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驻镇帮镇扶村推动乡村振兴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

2021-12-27陈建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城乡农村

陈建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100083)

0 引言

广东省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进步,但乡村与城市相比,乡村经济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广东省于2021年6月24日召开有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内容有关新时期乡村发展,应适应城乡发展规律,加快落实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实施,提高农村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目前,广东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为了快速落实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东,本文对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道路选择,不断激发农村要素活力,通过完善政策,破除体制障碍,实现产业融合;明确城乡分工体系,协调城乡平衡发展目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1 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特性

1.1 乡村振兴的内涵解析

乡村振兴是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从文化、经济、教育等多维度实现乡村社会科学治理,可以为人们创造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本文从以下五点详细表述乡村振兴的内涵。

第一,产业兴旺。借助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集约化、组织化管理,实现农村各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活力。第二,生态宜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结构严重破坏现象应采取科学措施改善土壤结构,重建山水林田湖草,为农村居民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乡风文明。重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等发展水平,促进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扬农耕文明。第四,治理有效。应发挥乡村民主自治能力,突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社会活力。第五,生活富裕。大力开展乡村企业,通过为农民创造家乡就业平台,缩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待遇均等,达到全民共同富裕。

1.2 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特性

1.2.1 系统性特征。在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下,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了促使城乡关系平衡发展,要在农村经济重构中发挥部署职能,在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发挥系统性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步,还能实现产业与经济、环境、生活之间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不仅促进新农村建设,还为农村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多维度集成发展,其中包括政府机关人员、农民、外来及返乡人员、各机构合作组织等多方利益主体。

1.2.2 长期性特征。乡村振兴战略采取驻镇帮镇扶村形式,为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强国战略目标,应秉承长期发展理念,避免揠苗助长的短期项目建设思路。

1.2.3 融合性特性。包括城乡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多层面融合发展,促进农民与社会新型经营主体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和效果。

1.2.4 差异性特性。由于广东省农村地区发展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乡村振兴战略应因地制宜,根据每个乡镇发展条件、要素禀赋不同,应有序、科学部署适合各自乡镇、自然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选择

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新时期政治任务,应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政府联合社会机构、各级职能部门应发挥主动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大力创新乡村振兴举措,着眼于巩固脱贫成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好美丽圩镇;因地制宜细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流程,突出政策导向,促进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夯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选择。

2.1 以贫困和衰退为乡村振兴区域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攻坚脱贫,贫困村镇和贫困人口摘掉脱贫帽。广东省作为全国人口基数最大省份,应全面分析贫困区域,并找出经济衰退原因和导致人口贫困的直接因素,开展贫困村帮扶工作,普查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列为重点帮扶其余,发动社会力量实行“万企兴万村”行动。要将生存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历史与现实致贫因素复杂、物质与精神双重贫困,观念与能力双重不足的区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聚焦点。

为了加快推动深度贫困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应了解村、户基本困难并因人施策,对深度贫困区域共性困难统筹解决,补齐地区发展短板;联合地方政府在深度贫困区域创建脱贫攻坚项目,结合社会机构、组织等坚决改善深度贫困区经济发展滞后问题,集中解决深度贫困区域社会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百姓交通、用水、通信等问题,为深度贫困区域建立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深度贫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广东省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存在不平衡,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至经济发达城市务工,导致村庄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乡村衰退迹象明显。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耕作多以老年人、妇女为主体,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功能退化的同时,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为了解决当前乡村衰退现状,应准确分析导致乡村衰退的因素,探寻乡村振兴科学路径,整合地区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以驻镇帮镇扶村为契机,抓住乡村振兴历史机遇,规划和发展资源要素,以政府为核心创新制度和政策准则,促进深度贫困乡村逐步振兴。

2.2 以村庄治理为乡村振兴任务

广东省大规模村庄数量不多,多以人口几十人的小村庄为主,多则几百人。部分村庄外出务工现象较多且近年来呈现空心村现象,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针对目前人口变化形势,应合理布点村庄,以县为单位,加快土地空间重塑,对传统老旧院落改造升级,推进现代农业旅游、新型宜居社区等田园风格综合体社区;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并通过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和生活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生活诉求。为了提高农村居民休闲娱乐,还应合理配置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整治力度,加快农村文明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基层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美丽宜居新村;发挥广东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地域特色的乡镇和美丽村庄,加快产业与乡村快速融合。

