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1-12-27王晓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安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王晓君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1 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有机会进入城市,城市先进的文化设施和工作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农民。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去往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及儿童留在农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深入挖掘农村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浙江省决定兴建农村文化礼堂,临安市在2012年率先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首批建成50个文化堂,2020年新建农村文化礼堂7家。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农民的参与,借助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平台让乡风文明更好的建发展。

2 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的了解乡风文明建设,在说明农村文化礼堂发挥的作用外我们还要了解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

乡风是指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习性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精神风貌。《辞海》中对“文明”一词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

郑炀和在《论乡村精英与乡风文明建设-从权威与秩序的视角》中提到乡风文明就是指农民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相信科学与重视文明的风气;马雄贵在《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提到乡风文明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传统的农村文化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本文所说的乡风文明建设是指农村地区的道的关系状态、社会道德风气移风易俗建设方面。

3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 临安市农村文化礼堂基本情况

临安市地处浙江的西北部,东临杭州西接黄山,土地面积3 126.8 m2,其中山地丘陵占到65.6%,森林覆盖率达到76%,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市,现在临安户籍人口超过52.7万,其中农业人口41.6万人,占总人口的78.9%。

临安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内容包括:两堂、五廊、五活动,简称“二五五”,“两堂”包括礼堂和学堂,“五廊”包括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五活动”就是传承文化的文艺活动、弘扬正气的评选活动、民众参与的议事活动、便民惠民的志愿活动、提高人气的大众活动。运作模式为“两主、三重视、三支撑”,“两主”就是村委会发挥主导作用,以村为主体进行建设。“三重视”就是重视本土特色、重视规划设计及审核、重视后续建设进程的考核。“三支撑”就是人才支撑、资金支撑、团队支撑。2012—2020年间全区累计建设的农村文化礼堂共有270座。临安市注重挖掘整合农村文化,创造村歌、村训,设立行政村标志,建设农村“精神家园”举办各类人物评选与先进事迹活动,成立网上文化礼堂。

3.2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2.1 推进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就是把落后的风俗习惯,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加以去除。我国的农村风俗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形成规定,大多数都是村民自己约定俗成的,目前在偏僻的农村发展地区仍有一些落后的文化,所以要进行移风易俗活动。临安市22对新人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集体婚礼,没有酒席,整场婚礼简单。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有利于村民摒弃传统的习俗,学习新的观念。

3.2.2 调解人际关系。乡风文明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乡村邻里关系至关重要。邻里关系的和谐也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标准,通过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村民之间的沟通逐步增强,村民之间更加团结。临安市通过举办春晚,组织村民进行文艺演出,使村民之间更加团结,有利于提升农村文明风气。

3.2.3 传承家风。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作用,临安市通过举办家风座谈会,好家风演讲比赛,使村民对家风有一个了解,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临安市的农村文化礼堂通过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平台可以有效的弘扬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 问题

虽然临安市的农村文化礼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使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将优良的乡风更好地传承下去。也面临着缺乏文娱活动、村民自治不够健全、传统陋习仍然影响人们生活的现象。

4.1 文娱活动开展不够

农民主要是参加一些公益的文娱活动,文娱活动举办的次数有限,每次仅仅局限在看电影、节假日举行娱乐活动,农民从中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农民自身对文化的需求,再者农民一般是通过自发组织进行文娱活动,农民的文化活动虽然比之以前有较大的提升,但是活动种类不丰富,农民失去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4.2 村规民约不健全

村规民约也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一部分,村规民约在古代就存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村规民约才的得以重新发展。由于村规民约没有有效的依据,遵守全靠自觉,这也造成只有村规民约完善,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才有意义。从历史来看,所谓的村规民约更多是法制不完善形态下,农村社会对社会管理的一种补充。在当今社会,村规民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4.3 陈旧陋习依旧存在

农村文化礼堂发挥着推进移风易俗的作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传统陋习依然很难根除,但是红白喜事铺张浪费依然严重。村里赌博有现象依旧存在,村民在农闲时依然愿意选择在家打牌。陋习由于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村民受其影响较深,村民对移风易俗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因此农村文化礼堂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要有一定时间。

5 建议

5.1 提升文娱活动的力度

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可以开展道德讲堂,请一些乡绅、专家来为村民进行家风讲解,让村民了解本地的家风发扬优良品德,可以举办“十佳好婆媳”、“模范家庭”感受好家风、发扬好美德,进行文明家庭选拔活动。运用好乡村活动室,定期进行讲座、培训、普及法律知识,开展群众感兴趣的活动广场舞比赛、体育比赛,增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5.2 强化村民自治的建设进程

村民良好的自治也决定着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程度,村干部可以在农村文化礼堂内设置村民会议场所,让村民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选举优秀村民代表,让优秀代表讲述自己的故事,使村民受到榜样的熏陶。村民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村干部应该定期进行村务公开展示,让村民了解本村的公共信息。

5.3 加强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程度

为了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中央农办、农业农村、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近期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舆论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广泛深入报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事迹,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开展道德讲座。要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利用广播、村里大喇叭、农村大舞台、文化长廊等场地,让村民了解移风易俗的内涵,移风易俗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政府、村民、村干部等不断协作,才能使乡风文明建设更好的进行。

6 结语

通过对临安市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提升村民的精神素养,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我国只有不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才能使乡风文明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在乡风文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可以学习借鉴临安市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学习经验时我们并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本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临安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完善与发展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探究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夜空
升级特色民宿 打造绿色太湖源——访临安市太湖源镇党委书记高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