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调“三道两路”宁心神治疗失眠理论探微

2021-12-05李尚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壮医卫气营卫

李尚武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2200)

0 引言

“三道两路”理论[1]是壮医的核心理论,“三道”即“气道、谷道、水道”,“气道”是人体之气与自然界气体交换的通道,肺为其调节的枢纽脏腑,主调节周身气机宣降;“谷道”是饮食物消化吸收和糟粕排泄的通道,脾胃为其调节的枢纽脏腑;“水道”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通道,肾和膀胱为其调节的枢纽脏腑;“两路”即“龙路、火路”,“龙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通路,心为其调节的枢纽脏腑;“火路”是对外界反应刺激做出反应的通路,脑为其调节的枢纽脏腑。“三道”通过“两路”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阴阳平衡,三气同步的健康状态,若通路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人体便会产生相应的病变。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的关键病机是心神失养或受扰,主要的病变脏腑虽在心,但与脾、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壮医学认为导致失眠心神不宁的原因,可归属于“三道两路”失调的范畴,并与机体的阴阳失调、三气同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畅“三道两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和三气同步状态,可以治疗失眠,这与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有着相似之处。导师王平教授根据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失眠病因复杂多样,心神不宁贯穿失眠始终[2-3]。“三道两路”失和易扰动心神致失眠。

1 “三道两路”失和扰心神

1.1 “三道”失和

肺为“气道”的调节脏腑,肺主气主治节的功能受到影响,营卫之气运行受扰,导致卫气夜晚久留于阴,不能出于阳,精神亢奋以致失眠。脾胃是“谷道”的调节脏腑,“谷道”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不能将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气血津液生化乏源,“龙路”无充足营养物质,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另《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可见脾胃不和,痰湿食滞扰心均能导致失眠的发生,此两者均是通过影响“谷道”而致失眠发生。肾为调节“水道”的枢纽脏腑,水道不畅,全身水液代谢不畅,肾水上滋心阴不畅,易致心火亢盛,心神受扰出现失眠。

1.2 “龙路”失和

“龙路”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通路,心为调节“龙路”的枢纽脏腑,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及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心虽为调节脏腑,也需“龙路”中的血液滋养,若心的功能失调,或心血不足,或心火旺盛,或心气推动无力,或邪气阻滞,均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龙路”不畅,不能滋养心神,导致失眠的发生;另心主神,心的病变或是“龙路”的不畅可直接扰动心神而致失眠的发生。

2 通调“三道两路”宁心神

2.1 调“谷道”宁心神

“谷道”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失眠;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心神受扰而失眠。调畅“谷道”,生成气血的脏腑和运行气血的通道功能正常发挥,精气血津液正常化生,通过“龙路”输送至心,心血充足,心神得养,失眠得以缓解。“谷道”通畅,脾胃可化湿降浊,痰湿食滞不复存在,心神不受扰动,失眠缓解。如《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谷道”通畅,机体得以滋养,抗邪能力提升,白天卫气正常卫于外,夜间正常入于阴分,营卫运行如常,则失眠不作。治疗此型失眠一般从调理脾胃入手。陈辉[4]等人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失调、心神失养证型失眠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邹婷婷[5]等认为脾胃失调与失眠密切相关,并阐述了针灸疗法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运用与合理性。覃甘梅[6]等运用壮药龙眼肉、田七、千斤拔,泰药决明子、莲子心制成壮泰养心安神散,运用穴位贴敷法将其贴敷在具有调理脾胃、养心安神功能的穴位上治疗失眠,取得良好疗效。以上治疗失眠的中药、针与壮医穴位贴敷,均能调理脾胃(“谷道”)养心神治疗失眠。

2.2 调“龙路”宁心神

“龙路”不畅,不能滋养心神,而致失眠的发生。《灵枢·本神》中提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心神安宁,则魂能藏寐,人能够正常睡眠而不出现失眠。“龙路”通畅,人体的血液正常循环,进而滋养脏腑,心得血养,心藏神功能正常,心藏神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输布,滋养心神。李慧朋[7]等人用壮医特色养心安神穴位贴敷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穴位贴敷壮药以安神养心药为主,主要是龙眼肉、田七、千斤拔。调“龙路”宁心神治疗失眠可选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药物,心神得养,“龙路”得通,失眠自愈。

2.3 调“水道”宁心神

“水道”失和,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旺盛,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受扰而失眠。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二》中提到“是以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成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灵枢·邪客》中明确提出了对阴虚失眠的治法:“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范郁山[8]根据“睡眠由心神所主, 神安需要依赖阴血充养, 阳气充和, 心肾相济,阴阳平衡”的思想利用针罐与壮医药线点灸的方法治疗30例阴虚火旺失眠患者,有效率达93%。李秀娟[9]等人利用壮医针刺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临床观察中,针刺除取安眠穴外,同时选取壮医认为是全身气血汇聚地点的脐部,交通心肾,疏通“三道两路”滋养心神治疗失眠。肾阴得滋,心神得养,“水道”通畅失眠不作。

2.4 调“气道”宁心神

“气道”不和,营卫之气运行失常,卫气夜晚久留于阴,不能出于阳,营卫之气运行失常,精神亢奋而失眠。《灵枢·邪客》提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云:“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肠胃大则卫气留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金匮要略》中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正是取其调和营卫之法,后世治疗失眠的酸枣仁汤、温胆汤中均蕴藏有调节营卫之行,补益营卫之气的思想。另《医宗必读·不得卧》总结了失眠发生的五大原因,气虚则是其中之一,《黄帝内经》:“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此型失眠,元气亏虚是基础,心神失养是关键,治疗注重培补元气养心神[10-12]。元气生于先天,充于后天,分元阴元阳,治疗上需注重补益脾肾。“气道”宣降如常,营卫运行循道,元气充足养神,则失眠不作。

3 小结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首见于1996年黄汉儒[13]发表的文章《壮医理论体系概述》。“气道、谷道、水道”分居于人体的上中下三部,对应着天、人、地三部,“三道”通过“两路”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整体,通畅“三道两路”,从整体出发,机体处于三气同步状态,则疾病不生。本文用“三道两路”理论部分观点阐述失眠与心神不宁之间的联系,列举了通调“三道两路”养心神治失眠的案例,说明“三道两路”不畅可导致失眠发生,调和相应的病变“道路”可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神不宁贯穿始终,临证治疗时需注重辨证论治的运用,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在解释失眠发生,指导失眠治疗方面是相通的。壮医“三道两路”理论不仅与中医理论具有相通性,同时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其与中医学相关理论的对比与探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后期在治疗失眠患者时可借鉴文中提到的壮医特色疗法,这不仅有利于失眠患者治疗多样性的选择,也利于医者对失眠诊治的认识。

猜你喜欢

壮医卫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