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东县明德乡水稻产业振兴发展研究报告

2021-12-27赵志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明德优质水稻

赵志龙

(鸡东县明德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鸡西 158227)

1 明德乡基本情况

明德朝鲜族乡位于东经131°30′、北纬45°15′,地处鸡东县东部、穆棱河南岸,距县城38 km。东与密山市接壤,西与下亮子乡毗邻,南与向阳镇搭界,北隔穆棱河与永安镇相望,区域面积60.34 km2。全乡8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耕地面积0.45万hm2,其中水田0.35万hm2,旱田0.1万hm2,农业经济来源主要以水稻种植及相关产业链为主,是鸡东县重要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 明德乡水稻生产优势条件

2.1 土地优势

全乡有水田0.3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近80%。明德乡地处穆棱河冲击平原中下游宽阔地带,地势平坦。耕地土壤以黑壤土为主,多为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宜,土地肥沃,富含氮、磷、钾、硅等植物营养元素,满足了水稻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

2.2 气候优势

明德乡属黑龙江省第2积温带上限地区,和日本北海道纬度接近,年积温2 650~2 700℃左右,热量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较长,小区气候优良,自然灾害天气极少,为水稻生长构成了极好的气候条件。

2.3 灌溉优势

明德乡地处穆棱河与黄泥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灌溉水源充足。0.35万hm2水田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八楞山水库天然水资源,水源地和该水系灌溉流域无任何污染,是天然优质山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优质的灌溉水资源提供了发展绿色食品水稻的重要条件。

2.4 设施优势

2017年以来,结合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及乡村两级投入对明德乡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治理,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田间桥、涵、渠、路实现了标准化配套建设,机电井充足。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水稻稳产高产的根本保障,具备较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5 技术优势

明德乡是朝鲜族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背景及技术基础。从最初的旱育稀植、大中棚育苗、钵育摆栽、平衡施肥等,到现在的标准化钢架大棚育苗、钵形毯状育秧、智能浸种催芽、叶龄指导施肥、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无人机航化等技术模式的应用在县域内一直处于前列。

3 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明德朝鲜族乡依托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坚持发展以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水稻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局面基本形成,产业链相对完整。已打造成以明德大米为主导的水稻产业专业乡镇。目前明德乡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亿元左右,水稻产业己发展成为乡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4 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从近几年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发展趋于平稳,无明显突破性的成效,水稻产业发展己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制约。经过客观评价,反复分析,个人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水稻种植主体积极性不高

目前水稻生产中土地流转、雇工、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普遍较高,加上近几年稻米市场价格维持低位运行,水稻种植效益较低,导致水稻种植主体发展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4.2 生产经营主体重规模轻技术

目前,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水稻种植经营主体有些过度依赖扩大种植规模来实现增收,对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挖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潜力实现增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高产优质高效主推技术模式不易大规模应用。

4.3 特色种植模式规模小

实践证明特色水稻种植模式将是优质大米打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明德乡从2016年开始发展水稻综合种养模式,依托红火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稻田养蟹,虽坚持到现在每年都有一定的面积,但规模较小,未形成对全乡的有效带动,未发展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4.4 农产品加工业急需振兴

明德乡现有水稻加工企业8家,均为个人企业,导致农产品加工业不能实现整合,不易实现报团发展,并且个别水稻加工企业因经济实力较弱,在设备更新及仓储扩容上存在困难。

4.5 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产品品质优势

明德乡现有稻米品种10多个,比较杂乱,未充分利用上明德大米的品质优势开发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5 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明德乡的实际状况,从做大做强水稻产业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两基地一中心”发展举措为抓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发展。“两基地一中心”即: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绿色水稻示范基地以及规模化粮食贸易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稻产业,切实加强明德乡水稻产业在全县水稻产业中的比重,根据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大局出发、科学谋划,探寻出今后明德乡水稻产业做大做强的突破口,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水稻产业战略机遇期,结合实际振兴发展。

5.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党员领导干部及群众要深刻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下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而产业兴旺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对于水稻产业发展专业乡镇,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做大做强明德乡水稻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明德乡水稻产业发展做为乡域经济今后发展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

5.2 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明德乡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抓住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扶持政策做大做强明德乡大米加工产业链,重点扶持鸡东县顺发米业有限公司、鸡东县昇隆米业有限公司、鸡东县老郭精制米加工有限公司等龙头型稻米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企业设备更新,仓储扩建。提高稻米加工企业的带动乡域经济发展能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引导小农户以合作入股等方式报团发展水稻产业,让小农户体会到明德水稻产业发展的红利。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主体并存、多种经营类型带动的产业模式。

5.3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目前明德乡水稻生产水平虽处于全县前列,但一些主推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还较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距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具体办法如下。

5.3.1 遴选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根据明德乡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及国家、省、市、县水稻种植相关主推技术,筛选出适合明德乡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今后将重点推进水田小池改大池模式、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叶龄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插前“三带”技术、一喷多防防病增产技术、水稻宽窄行机械化栽培技术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应用普及。

5.3.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微信、新媒体、网络课等方式开展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培训,提高水稻种植主体科技文化素质及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

5.3.3 纳入考核内容。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到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内容及年度考核内容。

5.3.4 建设试验示范田。在各村设立主推技术模式试验示范田,让各水稻种植主体充分认识到新技术模式的优势及效益,从而形成其自觉应用新技术模式的氛围。

5.3.5 争取专项补助。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单纯靠种植主体自觉应用仍受到认识程度及投入成本的制约,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调的方式推广普及,比如水田小池改大池模式、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一喷多防防病增产技术等采取政府给予补助形式更力于推广应用。

5.3.6 发展订单农业。蟹稻等综合种养模式需要水稻加工销售主体采取订单的方式带动普通农户,这样可充分发挥加工销售主体的市场及渠道优势,弥补普通农户的优质农产品与高端市场的断路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双赢,实现对全乡的带动。

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将全面实现水稻种植节本增效,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5.4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明德大米影响力

依托明德乡大米在全县人民心中的良好口碑优势及鸡东大米的地理标识优势,将明德乡水稻发展成全县优质水稻产业发展中心。依托鸡东县顺发米业有限公司的美稻壹品及鸡东县昇隆米业有限公司的北河大米两个重点稻米品牌,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标准来继续提高明德大米影响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明德乡水稻产业振兴。

6 结语

通过找准制约明德乡水稻产业振兴发展的症结所在,通过整体布局规划,我们坚信明德乡水稻产业一定会做大做强。通过水稻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乡一业,通过水稻产业的带动,实现产业兴旺,助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明德优质水稻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谢明德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