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优势技术,促进蚕桑养殖业产业升级

2021-12-27周凤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桑树

周凤霞

(建湖县冈西镇农业农村局,江苏建湖 224700)

0 引言

丝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交易商品,丝绸在我国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丝绸的畅销,沧桑养殖业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蚕桑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而我国的蚕桑养殖业也伴随着现代科技在不断进步,在国际上的一直具有市场及产业的规模优势,但是因蚕桑养殖是一项复杂且相当漫长的产业过程,所以现代蚕桑养殖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发展困境,需要通过现代优势技术的逐步推广,促进蚕桑养殖业可以健康的快速发展升级。

1 蚕桑养殖业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养殖过程风险大

蚕桑养殖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具有完备的成套养殖体系,一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用最勤劳的双手进行着蚕桑养殖,在这发展过程中,蚕桑养殖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流程,但是因蚕桑养殖风险大,虽然发展历史悠久,实际传统的蚕桑养殖缺少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通常是农户作坊式的养殖方式,产量低,风险高,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受内部及外部自然环境及天气等情况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广西玉林地区,因其地域的气候环境位于亚热带,雨量充足,气温较高的特点使其适合桑树的生长,这就很大程度上具有蚕桑养殖的天然优势。玉林的蚕桑养殖具有蚕茧生产次数多,产量大的优势特点。不过,同样也是因为亚热带的气候原因,导致了桑树等病原体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对于蚕桑养殖有着很大疾病传染风险。同时此地带天气经常面临着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此种天气对于传统蚕桑养殖具有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在传统的蚕桑养殖业中,气候等因素既是养殖业的天然优势,但同样也伴随着极大的养殖风险。

1.2 丝绸市场极度依赖出口

我国的丝绸产品及蚕桑制品在世界市场上一直占据着极大的出口份额与生产地位,但是我国的丝绸制品虽然大量出口,可是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定价却缺少实质性的掌控权,我过的丝绸制品只占据着产量优势,并不具备价格及定价优势。尤其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着新冠疫情的肆虐,这对于极度依赖出口的蚕桑养殖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1.3 全球疫情对丝绸及蚕桑养殖的巨大影响

我国的蚕桑养殖制品及丝绸制品极大的依赖出口,且我们在定价及价格方面不具备优势,这就导致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丝绸等制品并不具备产品品牌优势。而这一劣势在全球疫情爆发之后就变得尤为明显。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发,所有的出口产业都面临无法复工复产,产量降低等问题。随后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内蚕桑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复工复产,产量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全球疫情的持续爆发,订单量的减少甚至是无订单的情况持续发生,海外需求在疫情爆发后持续到2021年依然没有很好的气色,这就导致了原本极度依赖出口的蚕桑养殖业销售渠道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现今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全球的疫情也在慢慢持续向好,在后疫情时代,蚕桑养殖业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及后续如何提升产业自身都是蚕桑养殖业现阶段面临的紧要问题。

1.4 蚕桑养殖缺少科技生产与现代化产业模式

蚕桑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蚕桑养殖一直都是农民小作坊的养殖模式占据着更多的市场模式。此种模式虽然有着历史发展作为背书,但是此种模式的产量低下,极度的依赖大量人力的投入,同时还时刻面临着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如何的后疫情时代,如何将科学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形成更好的蚕桑养殖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后疫情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重夺蚕桑养殖业的辉煌成绩。

2 优势技术应用,促进蚕桑养殖业产业升级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对蚕桑养殖业进行有效的产业升级,如大棚蚕桑养殖,科学嫁接大苗移栽法等都是现代科学养蚕的首要手段。在传统养蚕企业及农户中进行大力推广,摆脱传统养蚕的弊端,可以有效规避人力及天气气候等问题带来的养殖风险,提升蚕桑养殖的产量与产能。

2.1 大棚养蚕实用技术

大棚养蚕技术具有投入少,回报率高等优质特点,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养蚕模式的养蚕面积不足等问题,还可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投入,是现阶段农村农户养蚕的首要技术手段。大棚的建造十分容易,对于企业的养殖规模化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大棚的选址较为容易,可选址在路边,田地中,甚至于农户房旁边。在蚕桑养殖季节进行蚕桑养殖,而在冬季时节还可利用大棚来进行蔬菜种植等其他农业活动,即利用了蚕桑养殖业的空窗期,还提高了大棚的使用率,对于农户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养殖方式。大大的节省了农民的投入与人力成本,还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养殖者的收入。

