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格瓦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观论析

2021-11-25徐小涵

创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格瓦拉异化古巴

徐小涵

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阿根廷,1967年10月9日逝世于玻利维亚,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他是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社会主义古巴、古巴革命武装力量和古巴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及领导人,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从1959年进驻古巴首都“哈瓦那”成为古巴公民起,到1965年辞去一切职务“神秘失踪”,作为古巴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以及政治组织核心人物,格瓦拉在古巴新政府建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期间,针对古巴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建设问题,提出了缔造“新人”的建设思想,即以缔造“新人”作为迈向共产主义的必要原则。“新人”作为格瓦拉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纲领,是格瓦拉革命人文主义的试金石和核心驱动思想,如今,在研究其政治、经济思想时,离不开对这个主题的分析与探讨。

一、切·格瓦拉“新人”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956年至1961年期间,在推动古巴从一个半殖民地、不发达国家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独立国家的过程中,格瓦拉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格瓦拉认为,集中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存在方式和显著特征,该计划旨在通过人的调控,实现指导经济走向这一目标:在共产主义社会框架内争取人的全面解放。计划应该有机统一两个要素:“一是为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调控创造物质基础;二是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即缔造一个‘新人’。这是一个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不容忽视的原则。”①CARLOS TABLADA.Che Guevara: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M].Sydney, Australia: Pathfinder/Pacific and Asia, 1989: 90.

格瓦拉首次提到了“新人”概念是在革命胜利后的一年。1960年8月,格瓦拉在一次对古巴医务工作者的演讲中,号召人民消除旧时代的影响,使自己成为革命车轮上有觉悟、有特点、幸福的齿轮。②王福应.切·格瓦拉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66.1961年,格瓦拉身兼数职,他支持卡斯特罗的土地改革政策,短期内在古巴完成了国有化。为迅速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摆脱对食用糖的传统依赖,格瓦拉大力推行农业多样化经营,制订并实施了快速迈向工业化的宏伟计划。然而,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弊端很快显现了出来。外汇收支严重失衡,加上美国的经济封锁和武装介入,古巴的工业化面临国内和国际的多重阻碍。1962年3月,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卡斯特罗宣布实行食品配置额度。严重的经济困难日益加剧着人民的不满情绪。由此,古巴国内学者就古巴经济领域出现的严重困难展开了一系列的公开辩论。辩论内容涉及计划经济、预算体制、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与价值规律等方面。以罗德里格斯(Rodríguez)为首的“格瓦拉体制”的反对者认为,物质刺激以及企业的部分自主权在过渡期的社会主义社会对经济发展仍然重要。格瓦拉通过《银行、信贷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计划及其意义》《关于价值观》《关于财政预算制度》等一系列文章以及讲话进行了辩驳,他虽然承认在推行工业化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存在问题,但仍然坚持在古巴实行经济集中制原则,强调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反对让渡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认为过渡强调“物质刺激”的主张会使私有制观念抬头。格瓦拉的对策是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给予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出发点的“精神鼓励”。这场经济论战一直持续到1965年,格瓦拉在这场论战中所持的观点,是格瓦拉“新人”观的雏形,已经蕴含了“新人”观的基本思想。

1965年3月12日,格瓦拉在乌拉圭蒙德维地亚《前进》周刊发表了《古巴的社会主义与人》(又称《给基哈诺的信》),其出发点是从人类的最终解放来思考,批判了资本主义代言人所宣称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国家而否定个人”观点。《古巴的社会主义与人》作为一篇纲领性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包括为什么要创造21世纪的“新人”以及怎样在古巴缔造21世纪的“新人”等问题。格瓦拉以批判资本主义英雄史观的角度切入,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阶级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和欺骗,指出了看不见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把异化的个人束缚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在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他开始思考:相对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说,经济不发达的古巴要建设社会主义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此外,格瓦拉认为当时的古巴处于共产主义的首个过渡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要认清所处的初级阶段并研究这个时期的特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经济政策。这个时期要建设共产主义,要在建造物质基础的同时不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缔造“新人”。

“新人”观一直影响着格瓦拉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格瓦拉认为,“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和经济发展动力的正确选择,不仅可以影响意识,而且为人类的转变提供了最好的可能性”①CARLOS TABLADA.Che Guevara: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M].Sydney,Australia: Pathfinder/Pacific and Asia, 1989: 222.。这就是为什么他制定了一个基于“新人”思想的三大物质基础体系:按劳分配的工资体系、重视“精神鼓励”的激励机制和集中计划的预算财政制度。

