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的推广与分析

2021-12-27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射阳县化肥有机肥

陈 勇

(射阳县盘湾镇农业农村局,江苏盐城 224312)

0 引言

江苏射阳县紧邻黄海,境内土壤主要分为滨海盐渍型土壤和冲积平原的沙质土壤。其中,盐碱土含盐量高,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沙土质地松散、粗粒多,土壤养分含量少,肥料利用率低下。综合来看,两类土壤对化肥的要求都非常的高,如果使用普通的化肥则需要多次施加,施肥成本提高的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基于这样的情况,引入更优质的化肥并深入推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射阳县水稻种植产业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江苏射阳肥料统筹现实情况分析

近年来,射阳县以粮食安全为重点,以创树“射阳大米”品牌为目标,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化肥总用量和单位使用强度呈现“双减”的趋势,2020年该县化肥使用总量为8.968万t,较2016年下降0.432万t,降幅为4.8%;单位播种面积使用强度为31.6 kg/667m2,较2016年下降量达到3.9 kg/667m2,降幅为12.34%。

2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2.1 多元复合精准肥的施加

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江苏射阳县的实践中,着重在水稻种植中引入多元复合肥。其中,湛蓝复合肥(26-12-12)40 kg主要参考水稻生长需肥规律调整氮、磷、钾的配比,且其中加入了硼、锌等微量元素;加入硝化抑制剂,可以达到控制化肥失效的问题发生,促使化肥利用率长时间稳定在理想水平。将该复合肥用作水稻种植的基肥进行施加,可以达到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的能力的效果,减少补肥量,并提升水稻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施加用量稳定在40~60 kg/667m2的范围内,相比于普通化肥的施加量90~100 kg/667m2,复合肥的施加量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且可以获取更为理想养分提供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水稻化肥的减量增效。

2.2 “五减”技术的引入

第一,精准施肥减量技术。在区域内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设置合理的氮、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量,实现对区域水稻种植中施肥总量的统筹性管控。在江苏射阳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实践中,已经落实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

第二,肥料品种部分替代减量技术。①利用有机肥对部分化肥实施替代。对有机肥资源、成本、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实施全面性考量,对有机肥与化肥的施加比例展开优化调整,尽可能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促使射阳县内水稻种植区域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上升,达到强化土壤缓冲能力以及保水保肥能力的效果。②利用新型肥料对部分传统肥料实施替代。积极引入生物有机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这些新型肥料,对以往水稻种植中应用的传统肥料实施替代。

第三,智能配肥与机械施肥减量技术。①智能配肥技术。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搭建智能配肥线上服务平台,鼓励水稻种植户在该平台内获取种植以及肥料需求信息,由专业团队以及智能化技术为水稻种植户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施肥规划、配方设计以及肥料提供。②机械施肥减量技术。加大区域内对机械化施肥的推广力度,依托肥料的精准施加达到减少肥料总体使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第四,水肥耦合减量技术。积极推行滴灌施肥,实现统一化的水肥管理,并进一步提升肥料施加量以及施加位置的精准程度。

第五,轮作休耕减量技术。推行稻麦轮作,并引入季节性休耕措施,实施轮作换茬并在冬季施加有机肥,强化土壤肥力,促使保护性耕作成为现实。

2.3 技术集成模式的构建

第一,“有机肥+N”。将“利用有机肥对部分化肥实施替代”设定为重点内容,在区域内落实“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的集成式施肥模式,促使耕地的营养含量增加,降低肥料的总体施加量。

第二,“三替一减”。即有:将化肥应用有机肥进行替代、将传统肥料应用新型肥料进行替代、将人工施肥应用机械化施肥进行替代、尽可能降低肥料施加的总次数。在水稻种植中,参考区域土壤类型、实际整地情况以及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选用一次性施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的两次施肥、“一次基肥+两次追肥”的三次施肥模式。

第三,“有机肥+沼液”。射阳县建立了13个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延伸到每个养殖户,生产的有机肥和沼液全部还田,依托有机肥以及沼液替代化肥的施加,维护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同时促使原有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指标得到优化。