2.2 科学嫁接大苗移栽法

此种大苗移栽法可提升成活率,对于蚕桑养殖业是一次跨越性的技术提升。种植时间选择12月份东伐时进行,选择近根1米的成熟枝条,随剪随种,可以有效的提高成活率。

2.3 桑园内养殖家禽

桑园的选址一般都在山上等地,而在桑园中是要求只种植桑园,避免地面植物的产生,尤其是地面杂草的产生对于桑树的生长及桑叶采摘都会造成影响。而我们可利用桑园的面积大及杂草生长等特点,在桑园内养殖家禽动物,家禽可有效的将桑园内的部分害虫及杂草吃掉,这即解决了家禽养殖的饲料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桑园的除虫除草问题,桑园内养殖的家禽对于圈养的家禽还具有更高的售价,可以说在桑园内合理的饲养家禽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还可环保的养殖桑树与家禽。

2.4 合理安排桑园产业结构

传统的桑园缺少有效的结构管理,经常存在着桑树不合理种植及开采不规范等问题。合理安排桑园的产业结构可以让桑园的产量及管理有着质的提升。对桑园的桑树进行合理栽培,将不同的桑树品种进行合理改造,在相应的夏天季节,对桑树进行外观修剪,使桑树的生长更利于桑叶的生长与采摘。桑树之间的有效距离也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每棵树的采光,有利于桑叶的更好生长,且提升采光率有利用桑叶的质量更好。在桑树的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各种营养元素的补充。在土壤中增加有机物的含量,让土壤的肥力提到更高的档次,对于桑树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日常的除草与浇灌等措施可利用机械设备的合理安排,铺设浇灌管路,可明显的节省浇灌人力,是低投入高回报的典型机械利用。同时在相应季节要对桑树进行及时的除虫喷药处理,如发现有染病的桑树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虫害对整个桑园进行影响,保证桑叶的优质产出。

3 蚕桑养殖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蚕桑养殖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会产生很多的产业副产品,对于此种副产品的合理利用是蚕桑养殖业如何更好的提升产量与产值的重要途径。如前文提到的合理利用大棚在冬季的蔬菜种植、桑园的地面合理养殖家禽等都是蚕桑研制也副产品的合理开发利用,此种利用可有效的将平时农户不起眼的地方进行合理利用,产出更多的产业产值,让产业中每个环节链接到一起,将蚕桑养殖业变成合理的闭环产业。

3.1 蚕沙的入药性及合理利用

蚕沙其实是蚕粪的学名,因为蚕粪的形状像沙子而得名,蚕沙具有多种使用途径,最主要的入药功效是其具有祛风湿、胃化湿等,可主要用于风湿痹症。本草纲目记载: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皮肤顽痹,腹内宿冷,脚软,皮肤顽痹(藏器)。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虽然蚕沙具有入药性,但不是所有的蚕沙都可以入药,入药的部分是幼虫的粪便,幼虫二眠至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进行晒干,祛除泥土及桑叶残留碎屑等杂质,一般为生用。蚕沙的入药性可由养殖户进行合理利用,增加蚕桑养殖的多方面收入。同时蚕沙也可作为生活中的有机肥料进行使用,对于桑园的施肥有着循环利用的好处。

3.2 桑树部分的合理利用

说桑树浑身是宝也不为过,桑叶可以用来饲养蚕,桑根可以用来制作降压的药物,同时还可以用来酿酒、制作桑叶饮料、可以泡茶、还可以制作日化产品等。多种多样的用途使得桑树不是简单的饲养蚕这么简单的一项,合理利用桑树的各个部分,对于桑园养殖业具有着重要意义。桑树的枝条可以用作果胶,人造棉等产品的原料,而桑树的果实可以制作果汁。

4 结语

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蚕桑养殖也面临着全球订单减少,产量产能等降低等现实问题。通过对蚕桑产业的科学养殖技术推广来提高整个蚕桑养殖业的产量与产业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按照传统的蚕桑养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利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升桑园与蚕桑养殖的人力成本节约与投入产出比是现代蚕桑养殖业的主旋律,而对于蚕桑养殖副产品的合理利用可以拓展养殖者的产业收入,也让整个蚕桑养殖业形成合理的闭环产业,不再是简单的蚕桑养殖,在提升了产业的合理性之后也能有效的提升从业者的收入,一举多得,让整个蚕桑养殖业完成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桑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会东县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