二、切·格瓦拉“新人”观的具体内涵

“新人”观是“格瓦拉主义”关于建设国家的核心内容。切·格瓦拉是古巴义务劳动的发起人,而他的义务劳动概念是培育“新人”思想的具体体现。革命的目的是摆脱异化,走向自由,义务劳动是人摆脱异化的重要方法和衡量标准。格瓦拉的新人观实质上是以个人拥有权力和自由为前提,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先锋队为开拓者;国家制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革命法律和制度,克服了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成先锋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人民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义务劳动教育下塑造新思想,逐步在义务劳动过程中解放自我,摆脱了异化,取得不同于虚假的资本主义的真正的自由。

(一)重视“精神鼓励”,适当利用“物质刺激”

格瓦拉认为,“新人”的缔造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社会生产关系和是否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古巴革命胜利后,随着新的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国内经济建设的展开,格瓦拉发现新社会仍然有许多与自己理想社会不吻合的地方,包括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及外交官员都盛行奢侈之风和享乐主义,社会主义官僚机制下的权力行使面临着不可抗拒的腐败风险,这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本身就不符。缓慢而复杂的意识形态转变带来了物质资料生产与传统意识的矛盾。在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形成精神鼓励的社会机制是意识形态的任务,也是根本性的结构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主义必须创造自己的激励制度,自己的改革机制。格瓦拉最初排斥依赖“物质刺激”并坚持“精神鼓励”的原则,认为劳动工人的积极工作不应该为了物质利益作打算,主张对优秀劳动者颁发奖章和给予鼓励。工业部提倡重视“物质刺激”的经济学者也曾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切·格瓦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表述:“我不否认物质激励的客观需要,虽然我们不愿意把物质激励作为主要的杠杆,它来自资本主义,是注定要在社会主义下灭亡的”①GUEVARA.Che Guevara and the cuban revolution[M].Sydney, Australia: Pathfinder/Pacific and Asia, 1963: 213.,“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杠杆,而是作为一种我们不得不使用的杠杆,一种旧社会的残存物”②GUEVARA.Reuniones bimestrales del Ministerio de Indu- strias en las que participaban los directores deempresas[J].EI Che en la revolucion cubana, 1963(6): 388.,“我们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激励。我们认为,物质激励应该下降,直到它们在无阶级社会中消失”③GUEVARA.Entrevista con visitantes latinoamericanos(In- terview with Latin American visitors)[J].El Che en la revolucion cubana, 1963(4): 482.。到了1964年,随着辩论的深入,格瓦拉部分接受了“物质刺激”的必要性,承认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找到一个平衡。“正确地选择动员群众的工具十分重要,这种工具基本上应该是精神上的,同时不要忘记正确地利用物质刺激,道德是社会性的物质刺激。”④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9.格瓦拉认为平衡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的这个过程应该更多地指向使物质激励失效的路径,制定一项精神鼓励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拒绝物质激励。其目的是减少物质的业务领域,并通过密集的意识形态工作来做到这一点,而不是通过官僚手段去控制。⑤CARLOS TABLADA.Che Guevara: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M].Sydney,Australia: Pathfinder/Pacific and Asia, 1989: 193.

(二)发挥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作用

要如何使“精神鼓励”有效贯彻落实到社会观念和实践中,格瓦拉认为需要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作用。“在极端危险的时刻,加强精神鼓励是容易做到的,要把这个保持下去,就必须发展一种使良好的品质达到新的范畴的觉悟。整个社会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学校。”①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6.格瓦拉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具有个体的人和集体的人的双重身份,现在的人是“未完成的”,必须进行不断的教育改造使其成为“新的人”。这个改造的过程也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社会以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起作用,另一方面是人自愿自觉的自我教育。他还提出了社会学校的观念,并对其怎么教育人民进行了阐释。资本主义的教育是强制性地对人民灌输其意识形态,合理化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固化了阶级,而社会主义的直接教育本身就是正确的、没有通过虚假掩饰的,需要教育部和党的机关对其进行宣传。可见,格瓦拉所说的社会直接教育指的是牢牢把握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从而认清楚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格瓦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不仅是打败反动阶级,也是给胜利阶级的社会压力。这个压力是当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接受了直接教育,形成了新的习惯和态度后,群众之间会产生间接教育,对还未教育好的人施加压力,这同样符合他的先锋引领群众的思想。除了社会教育,还有自我教育在起作用。“个人不断地受到社会的影响,觉察到自己对这个社会并不完全适应,在间接教育这一压力的影响下,他设法使自己适应一个他觉得是正确的局面。”②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M].Havana, Cuba: Book Institute/Havana, 1967: 25.而在此之前,由于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发展得不完全,个人没有对自己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要求。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个人也不是孤独地朝着迷茫的目标前行,而是有先锋队的指引,互相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在双重教育下,越来越多人会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前进动力的一分子,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建设中。