2.4 其他

在江苏射阳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实践中,除上述几项技术与措施之外,还落实了以下几项工作内容:第一,大力推广绿肥还田技术,减少化肥用量。该县累计绿肥示范面积约666.7 hm2,改良盐碱土壤,达到提升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第二,大力推广有机肥的应用,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技术,减少化肥的用量[2]。该县有机肥使用量达到1.7万t,主要应用在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技术,减少化肥用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第三,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减少化肥的用量。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和作物目标产量为依据,科学制定配方肥,做到节肥增效的目的。第四,大力推广新肥料与新技术,依托联耕联种、高产创建工作的展开,促使多种新型肥料在区域内实现示范推广,包括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叶面肥等;引入机械施肥技术,并示范推广适时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尽可能降低肥料使用量。

3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策略探究

3.1 行政推广

组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行动小组,明确总体目标、细化责任分工,依托行政推广的方式加大区域水稻种植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程度,促使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实际效果进一步增强。落实对不同村庄、水稻种植区域的化肥减量增效成效的定期考核;定期组织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技术与管理工作会议,实现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维护、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同时部署与落实。

3.2 政策撬动

针对水稻施肥新技术、新设备、新化肥产品提供补贴,依托政策激励引导水稻种植户积极使用新肥料与新技术等展开水稻种植,具体如下:第一,为有机类商品肥料的应用提供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为不高于400元/t。第二,为配方肥的应用提供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为300~400元/t。第三,为轮作自耕培肥的应用提供适当补助,参考休耕方式,补助金额在145~250元/667m2的范围内。第四,为秸秆还田机械、侧深施肥农机的购入与应用提供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为25元/667m2。通过这种发放适当经济补助的方式,激励水稻种植户参与、配合肥料减量增效工作的展开,提高相应新技术、新产品与设备的推广应用程度。

3.3 创新驱动

依托专业能力更强的农业技术服务小组的组建,或是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引入展开肥料统配、统供、统施等工作,以此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区域水稻肥料减量增效项目的展开[3]。在此过程中,依托对金融支农方式的创新,结合贷款贴息、发放经济补贴、设置基金等方式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区域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程度,促使社会力量聚焦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面,以此获取更为理想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

3.4 示范带动

在区域内设置基于创新肥料的示范田,让区域水稻种植户更加直观地看到新肥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效,以此达到大范围推广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在射阳县的推广实践中,设置了基于茂施控释肥与其他肥料的示范田,并在9月水稻成熟的季节组织行业专家以及水稻种植户参观。其中,示范田使用茂施稻坚强(26-10-15)配方40 kg,追尿素2次,分别15 kg和10 kg,水稻整齐度非常高,灌浆非常充分,颗粒饱满;对比田使用其他品牌控释肥(底肥20-10-20,40 kg,追4次尿素50 kg),水稻显得养分不足,长势欠佳。相比较来说,示范田的水稻长势更为理想,且总体施加化肥量也呈现出较低水平。依托这样直观的示范田试验种植成果展示,水稻种植户对新肥料与新技术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以此达到较好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区域推广效果。

3.5 宣传推动

大范围的宣传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区域推广效果,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射阳县的推广为例进行说明。实践中,积极与优质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托为联耕联种、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个性化技术服务为基础,逐步带动全县面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短信、微信及网络等多渠道优势,为区域水稻种植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与技术获取、查询渠道,切实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射阳县区域内的全覆盖。

4 结语

综上所述,江苏射阳县境内土壤主要分为滨海盐渍型土壤和冲积平原的沙质土壤,在实际的水稻种植中,需要引入更优质的化肥并深入推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通过多元复合精准肥的施加、“五减”技术的引入、技术集成模式的构建等先进技术的引入,结合多种推广策略的融合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化肥减量增效,促使水稻种植成本下降的同时提升其产量与质量。

猜你喜欢

射阳县化肥有机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生物有机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