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法治探索

2021-11-25吉龙华李剑文李帆涛

创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清政府陈独秀民主

吉龙华 李剑文 李帆涛

20世纪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发生了影响中国社会、国家走向、命运的三件大事。即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和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这三件大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面貌,深刻地、持久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状况。

一、辛亥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民主观的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1850年洪秀全的太平军起义创建太平天国,时间长达11年。内忧外侵,清政府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为了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起洋务运动;然而,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坚船利炮”的梦想破灭,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显露无遗。政治制度的变革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的危机造成统治的危机,不得不在政体上进行君主立宪的变革,但是,从1898年开始的戊戌变法仅仅经过103天即被昏庸无知、自私的慈禧扼杀,“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信条成为专制主维护其统治合法性的依据。1900年,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涌进北京,不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此后义和团被镇压。不少仁人志士看到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极其野蛮愚昧而又残暴,通过和平改良的道路不可能使其顺应世界潮流、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转向革命,孙中山正是从一个改良主义者转为一个革命者的,他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取得成功。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即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袁世凯还不满足总统的权力,以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人民素质低下为借口,1915年废共和为帝制,但辛亥革命的一个最大成果是“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81天即被迫撤销,后来的张勋复辟也是这个下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中国堕入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民族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以来最迫切的问题。洋务运动的自强、君主立宪的变革都没有摆脱“挨打”的状态,但是它让有识之士觉醒,有机会“睁眼看世界”,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不仅有“坚船利炮”,还有宪法法治制度、先进的管理制度。清政府在工业革命兴起,千年没有碰到的形势下,仍然抱残守缺以维护其专制统治,不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就不能解救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苦难。辛亥革命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朝代的更迭循环,它试图从制度上进行变革,其形式的意义多于实质,影响了全社会的观念。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这也给思想和政治自由带来了巨大的空间。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从1911年至1914年,中国出现了386个政党等政治组织,光是上海就有99个①王毅.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政党认知的影响研究[J].党政研究,2019(02).。《新青年》批判儒家等级伦理观,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呼吁“民主”和“科学”救国。1916年,李大钊发表《民彝与政治》,强调立宪政治必须以公民拥有思想言论自由为基础。陈独秀1916年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指出,立宪政体应在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而不是寄希望于少数统治者的仁政。②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卷6号),1916-02-15.

中国先行觉醒的有识之士,从辛亥革命至1917年十月俄国革命前,受西方政治思想影响,对民主有了初步认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国家的一些军舰、军械,创办了一些企业,戊戌变法引进了君主立宪的法律,辛亥革命从思想和制度上仿照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这对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愚昧的清政府统治,是极其巨大、无可比拟的进步,否则就跳不出“历史的循环”。辛亥革命在形式上建立了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普及,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让中国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革命的正当性、合法性有了普遍的认同。这一时期,一些先进分子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在法治方面,主要侧重于政体方面的思考,对于权力制约问题,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宪法性文件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但是宪法的权威、民主等价值和制度,在军阀的武力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人们更相信实力、武力,而不是法律。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对党的创始人法治观的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此,中国的先进分子欢欣鼓舞。李大钊在1918年后陆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他预测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③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7.陈独秀发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告北京劳动界》等文章,引用《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表示“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④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57.。1919年5月4日,因凡尔赛和会将德国在山东所享特权划归日本,三千余学生到天安门前示威抗议,在全国得到广泛响应并成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剧增至400多种⑤徐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41.,表达各种思想观点,如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刊头印有民主:民享、民治、民有——我们的座右铭①徐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49.,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心,传播了马列主义。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在上海筹建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②徐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52.,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董必武等人在上面用通信的方式,阐述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和建党的观点。陈独秀在《共产党》创刊号上发表《短信》说: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些资本家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③徐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54.蔡和森在与毛泽东的通信中表明:“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马克思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马克思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④蔡和森.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0-51.针对当时党派林立、军阀争权、社会动荡,陈独秀发文提出:“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中夺来政权。”“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⑤陈独秀.短言[J].共产党,1920(01).毛泽东也认为,要“用阶级专政的方法”进行变革。总之,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从五四运动中体会到,只有组成政党,“以俄为师”走无产者的革命道路,才能真正改造社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⑥王毅.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政党认知的影响研究[J].党政研究,2019(02).。这一批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党的创始人,他们有的后来成为党的领导人和领袖,他们对民主法治的感受和认识,对党的法治观的形成影响深远。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先进分子形成了初步的革命法治观。这段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学习、接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创建共产党。这一时期革命法治观的特点是:第一,关注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否定资产阶级民主,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民主。1921年1月,毛泽东主张要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⑦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2号,见吕世伦:法理的积淀与变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4.。第二,通过革命夺取政权,解决国体政体问题。以往的立宪活动和国家制度的设计都掩盖了国家政权、法律的阶级性,表面上好像是人民的政权,实质是少数剥削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所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实行人民的专政。法治的实质是制约和限制权力维护现有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革命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法统,建立新的法律秩序,“如果要讲法,就不能革命,就是维护三大敌人的统治秩序。那时候对反动统治阶级就是‘无法无天’”⑧彭真.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8.,而打破现有的法律秩序是主要的、迫切的,建立新的法律秩序是次要的、不确定的、漫长的过程。

三、江西苏区革命法治观的初步实践

建党以后到1931年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时期,革命法治观得到初步的实践。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宪法大纲》,毛泽东说这是一个民权革命的政纲。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第二,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第三,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义务;第四,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宪法大纲》充分体现了宪法政治的人民性、革命性、民主性。这一时期还颁布了一些主要的法律,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有了法律自然要有司法机关,中央设临时最高法庭,地方为省、县、区各级裁判部,各级裁判部设刑庭和民庭;检察机关附设于同级司法机关内,省、县裁判部各设检察员;实行四级二审终审制、审判公开、人民陪审、巡回审判、死刑复核、合议与辩护制度。

猜你喜欢

清政府陈独秀民主
中国式民主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