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志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正茂

2021-11-25徐晓艳

创造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徐晓艳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可以说,全会召开基于“三个需要”,即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一、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同时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征途漫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时间誓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宽阔胸怀,是“环球同此凉热”的宏大格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着抱负。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探寻求索。从试图实现“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到主张“维新自救”的戊戌变法,再到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社会思潮,各种挽救中国的方案轮番登场,但都没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毅然决然扛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将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跟以往的政治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里,始终流淌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无限荣光和不朽功勋,始终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牺牲、一起创造,真正代表着人民的利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马克思曾说,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从南湖小船到领航巨轮,从上海秘密会议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马克思主义到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岁月不老,初心不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以“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它诞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成长于反抗中外反动派的绞杀之时、壮大于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中,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磨难之中百折不挠。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围剿、被屠杀,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不怕鬼、不信邪;从“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岁月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和执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带领中国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到化危机、战贫困、抗疫情……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履险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气吞山河的行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9—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7%左右的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在若干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约189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面对中国发展与稳定的两大奇迹,有西方学者感叹,谁要能解释中国,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有人断言:中国是一切规律的例外。这样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治力量都没能达成的。

二、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成功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9年前,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向世界郑重宣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中外政党史上,一些政党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而昙花一现,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政党的价值追求与为人民谋幸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放弃和背离了初心和使命,因而丧失了执政根基,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无不提醒我们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注定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必然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复兴之路,道阻且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可期,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形势愈加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笔者以为,必须以“四个意识”为统领。

一要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铁达尼克号”与“小帆船”的不同,来说明大国治理之不易。小帆船遇风浪,可以在水里打转,绕几个弯又起来了;而像“铁达尼克号”这样的大船,一旦倾覆,就可能真的沉了。正因如此,治理中国,被外国观察家称为“世界上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让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要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这个社会时代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工人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时,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同年5月底,英雄的巴黎公社在经过不屈的斗争后,最终被凡尔赛军镇压下去。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前,我们党的事业屡受挫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稳定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有了这个成熟的稳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没有邓小平同志这个核心,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今天。本次全会强调“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

三要以“历史意识”激荡复兴伟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可谓艰辛。从最初50多人,到拥有9500多万党员;从国家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中国人民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这一巨大变化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源于无数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漫漫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无数坎坷和磨难。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让我们党懂得了武装斗争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并且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这使我们开始真正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并且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58—1960年“大跃进”,这使我们开始认识到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科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这使我们开始认识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期。我们党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努力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要以“世界意识”成就共同梦想。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从古至今,大国的兴衰都会无可避免地与技术革命、国际形势和世界力量对比相互影响。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怎样从“世界的尺度”来规划航线,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始终要面对的时代命题。历史上,自1757年清朝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复兴之路,道阻且长。唯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就没人能阻止我们继续成功!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