广东省应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整体发展战略。根据发展类别划分,第一,发展重点类村庄。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应以此为基础,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吸引本地青壮年留乡创业,通过创新发展,激活现有产业结构,提高乡村活力,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建设宜居宜业村庄,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第二,大力发展城市郊区类村庄。应发挥村庄的天然地域优势,提高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服务、产业及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促使布局规划更加合理。第三,发展特色保护类村庄。发挥历史地域文化特色,将有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等与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整合起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古镇、民族村寨等,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历史文化特色。第四,拆迁撤并类村庄。对地处偏远且衰退严重的村庄,重建价值投入较大、人口少且经济产出比不高、一方水土无法养活这一方人的村庄,应实行撤并处理。

2.3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路径

2.3.1 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构建新型城乡经济体系。实现特色村庄融合景区、服务旅游、特产农业产业园等产品与乡村融合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城乡空间建设,促进人居与产业和谐发展。突破传统发展理念,拓宽农村产业价值链,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利用政策支持,鼓励城市产业移动农村,开辟产业发展空间体系,提升乡村科技、文化、教育等价值,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创建新型商业模式和公共服务平台。

2.3.2 鼓励农村种植业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养殖业大户大力开展养殖品种。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向市场,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形式。为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可以鼓励农户与乡村龙头企业联合发展,组建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政策引导形式促进城市资本流向农村,缩小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提高农村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乡村产业建设和布局规划,推动农村地方经济发展。

2.3.3 根据城乡人口比例,设置科学城乡公共财政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办事效率,推出便民举措,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无障碍转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2.3.4 改善村容村貌,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应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体系,为农村居民构建绿色低碳、创业创新宜居生活空间。

2.4 以激活要素为乡村振兴措施

应通过创新机制和政策支持激活乡村振兴主体,广东省农村优质人才涌向城市现象严重,而农村缺乏吸引城市人才和技术要素的经济体,导致乡村振兴缺乏新型经济主体和技术、人才。广东省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其中部分区域因地形限制难以实施机械化,集体经营性用地占比较少。从资本要素分析,目前社会资本流入乡村路径不通畅,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制约乡村振兴发展。

2.4.1 人才要素。应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开展新型农民教育体系,激活人才要素。建立技术培训机构,以政府为主体,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并建立创业奖励基金等,培养乡村人才,激发人才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学习热情,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鼓励城市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多元激励机制,为乡村引才引智,激活乡村创业动力,保持本乡村土人才不流失。

2.4.2 土地资源。激活土地要素重点应在确权颁证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传体系,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土地分置形式,符合广东省多种规模经营的土地生产形势,促进乡村土地使用率和生产效率。加快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目标,提高乡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化。继续强化乡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治理,避免荒废现象,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运用资产化方式挖掘乡村宅基地使用价值,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要素激活。

2.4.3 资本要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保障,应稳定涉农资金,建立长效机制,整合不同层面、渠道的支农资金,投入驻镇帮镇扶村发展关键环节。制定激励机制,提高社会资本活力涌向农村发展。应向地方政府申请财政奖补、贴息政策,对长期在乡村投资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或配套项目投入,推广特许农业项目,提高地方经济增长。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金融企业发行金融债券,激发乡村金融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防范涉农贷款风险波及乡村,并建立乡村振兴专项发展基金,解决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

2.5 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和实施离不开乡村居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也是利益主体。广东省目前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占比低,整体乡村发展薄弱,集体经济自身发展不利已经严重制约乡村经济发挥在那,因此,应全面复苏集体经济建设,重构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深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农村居民意愿为中心,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发展较好区域应总结经验,根据各地区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实现股份化资产政策,农民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占有或有偿退出,充分享有集体资产股份权益。为了便于后续科学管理,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的资产收益应按照相应分配标准由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建立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探索符合广东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科学路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发展集体经济夯实基础。

由于广东省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应加大财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投入力度,注入启动资金,撬动资本市场盘活集体经济。鼓励集体经济企业创新发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经营形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开源节流,提高农村地区土地增值收益。农村集体经济应创建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股权入股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盘活林木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实现多重形式产业业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符合了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不仅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方面大力发展,颠覆了传统农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社会教育卫生服务水平,构建了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特性。

广东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多,由于自身地域特点,乡村振兴战略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进行自身特殊性道路选择。首先,应科学规划乡村振兴目标。按照驻镇帮镇扶村具体计划,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完善引导和约束机制,让群众参与具体振兴内容。其次,乡村振兴应有序推定。因地制宜,将乡村衰退严重区域列为重点,遵循生产可行性。再次,重视乡村治理成果。面对乡村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特点,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员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人民群众思想教育水平,增强农民责任意识。最后,振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工作队伍,提高大学生村官招聘力度,引导大学生回村振兴家乡,吸引年轻人才务农,振兴和传承家乡文化。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