(三)保持先锋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格瓦拉论证了为什么资本主义无法进行真正的社会革命,也无法真正地与人民群众联系,因为异化的个人被价值规律相连,看不见的资本主义的规律对生活的各方面起作用,规定着生活的道路与目标,人民的幻想最终会因为资本主义本质的残酷现实而破灭。

格瓦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觉悟的不充分性和不完全性,将人民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先进团体即先锋,另一个是群众。先进集团产生于群众之中,发生了质变,在意识形态上比群众先进,使他们能以先锋的身份去作牺牲。群众对新事物有认识,但认识仍处于量变的过程,需要对他们加以鼓励和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格瓦拉认为革命必须依托群众,具有革命经验的人,才更能理解集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群众与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③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10.

格瓦拉认为青年共产主义者联盟一定是所有运动的先锋,是第一个愿意为革命牺牲的人,一个年轻的党员要具有共产党的荣誉:具有批判精神、牺牲精神、榜样力量、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特点。④ERNESTO GUEVARA, Qué debe ser un joven comunista,Fragmentos del discurso que pronunciara en el segundo aniversario de la integración de las Organizaciones Juveniles[EB/OL].https://www.pcc.cu/noticias/que-debe-ser-un-jovencomunista.要成为群众性的党,党对群众负有教育工作和引导工作的任务,作为先锋组织,党的干部必须成为勤劳与牺牲的榜样,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完成建设中的任务、消灭阶级敌人和腐朽落后的旧事物、与帝国主义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并把这些行动贯彻到群众中去。同时,以整个美洲大陆为视角,古巴也是美洲大陆的革命先锋,古巴会作出牺牲,向拉丁美洲的群众指引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革命的先锋具有强大的正义感、牺牲精神、人道主义,人民群众也是被这样教育的。“先锋的发展是一项不能拖延的任务,与先锋观念紧密相连的是牺牲能力,应该引导他们沿着先锋之路前进。”①ERNESTO CHE GUEVARA, The Cadres: Backbone of the Revolution, Cuba Socialista[EB/OL].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guevara/1962/09/misc/x01.htm.

自古巴革命胜利以后,人民群众的地位就提到了中心的位置,资本主义批判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压倒个人”②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M].Havana, Cuba: Book Institute/Havana, 1967: 15-16.,却不能理解古巴的社会主义领导人之所以被人民信任和追随的原因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充分代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格瓦拉对资本主义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现在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说明杰出人物与群众的关系时,格瓦拉再次指明了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菲德尔作为杰出人物领导革命,但是,有相当一批革命者沿着这位最高领袖的方向发展,有大批群众跟随着他们,群众之所以依赖他们,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群众的愿望。正如他在文章中指出群众的地位:“群众参加了土地改革和管理国营企业的艰巨工作;经历了吉隆滩英勇的斗争(Invasión de Playa Girón);在反对各种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武装起来的匪帮斗争中受到的锻炼;在十月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中经历了当代最重大的一次关卡,而且今天继续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工作。”③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4.

