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2021-12-27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法治化法治体系

金 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0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有效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推行,同时也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使法治化建设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提升,而这也成为乡村实现现代化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推动力,呈现出更大的作用和效能。需要注意的是,在乡村治理法治化方面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据此,应该行之有效的应对和解决,进而充分促进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应有的进展,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1 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分析

1.1 乡村治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落实的情况下,使农村的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相关理念进一步深化,民主意识充分增强,进一步体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的民主观念和自由平等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充分巩固了基层法治基础。然而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农民的法治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具体的法治方式推进环节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拉帮派或者找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系治理对于法治治理工作造成严重限制,存在很多的漏洞或者薄弱之处,这类情况对于乡村法治治理的推进会造成巨大阻碍。

1.2 存在比较严重的主体缺位的问题

在农村的治理法治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充分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切实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能够得到逐步有效推进,进一步体现出法治化治理实践效果。同时,也有效改进和完善农村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有效形成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在政府的引导之下,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参与,这样才能体现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成效。但是从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可以看到,在治理法治化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主体缺位的现象,此类问题与“三化”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在行业组织以及机构运行等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和优化完善,在功能方面存在着单一性显著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此类情况导致农村的党员和党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情况,进一步导致村委会、村民以及相应的党组织体系等没有进行充分的融合和协同作业,相关方面往往各自为政,没有体现出自我的效用和价值以及合力的作用,进而导致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1.3 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和体系有待健全完善

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各类影响因素或者存在的问题,使其融入到相应的法制体系和制度中来,这样才能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治理效果和法治化推进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在相对应的法制体系和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完善,乡村的治理规范体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形成和落实,一系列情况严重限制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进速度和进展。在农村社会的治理立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或者不足,相关立法体系不够完善,法律内容不能体现出应有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法律适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境或者困惑点,在立法听取群众意见方面不够充足,并没有着重做好全面深入的群众调研和分析工作,往往过于重视地方的利益或者部门的经济效益等,这些情况对于人民群众的呼声患者诉求造成严重影响,不能充分满足民众的根本诉求,对其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维护。而此类情况严重影响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开展,对于法治建设造成严重挑战,无法呈现出应有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2 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的相关建议

2.1 进一步有效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法治方式

针对当前乡村地区法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要切实有效地分析和应对处理,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广泛做好调研和分析工作,进一步有效优化和完善乡村治理法治规范和体系,以相对应的规范和体系内容为基准,进一步有效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相关内容取得应有成效。在法治化的过程中,法律是关键性的保障,在实际的农村治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优化,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解决,通过法律的保障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法治方式能够体现出创新效果。在乡村的立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进行总体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治理制度更加规范,相应的体系建设取得应用的效果,更为系统完善,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指导法治方式取得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更切实可行的法治方法,确保新农村的建设和法治制度规范,以及新变化需求进行充分的吻合,进一步充分体现出乡村的地方特色,确保村规或者民约能够在法治方式的创新和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村规民约,对于德治和自治取得应用的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乡村的治理法治化推进过程中,要进一步体现出基层的民主优势和价值,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或者想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积极有效的听取整合民众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村民自治的效果和完善程度,充分体现出法治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有更为显著的地方特色,进而充分形成相对应的法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2.2 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有效明确相对应的主体

针对当前农村治理法治化主体缺位或者不够明确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要切实有效的分析和解决,以此为基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对应的法制组织体系和相关机构,确保各个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得到充分的明确,这样才能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相对应的追究制度,进而体现出应有的治理法治化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和价值,明确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堡垒效能,以此为依法治国提供必要的支撑,充分满足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真正意义上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创造力,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进提供更多元化的法治资源和必要保障。同时,要加强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确保相关制度和机制能够真正意义上得到整合,同时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激发社会各个层面和公众更充分的融入和参与进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其参与性和有效性,使农村各个自治组织和相关社会团体发挥合力的效应,充分体现出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同步促进共同努力,使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各类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各个方面发挥自我的作用和价值,以此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2.3 针对乡村治理法治化体系和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

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进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充分的融入到法治化进程中来,更充分的完成相对应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思维,法治意识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进一步有效树立起来,确保相关方面能够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办事,同时要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执行力度,使相关方面高度重视相关内容,并且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乡村治理,确保各项工作有相对应的法律支撑和必要保障。对于党员干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而言,要真正意义上明确和认知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公正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相对应的执法公正的效能和价值,进一步体现出法治化的作用和成果,切实有效的解决农村治理过程中的法治化漏洞或者不足,确保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公平化,公正化,进而体现出依法治国的作用和效能,使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充分看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着重做好乡村法治治理和法治进程的有效加快,是关键所在,也是核心内容。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应该探究问题的根源,然后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在立法层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法治化治理效果,在人员匹配,制度落实,严格监管等相关方面有效增强,进而体现出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效果,实现法治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渗透和应用,形成联合效力,以此更有效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法治化法治体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