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2021-12-27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养老群体

陶 洁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社会工作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致力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相连紧密。当今社会,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健康会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1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无疾病[1]。健康对老年人意义非凡,老年时期对健康的追求不仅是对自我生命的认同,也是老年幸福生存的保障,还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之一。了解健康需求是正确认识老年群体健康是社会工作提升老年健康保障水平的第一步。从宏观角度分析,老年人有医疗保健、心理精神、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的需求。

1.1 医疗保健需求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年龄的增高伴随着身体各功能器官逐步失去新陈代谢的功能,抵抗力下降,身体素质逐渐减弱,患病可能性增加。疾病严重威胁老年群体身体健康,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率高,慢性病病程长且患病种类多[2]。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身体抵抗能力有限,老年群体自理能力与疼痛承受能力较差。疾病给老年人造成诸多身体痛苦,对老年人生活产生严重不便,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这是老年人身体孱弱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医疗保健是治疗老年疾病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可帮助农村老年人减少疾病痛苦,提高自我生活能力,增加老年人生命长度,所以老年群体疾病的多样化需要多方面医疗保健的介入,农村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重要的。

1.2 心理精神健康需求

农村老年人心理精神健康可提升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可减少身体各项疾病产生或缓解病情恶化。老年人拥有独立的自我认知与思考,对心理精神的需求相比青年时会发生转变。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当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3]。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社会交往范围缩小,社会参与能力减弱与频率减少,交往需求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还可能因为丧偶与子女的不理解而处于长期的孤独与无助状态,缺乏关怀与照顾,会让老年群体心理上产生失落与不适应,进而会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情绪堆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

1.3 健康教育需求

健康教育是促进与维持农村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健康教育包括对老年人正确饮食、合理运动、正确认识疾病等方面进行知识普及,正确引导老年群体预防或缓解疾病。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向老年人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都非常必要。老年群体膳食结构要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在保护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老年人的健康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健康生活需要合理的饮食,不规范的饮食会让患病者疾病恶化,影响身体健康。锻炼可使人身体强壮,增加抵抗力,老年人更需进行锻炼,但不合理的锻炼也会引起健康问题,过度的锻炼可能会加重老年人身体的不适应性,破坏老年人身体平衡,普及健康运动知识,可加强身体机能。

2 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因素

老年人是否健康与他们所生存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老年人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享受相关老年政策的照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老年人享受福利待遇提供了合理的政策保障。老年人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不一致,致使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与应对能力具有差异性,不同老年人对自我所处环境发生的承受能力不同,城市与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政策与接受的医疗服务不相同,不同的环境影响着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而且老年人生活范围有限,主要的生活范围有养老院、社区、家庭。由于时代发展,独生子女不断增加,家庭养老能力弱化,老年群体多独自生活,长时间老人缺乏子女的照顾与关怀,社会支持网络较弱,同时老人要适应角色转变带来老年生活的变化,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与引导。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2.2 经济因素

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与疾病治疗均需要经济支撑。现如今养老产业需要专业人员的引进与充足的养老设备,其成本高昂。老人良好的经济能力可以保证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少老人子女的压力,获得良好的医疗照顾。但老年人社会劳动能力相对不足,收入来源少,经济承受能力弱。目前诸多老人也同样受限于经济不足,他们不能支付超出自我承受能力之外的养老服务费用。缺乏经济支撑,会造成老人缺乏生活保障,生病无钱买药或医治。

2.3 医疗发展因素

我国进入老龄化急需大力发展医疗技术与引入大量养老服务领域人才,但是由于培养专业人才复杂且漫长,养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欠缺,人才的介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截止到目前,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均寿命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养老服务领域,参与老年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研究,为老年人的健康护航。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老年人在疾病治疗中所获得的医疗服务有所差异,欠发达地区老年人仍然不能接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吸引与培养专业人才情况,医疗发展的状况均影响老年人所接受医疗保健服务。

3 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健康是老年人获得幸福晚年生活的基石。保障老年人社会工作可以推动养老政策的制定,引入社会资本的力量,转变传统养老观念。

3.1 健康保障政策的提出

社会工作在此扮演倡导者的角色。目前,中国家庭规模日趋减小,医疗保健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健康保障对社会有更高的要求。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社会工作可从基层出发,收集不同老人对于健康保障政策的需求,向权威部门提出建议,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

3.2 引导社会资本的介入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非老年人口的3~4倍[5]。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缺乏经济支撑会造成机构设置简陋或难以运转,加上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相对较弱。基于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社会工作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可引入慈善机构、基金会、志愿者等社会资本参与,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模式,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降低农村老年人健康维持所产生的经济与心理压力,满足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双需求。

3.3 转变传统养老价值观

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老年群体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更愿意接受子女的照料而不愿接受养老院的服务。现如今,居家养老不能全部满足老年人资源与专业上的健康需求,提升老年人健康保障,需从观念上让老年群体及其家人认可多样化养老方式。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通过开展讲座,进行个案辅导,协助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接受多元化养老模式。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增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将老年人从家庭养老的范围延伸到社区养老,多层面丰富老年人社会生活。

4 结语

健康是人类恒远追求,面对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群体拥有着相同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对农村老年个体进行针对性介入,老年群体与日俱增,除了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还需要医疗人员,心理治疗师,老人家庭成员,营养师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共同努力。不断的实践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养老群体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养老生活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