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共赢 提振信心携手并进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心得

2021-11-25

创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总书记生物绿色

杨 睿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既回顾可喜的成绩,又展望可期的未来,既令人振聋发聩,又让人充满信心,既有对中国所秉持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诠释阐释,又有对全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体举措的落实落细,是一篇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重要讲话,对持续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这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绩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议题,并提出新发展理念,旨在以系统性思维整体推进生态建设事业。其中,“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平衡社会不同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发展差距;“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放”注重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全球治理;“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缩小社会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直以来,中国十分注重生态建设,着力构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进发。本次COP15大会的成功召开是中国生态建设良好成绩的完美展示,向世界作了一次成功的生态建设的“自我介绍”,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中国样板”。

二、这是一份绿色发展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绿色发展的重心在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上看,只有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发展绿色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活等多个层面入手,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的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只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建立低碳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的重点在于国土空间的科学高效利用,需要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统筹,适宜开发的地区集约有效开发,应当保护的区域则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发展绿色产业则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探寻推动经济增长点的新路径。目前,新能源汽车、垃圾回收处理、环保设备生产等行业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节约利用资源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和发展难题的关键。我们应树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大资源节约利用相关改革创新的力度,实现资源的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注重构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这是一篇以民为本的重要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02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同时,中国在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福祉为中心,着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在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同时,也致力于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我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减贫示范合作技术,为当地乡村基层社区实现脱贫提供帮助;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推行农业合作示范区、中非菌草技术合作等减贫项目;为南太平洋地区提供医疗技术及基础设施援助;为拉美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援助。可以说,中国为全球消除贫困作出了示范,也为世界消除贫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展现出了中国的历史担当与大国情怀。

四、这是一次全球治理的郑重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个人需求的溢出使得个体间需要通过相互输出利他性满足个体诉求,这使得人类社会的组织化成为必然。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的范畴绝不仅限于国家之内,而是已经扩展到了跨国家层面;而个体需求也早已溢出于国家组织的范畴,诸多问题需要全球共担责任,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正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环境治理的有效方式,它需要全球各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实际蕴含了四个问题:如何凝聚共识?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明确方向?如何形成合作?就凝聚共识而言,该理念正是中国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宗旨及成效的高度概括,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就克服困难而言,该理念主张以绿色转型带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转型涵盖三个层面:制度、生产与生活。就明确方向而言,该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使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形成合作而言,该理念一方面倡导各国同舟共济,共担治理责任;另一方面亦倡导以国际法为准则,推动治理责任的科学分配,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五、这是一篇直面疫情的战斗檄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COP15大会的举行对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有助于提振抗疫信心,为今后指明方向。首先,讲话有助于团结各方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出席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与中国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举有助于团结全球各国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其次,讲话为抗疫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明了方向。新冠疫情肆虐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发展陷入停滞。COP15大会的召开不仅为当前疫情防控点亮明灯,更为后疫情防控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引。最后,讲话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思路。新冠疫情的发生与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最终伤害的是人类自身。因此,从长远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向世界宣告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为平衡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六、这是一项责任担当的坚定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承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以实际行动作出示范,率先投入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一方面,中国的做法为全球树立了榜样,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于生态治理事业的信心,为实现“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基金的成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交流,以及会议的召开、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反映出中国的大国情怀以及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中方呼吁各方为基金出资,并参与基金治理架构与运作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为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帮助。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并非使用了“各国”一词,而是欢迎“各方”加入,包括其他国家、机构和组织。说明这是一个国际基金,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都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坚定承诺,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实现长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总书记生物绿色
绿色低碳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时局图
第12话 完美生物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