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历史经验

2021-11-25

创造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钱 红

所谓“风险”,简而言之就是相关对象遭受到损害、损失的现实可能性。而“重大风险”,顾名思义则是风险的危害指数已达至甚至超越一般风险之临界值,风险评估为重大和整体性级别的险情与危机。①胡洪彬.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百年历程、经验及启示[J].理论探索,2021(02).重大风险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其后果具有较强的毁灭性与破坏性,影响社会发展,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源于两大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和党的执政领域风险,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范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险”。在风险来临前,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好“防备”,风险一旦发生,我们要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一、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生于内忧外患,在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各种风险考验。

(一)新民主革命时期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包括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在推进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进程中,反革命力量强大,处于幼年时的党对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重大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错误估计革命形势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党内先后出现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以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挫折,也使党的发展面临重大危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党和革命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以八七会议作为一个转折点,恢复、整顿党组织,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党的六大把工作中心从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上来。三湾改编后,毛泽东、朱德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29年12月,召开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解决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这支军队的问题,即真正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革命陷于危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简史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0.。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任务。1936年12月,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斗争。抗战胜利后,人民希望和平、民主,但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全面内战,经过解放战争,我们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夺取政权不易,巩固政权更不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国际上,新兴的中国受到帝国主义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经济上,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军事上,人民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干部面临新考验,要求有执政本领,能否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等。党的执政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如中苏关系恶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严重饥荒、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年10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威胁我国安全。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共产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脚跟。”②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94-295.同时,为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西方进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成功发射“两弹一星”,使我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措施有力防范化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安全风险、政权安全风险。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1978年12月18日,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们思想上受“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风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发展、体制转型,社会面临巨大风险。中国共产党对改革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意识到改革风险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风险。党抓住发展这一中心,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同志指出:“稳定压倒一切。”要规避风险,同时“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摸着石头过河”体现的就是一种风险决策的方式。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争议,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增强抵御风险的实力保障。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邓小平的改革风险观。另外,党重视防范执政风险,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坚持加强党员干部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国内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党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之后,1998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法轮功”邪教组织围攻中南海,引起了中央领导特别是江泽民对党的建设的高度关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江泽民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

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和干涉霸凌,党面临意识形态领域、国家安全风险、经济安全风险。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竞争问题,如有的国家针对中国反倾销或鼓动西方国家不要采购中国生产的产品,提出中国威胁论。2003年5月,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唐纳利发文表示,布什主义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铲除恐怖主义,一个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些为预防、应对风险提供了指南。胡锦涛同志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来探讨相关风险的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五个统筹”应对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成功应对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08年3月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反华势力纠集、2008年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玉树地震。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沉着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际关系变化,战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风险防范与化解

新时代我国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新时代党强调底线思维、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判断。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多次会议、报告中提到增强抗风险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打赢三大攻坚战之首。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整合资源,优化、协同高效处置各种自然、安全风险。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专门就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发生,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巨大威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遭受到重大影响。此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领导、全面部署、全面组织阻击这场重大战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抗击新冠疫情中,全国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100多万名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冠疫情和重大风险应对有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防范风险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重要性,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观视野、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公共安全体系的角度来把握风险防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效应对了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虎拍蝇”,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从而取信于民,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把风险防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新时代风险防范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风险防范迈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风险防范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总之,从中国共产党历程看,我们党一贯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早期风险主要是与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有关,风险领域集中、单一,之后风险发生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国际、国内风险并存,并且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转变,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风险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风险及应对更加复杂与艰辛,党防范重大风险能力日趋成熟。

二、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经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风险的具体特征和形式各有不同,我们党一次又一次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战胜困难,经受考验,积累形成的经验有:

(一)经验一:化险为夷的法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重要历史时期、重要关键时刻,在遇到各种风险挑战时,党始终勇立潮头,领导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领导核心是战胜任何重大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了防范化解风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体制,即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每当遇到风险时,党的领导人、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沉着应对,进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回顾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化险为夷的法宝是党的坚强集中统一领导。正是党的领导才使我们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经验二:防范风险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论我们面对的风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政权,还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风险,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我们党始终坚持践行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宗旨,将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作为评价、衡量防范化解风险的标准、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防范化解风险始终,抗击新冠疫情中没有像西方搞“群体免疫”。在武汉救治80岁以上高龄老人3000多人。费用由几万到几十万,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均由国家承担。疫情引发的“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彰显的是执政理念的不同,防范风险理念也不同。

(三)经验三:防范风险的基石——依靠人民

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抗击各类风险的能力、精神存在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之中。人民是党的根基。党的力量来自人民,来自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共产党经历磨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50多名党员到9100万党员,发展壮大得益于党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范化解风险为了人民,防范化解风险依靠人民。人民铸就的铜墙铁壁是战胜风险的坚强防线。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观看渡江战役纪念馆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革命成功依靠人民,抗击自然灾害、战役也离不开人民。2008年汶川地震涌现了许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参与救援,成为“志愿者元年”。此次疫情,全国14亿人响应党的号召戴口罩,少聚集,不外出。抗击疫情打的是人民战。人民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力量源泉,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合力。

(四)经验四:不朽的精神——不惧风险、敢于斗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在每一次风险中总是有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发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勇于担当、披荆斩棘,将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战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的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

(五)经验五: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形式的风险挑战准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发展史伴随着我们党的自我革命和理论创新。如通过延安整风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一再强调“进京赶考”,推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两个务必”。在全国执政后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强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后,先后开展整党、“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群众性实践教育活动,这些对防范党的执政风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行改革开放的风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着超前的预见与判断。邓小平于1988年6月3日指出:“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 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 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 要争取犯得小一点, 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这是有风险的事情, 但我看可以实现, 可以完成。这个乐观的预言, 不是没有根据的。同时, 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 准备好对策。这样, 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 天也不会塌下来。”①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67.在姓“资”姓“社”的争论时,邓小平明确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坚持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全体党员同志要警惕党面临的一系列风险,“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强调党要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我们注意“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总之,中国共产党六次大的自我革命、三次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主动防范执政风险、使我们党不变质,红色江山不变色;结合中国实际,系统、全面、源头上加强对各种风险的研判,推进风险治理,以此保障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顺利。

(六)经验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优势

制度对于防范化解风险起着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作用。我们党在险恶的外部环境斗争中和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的内部环境改造中,逐步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制度、党的群众路线、工农兵代表会议、参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的法制建设等等。面临各种势力的渗透、围攻、堵截、颠覆,我们没有改旗易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是抗击风险的重要保障。同时防范风险也是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应急管理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过程。2003年SARS后,党总结经验教训,以“一案三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形成统一指挥下的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机制。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我们应急管理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及其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创造 “两大奇迹”的根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有了坚强保障。此次新冠疫情是对风险治理体系和风险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检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救援物资集中到武汉、湖北一线,还采用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市的机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①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5-09.同时,此次疫情应对也暴露出我们的短板、弱项、漏洞。今后不断健全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的体制机制,发挥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是经受风险考验、战胜困难挫折的历史。在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中,积累了许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宝贵经验。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考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处于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和集中显露的时期。各类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出现,并且风险链条不断延伸、变化,各种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交织、互动,衍生出系统性风险或新型风险。新发展阶段要总结党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与力量,指导实践,迎接新的挑战和风险,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有了你
——献给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