(四)摆脱异化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格瓦拉缔造“新人”的目的是摆脱异化,摆脱异化的具体表现是通过解放了的劳动来恢复人的天性,通过文化和艺术来表现人本身的人类地位。④GUEVARA.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16.这里的异化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异化观中的异化劳动:“劳动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51.切·格瓦拉认为:“如果我们仅仅成为商品和原材料的生产者,而不同时成为人的生产者,我们就不能胜任工作。”⑥GUEVARA.Discurso pronunciado en la clausura del Semanario La Juventud y la Revolucion[M].El Che en la reoolucion cubann, 1964(5): 150.所以,他认为要不仅与贫困更与人性的异化作斗争,也不认可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基础的“经济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一个基本目的是消除个人利益的因素,并从人们的心理上找到发展的动力,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分配的方法,而是一种革命的生活方式。⑦MICHAEL LöWY, The Marxism of Che Guevara, Philosophy, Economics, Revolutionary Warfare[M].Monthly Review Press,1973: 15.“新人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辩证地否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体的人,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只会变成一个异化的‘人类共同体’,或者通过帝国主义的运作,成为一个‘食肉动物’,因为资产阶级社会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通过打败别人才能获得成功。在这个社会里,客观地、必然地、不可避免地,无论有什么‘善意’,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其他人,人都是人的敌人。”①GUEVARA, Colonialism Is Doomed[M].MIT Press, 1970: 339.在“新人”应该如何摆脱异化?切·格瓦拉的回答是:劳动必须具有新的地位。②GUEVARA, Socialism and Men in Cuba and Other Works[M].[S.l.]: The Layston Press, 1968: 13.具体来说,是建立起一个以个人履行社会义务的情况来分配的制度,生产资料属于社会,机关只是义务劳动的载体。“我们的目标是让个体感受到自愿劳动的需要,既出于内部动机,也出于社会压力,这两者必须携手并进。这种压力应该有助于个人意识到义务劳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这仅仅是道德上的压力,那么,无论好坏,这只是使人们知道人类的异化永久化了。因为义务劳动是来自于人的内在,是新的,是自由地完成的,人不再是工作的奴隶。”③GUEVARA, Reuniones bimestrales del Ministerio de Indu- strias en las que participaban los directores deempresas[J].EI Che en la revolucion cubana, 1964(6): 563.人在劳动中理解创造的伟大;为反映他存在的共同生活作出贡献;意味着履行他的社会义务;解放人的思想和人本身。“新人”必须是一个在自己劳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人,一旦异化的枷锁被打破,他“将完全意识到他的社会存在,这等同于他作为一个人的完全实现”④GUEVARA, Revolution and Underdevelopment [M].Selected Works, 1965: 50-51.。这种义务劳动要一方面与技术发展相结合,为更大的自由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与自愿劳动相结合,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64.格瓦拉认为共产主义的工作态度在于个人思想上的变化,这有一个长期的路要走,这个朝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的,变化是缓慢的,中间可能会出现停顿和倒退。⑥GUEVARA, Discurso pronunciado en la clausura del Semanario La Juventud y la Revolucion[M].El Che en la reoolucion cubann, 1964(5): 147.

三、切·格瓦拉“新人”观的理论评价和现实意义

格瓦拉的“新人”思想是在人民的高道德标准和高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格瓦拉的“新人”观并不仅是简单的理论口号,而是亲身实践这一信条,他把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核心,极力摆脱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也认识到人民的社会觉悟发展还不够,“新人”观的实施过于理想化,这使得格瓦拉在古巴经济建设期间的改革功绩并不明显。就人民的接受程度来说,古巴人民的精神面貌虽然一度发生了改观,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初期的激情昂扬的场面,但很快又恢复到了常态,他的精神鼓励只会在少数精英分子中产生共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身体力行这样的思想道德觉悟;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格瓦拉认为,保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就会使资产阶级生产的社会关系永久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习惯和动机永久化。格瓦拉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认识,使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采取改革意识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人文革命立场。⑦CARLOS TABLADA.Che Guevara: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M].Sydney, Australia: Pathfinder/Pacific and Asia, 1989: 217.在格瓦拉体制下,社会经济客观规律要次于“新人”文化的形成。社会意识和教育在新社会的建设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其客观规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然而,根据格瓦拉在《社会主义计划的意义》的观点,社会意识和社会教育应该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希望在我们的预算财政制度能指出未来,朝向更好的社会意识发展,并通过社会意识发展生产力。”①RAFAEL MARTINEZ.Che Guevara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M].Revolutionary Democracy, 2005(11): 1.在格瓦拉体制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不是上层建筑的真正引擎,相反,意识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源泉。格瓦拉的理想主义在政治经济学部分变成了唯意志主义:“共产主义是发生在意识中的现象,它不是通过跳跃,改变生产方式或生产力之间的对抗来实现的,它必须在人身上发展。因此,个人和集体教育与共产主义是不可分割的。”②GUEVARA, Apuntes críticos a la economía política[M].Editorial Ciencias Sociales, La Habana, 2006.古巴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经历充满了因缺乏经验而犯的错误,有人评价格瓦拉的“新人”思想属于浪漫乌托邦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但乌托邦不是设想一个“新人”的可能性,而是相信永恒不变“人性”。对格瓦拉来说,共产主义根本不是一种建立在人作为人的善良基础上的乌托邦制度,而是他通过古巴革命的具体经验瞥见的一种客观可能性。③MICHAEL LöWY, The Marxism of Che Guevara, Philosophy, Economics, Revolutionary Warfare[M].Monthly Review Press,1973: 19.共产主义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异化的个人、异化的社会相对照的社会形态,不仅是社会性质和制度的改变,更是共产主义社会下的每一个个体从内而外的改变,是人类完全的解放。不管怎样,格瓦拉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和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都不可能抹去。革命后,古巴社会消除了文盲和失业问题,古巴人民的生活生活水平相比革命前有显著提高,古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在这个过渡时期,“新人”思想指导下的经济建设方式可能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方面伤害了部分个人的利益,但牺牲是有必要的。④WILLIAM STODDEN, Chronology of The Economic Ministry of Comrade Guevara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Cuba[EB/OL].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guevara/biography/econ-ministry.htm.

