式,使化肥利用率能够得以充分保证[3]。

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期间,以土壤温度和墒情,以及玉米品种等为主,基于相应的标准顺序,完成适时播种。针对耕层土壤温度,稳定控制介于7~8℃的情况下,应当及时抢墒播种。

有关播种密度,以栽培方式、地力,以及玉米品种等为主,科学明确播种密度。基本原则上,间作比例较大、密度较稀;间作比例较小、密度较密;植株长势高大茂密,密度较稀;植株长势矮小进奏,密度较密。玉米栽培种植时,保苗数量介于5.5万~6万株/hm2。

有关播种深度,以土壤质地、墒情以及种植能力等为主,科学明确播种深度,多以3~6 cm为主。墒情相对良好,土壤以黏重为主,且种植拱土能力并不高的情况下,深度以3~4 cm为主;土壤以疏松为主,墒情相对较差,而种植拱土能力较高的情况下,深度以4~6 cm为主。播种过程中,深度应当保证标准一致,及时完成覆土镇压[4]。

5 科学管理,防病除害

5.1 查田补栽

全苗作为高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出苗前,有关发芽情况,应当及时作仔细检查,发生烂牙或是粉种等问题,需做好预备苗的提前充分准备工作;出苗后,发生缺苗问题,可通过预备苗或是田间多余苗,以此完成坐水补栽,幼苗生长至3~4叶,可对生长情况不良幼苗采取及时取出,进行一次等距定苗。

5.2 中耕除草

出苗后,应做好铲前深松等操作。以春季地区气候条件为主,若适宜进行中耕处理,头遍完成铲趟的情况下,间隔10天完成铲趟,保证做到三铲三趟。

5.3 化学除草

针对土壤墒情方面,保持良好的情况下,以播后苗前为标准完成除草。以乙草胺为主,浓度标准为90%,使用量介于1.8~2.0 kg/hm2,同2,4-D丁酯混合使用,浓度标准为72%,使用量约为0.8 kg,兑水450 kg,以喷雾形式完成均匀喷洒。保持较差的情况下,植株生长至3~5叶,杂草生长至2~4叶,对茎叶完成均匀喷雾,以玉农乐悬浮剂为主,浓度标准为4%,使用量介于1 000~1 500 mL/hm2,兑水450 kg,对茎叶完成均匀喷雾。

5.4 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方面,6月中下旬左右时间,害虫达到一定标准时,应及时进行科学防治。以聚酯类农药为主,使用量介于300~4 500 mL/hm2,兑水450 kg,并完成均匀喷雾。

玉米螟防治方面,害虫达到一定标准时,应及时进行科学防治。以瑞丹乳油为主,浓度标准为3.5%,使用量约为225 mL/hm2,并拌细砂150 kg,各株撒放量控制介于2~3 g;以瑞丹乳油为主,浓度标准为3.5%,使用量约为225 mL/hm2,并兑水150 kg,各株撒放量控制介于2~3 mL。

斑须蝽防治方面,6月初期间,斑须蝽虫害发生时,以莫比朗乳油为主,浓度标准为3%,使用量约为450 mL/hm2,兑水225 kg,并完成均匀喷雾。

5.5 其他管理

及时掰丫子,去除无效蘖,以防出现徒耗养分的问题,并对主茎采取安全保护。生长至7~9叶,或拔节期等,应及时做好科学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使用量介于200~250 kg/hm2。位于8月上中旬期间,做好放秋垄拿大草。玉米蜡熟期,对果穗包衣应及时扒开处理,并完成充分晾晒,确保对果穗进行快速脱水处理。

6 促熟措施

6.1 去雄

关于玉米去雄,即雄穗刚刚抽取,散粉之前对部分植株雄穗彻底去除,已达到促熟高产的目的,增产效率能够得到8%~10%左右。通过去雄,避免雄穗发育消耗大量的水分与养分,保证雌穗良好发育,使穗粒重可以得到明显增加,籽粒更加饱满,避免出现严重的秃顶情况。同时,去雄之后,使通风透光性得到明显改善,使叶片部分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以此为籽粒发育以及粒重增加提供可靠保障,同样有利于采取高密度种植。此外,去雄之后,玉米螟病害问题得到明显减轻,由于玉米螟多位于心叶,对雄穗会形成危害影响,对茎秆以及果穗造成蛀蚀,人工去雄可能够使虫害问题得到明显减轻。人工去雄完成,植株高度同样得到明显降低,上部重量减少,避免发生严重倒伏情况。

针对去雄,应位于雄穗没有开花时完成,间隔2行完成去雄处理,或是隔株去雄。其中,地边部分严禁采取去雄处理,避免对散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去除量应当严格控制不超过植株总量1/2,使玉米授粉可以不受影响,并达到促熟高产的目的。去雄完成之后,雌穗可获得充足水分与养分,使雌穗保持良好生长发育。玉米授粉结束之后,可对剩余雄穗彻底去除,使田间可以保持充足光照。

6.2 人工辅助授粉

关于人工辅助授粉,属于后期保证增产的关键方法措施,辅助授粉操作,可避免发生严重的秃尖或是缺粒的情况。干旱、少雨或是大风天气情况下,雌穗雄穗开花脱节以及花粉量较小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效果相对突出。基于试验得知,人工去雄以及辅助授粉的充分结合,促熟效果明显,可提前约2~3天,增长效果能够超过10%。

6.3 喷施生长调节剂

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器或是磷酸二氢钾为主,玉米拔节期或是抽雄期,对叶面完成均匀喷施,以此为玉米植株生长发育提供可靠保障。

7 适时收获

完熟末期阶段,及时完成收获,并采取充分晾晒,条件允许时,可利用设备完成快速烘干。有关籽粒含水量方面,控制在20%时,可完成脱粒处理,超过20%标准时,应上冻之后再采取脱粒处理。收获完成,籽粒水分过高的情况下,存放位置应当同地面保持足够高度,且自然通风情况同样需保持良好。

8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栽培种植期间,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对玉米产量、品质与种植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务必重视对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积极推广和科学应用,对技术要领做到充分了解掌握,为玉米产量和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有效提高种植经济效益,保障粮食供需平衡。

猜你喜欢

使用量墒情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首次土壤墒情监测线上培训班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