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

2021-12-27陈晓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储备调控补贴

陈晓婷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215228)

1 实行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支柱产业,我国也是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消费大国,因此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国家对农业也十分重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是围绕农业农村问题展开,多年都提到了农产品价格。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实现农产品和政府补贴的脱离,农产品市场定价,市场稳定。2015—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要注重农产品的市场化改革,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等等,从而保障农产品调控,保护农户的利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积极调动,保障农业生产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调节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对农产品进行调控惠农护农,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

2 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

20世纪90年代农产品价格逐步上涨,提高了农户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农产品的供给增加,为了防止“谷贱伤农”,我国政府采取“粮食保护价”措施来保护价格从而保护农户的利益。2004年我国取消了各项农业税费,农产品补贴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我国经过多年也形成了两大支持政策为抓手有机结合进行调控的政策。

价格支持政策:就是实施农产品最低销售价格,如果农产品价格的市场价高于最低销售价,农户自行出售;如果农产品市场价低于最低销售价时,农户则按最低销售价卖给政府,这个价格是政府进行设定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一种新型的价格支持政策,属于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的“黄箱”政策范畴,我国的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产品采用此类政策。

收入支持政策:是指政府直接对农户生产过程直接支付给农户的补贴,对于销售环节不予补贴。这项政策有多种类型:有按照农户种植面积的指标进行的种植环节的补贴;有为鼓励加大优秀农产品种植,或者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向这两类农户发放的种植环节补贴,有政府向农户购买的生产资料的补贴等,均属于绿箱政策范畴,不与农户当期的产量、农产品市场价格相挂钩,没有扭曲市场,但对农户的收入提高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 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两大支持政策的有机调控有效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加了生产,但是我国对农产品的价格调控主要集中于价格支持政策这个间接补贴方面,且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入支持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改进的空间。

3.1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

我国农业的特点造成了农产品价格天然高于国际市场,加之从2004年起实行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又逐年提高,农民以及各个市场主体都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涨的预期:农户有最低收购价的保护,而这个最低保护价又一直在上涨,因此农户预期农产品价格不会下降。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大多是通过国有的大型粮食企业实行,而我国粮食企业具有收购粮食和销售粮食的双重身份,因此我国农产品市场必然不是竞争市场,市场因素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也进一步弱化,农产品价格与市场本身出现脱钩现象,没有真正反映农产品实际供求关系,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政策”市的格局。

3.2 政府面临财政和收储压力

小农经济存在“小而散”特点使得农产品的补贴成本较高,本身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财政负担。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较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加,政府在收储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只能买进多余的农产品增加储备,导致农产品储备的管理支出如设备的折旧、修理增加,农产品储备的人力成本也在增加——储备系统所对应的工作人员需要增加,导致整个储备成本急剧上升。

3.3 农产品补贴的效率不高

现行的收入支持政策是通过国有粮食企业等中间环节组织实现,该类组织对收入支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从中央拨付到省市,经过地方财政的分配,再通过国有的大型粮食企业拨付到农民手中,程序繁琐,很多补贴也很难落到实处,发放时间的滞后导致农民对农产品的补贴也没有较大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往往政策的效应也没有较大的发挥出来,补贴效率也不太高。

3.4 农产品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

缺乏统一的价格信息发布平台配套。政府调控农产品价格,需要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充分透明的信息可以传达出:政府的价格调控发挥的好不好,发挥的作用多大,是否需要在某些部分进行完善改变。市场买卖双方也可以根据这个平台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保持农产品市场的基本平衡。此外,也需要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来发布供求平衡预警方面的信息,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类信息平台是由市场主体设立和进行运作,没有通过政府部门统一建立,发布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及时、不够权威,也并不能有效反映市场全部真实的情况。

缺乏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风险规避配套。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意味着农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市场波动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这两种风险,特别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龙卷风等不可抗力风险和重大自然灾害时,风险规避配套的缺失,极易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了金融资源谨慎介入或介入意愿不强。我国农业保险不如欧美国家已经成熟,现也只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业灾害或意外损失的保障力度较小,大多金融机构只能发挥结算功能,在农产品领域的信贷、保险等功能未得到有效开发。

4 解决对策及建议

4.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在发挥市场的基础调控作用最大化上发挥政府的引导,而不应是以政府手段替代市场的基础作用,应当要注重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为了保证和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坚持农产品价格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原则,才能使农产品价格真实的反映农产品实际供求关系,打破农户及市场主体对农产品价格的不正常预期,打破国内农产品市场“政策”市的怪圈。

4.2 完善农产品收储制度建设

探索农产品的储备机构由政府出面组建、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稳健又灵活的储备力量。此外在储备设备上,引入储备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监控农产品储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农产品价格变化信息和储备监控系统联合起来,一旦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可以实现储备提示。

4.3 探索农产品补贴精准扶持

探索更加灵活的补贴机制,提升农产品补贴的导向性,如根据种植规模不同采取不同档次的补贴;根据农业发展方和方针政策,对不同种植品种的农户采取不同的补贴;对连续多年种植优异、口碑较好、智能化种植水平高的标杆农户或标杆企业加大补贴的额度,使补贴能够充分发挥刺激引导作用,实现比较优势和标杆引领作用,调控优化农产品的生产结构。

4.4 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

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将所有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相关数据纳入系统,通过全面充分的信息,实现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稳定种植品种和规模,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通过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农产品价格月度报告,可以根据价格月度报告发布供求平衡预警方面的信息,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通过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可以统计农户信息和统计补贴信息,更便于发放给农户的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等,实现信息透明避免粮食企业可能出现的坐吃补贴的情况。

4.5 加强农产品金融支持保障

加强金融机构保障支持。应当逐步扩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范围和支农力度,高度重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支持;积极引入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农业生产经营,开发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规避的金融保障产品。政策性金融保障+普通金融机构保障结合,完善农产品的保障体系,使其真正成为财政支农的重要补充。

加快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积极丰富产业链期货品种,企业和农户可以及时关注期货市场上自己种植相关品种的价格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种植,这不仅仅可以为农产品应提供丰富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也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提供有力依据,保证农产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农产品调控政策出发,分析了存在的四个问题: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政府面临财政和收储压力、农产品补贴的效率不高、农产品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结合中美两国的经验,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农产品收储制度建设、探索农产品补贴精准扶持、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农产品金融支持保障、健全农产品相关法律体系方面来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

猜你喜欢

储备调控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如何调控困意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