格瓦拉在“新人”观中提出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主义原则无疑也启发了其他新先锋组织,帮助他们超越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保守主义和对资产阶级体制的被动适应。他所提供的共产主义新模式,也许对资产阶级来说,仅仅代表一个乌托邦式浪漫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对未来的理想。不过是对没有官僚和士兵的“乐园”、对拯救世界的幼稚幻想。然而,欧洲和美国的“新左派”,拒绝劳工主义、官僚主义和消费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无疑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承认了格瓦拉的思想。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当苏联在生产和消费水平上赶上美国时,共产主义在西方将变得富有吸引力,然而格瓦拉却认为共产主义远远不只是一种新的分配方式,它必须是一种文明的对比模型,一个新的社会、文化和道德的世界。因此,这不是一个与私有化的资产阶级社会在资本主义的“游戏世界”中竞争的问题,而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的问题。⑤MICHAEL LöWY, The Marxism of Che Guevara, Philosophy, Economics, Revolutionary Warfare[M].Monthly Review Press,1973: 110.这就是为什么六七十年代正在向社会主义转型的经济不发达国家,如古巴、越南、中国等,通过不同的道路来创建一个新的社会和新的人,从而更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潜力的原因。

尽管格瓦拉的思想是建立在古巴和拉丁美洲的经验基础上的,但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这就是他的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诸多反响的原因。在格瓦拉逝世的50多年后,格瓦拉的“新人”思想依旧具有诸多借鉴价值。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培养什么人”是历史的、发展的,不是抽象的、静止的。因此,“培养什么人”必然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要根据具体的时代要求,培养能够推动时代发展、完成时代使命的人。①顾世春.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光明日报,2019-10-21.格瓦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逻辑延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经验与教训。在历史上,我们党提出过多种育人目标,如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6.干部队伍建设标准。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新人应具备“努力去实现人民的利益,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而英勇献身”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6.等素质作了新的概括,以及“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等。格瓦拉的“新人”思想与我国历史上提出育人方针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先锋与人民的观点上,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中国共产党同样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奉献牺牲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⑦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http://www.12371.cn/special/zggcdzc/zggcdzcqw/.在教育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http://news.12371.cn/2013/08/21/ARTI1377027196674576.shtml.,“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⑩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9-11-06.。在新时代,培育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新人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表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为20世纪60年代风云一时的社会思潮,格瓦拉主义孕育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切·格瓦拉的“新人”观作为“格瓦拉主义”中社会主义革命论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的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解放是一致的。②邵鹏.切·格瓦拉思潮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 2014(06): 106-110.同样是塑造社会价值观,格瓦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人民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等思想,与我们党的理念是相似的。作为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作为一个勇于牺牲、勇于革命的实践者,在利益取向和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的今天,格瓦拉的思想仍然是人类进步的思想宝库,仍然可以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旗帜和榜样力量。正如菲德尔·卡斯特罗所说:“切留给我们的是他的性格、意志、坚强、工作精神,切的榜样是我们人民理想的典范。”③FIDEL CASTRO, David Deutschmann.Che: A Memoir by Fidel Castro[M].OCEAN BOOKS, 1994: 89.

猜你喜欢

格瓦拉异化古巴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把他放心里”:古巴人的切·格瓦拉
重走“格瓦拉之路”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古巴经济衰退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