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

2021-05-11吴秋季郭珈彤张海军于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创针对性无菌

吴秋季,郭珈彤,张海军,于涛

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耳鼻喉科,吉林长春 130021;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长春 130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导致机体发生创伤几率也随之上升,创伤会引起机体组织结构完整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是急诊科常见病症。该病发生突然,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医护工作者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处理措施。但短期内很难对创伤进行彻底清创,加之院内急诊人流量较大,疾病种类较多,在送诊过程中极易接触病原菌,且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其伤口部位卫生较差,伤口感染几率较大[1]。伤口感染不仅影响预后恢复,而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疾病复发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上升,为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了解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措施尤为重要。故该文就急诊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1.1.1 老年患者 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长,其机体各项组织器官功能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多数老年患者常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创口愈合时间较青壮年较长,需花费更多的费用,且在切口愈合过程中,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发切口感染[2]。

1.1.2 糖尿病患者 多数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糖代谢紊乱,机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造成微循环障碍,局部供血不足,切口难以愈合[3];且患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为细菌繁殖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患者,针对身体质量指数在24 kg/m2的创伤患者而言,其体内脂肪层较厚,常规在处理创伤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通过高温处理,以此促进部分组织变性,进而将皮下组织切开,但患者脂肪层较厚,使用高频电刀会造成患者体内脂肪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栓塞,以此影响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4]。脂肪组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用高频电刀高温处理极易出现脂肪液化,进而污染切口,造成切口感染。

1.2 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伤口的长时间暴露以及汗腺的分泌均会造成感染情况发生。在处理创伤切口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没有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处理,且无法避免患者自身携带的病菌,在处理创伤切口过程中,浸血辅料盐水会被反复使用,增加感染几率[5-11]。

1.3 切口引流

切口引流会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引流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针对急诊创伤患者来说,相当于异物对创伤进行刺激,甚至将细菌带至伤口处,以此引起伤口感染。 刘建文等[11]报道显示,170 例急诊外科手术的创伤患者中年龄≥60 岁,TS≤4 分、BMI>24 kg/m2、多处创伤、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头部创伤是诱发患者伤口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分布情况,见表1。

2 制定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

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卓越、注重细节、重视结果的一种管理模式。院内相关部门围绕自身特色、文化,工作主线,从教育培训开始,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责任与流程;通过微信群、QQ 群等传播创伤切口感染知识,以提升院内整体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新理念,营造患者安全文化;实施绩效考核方式,以提升工作人员对科学预防切口感染的认知度以及循证组织防护措施的执行率[5];以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为契机,完善覆盖全院检测的信息化平台,经过实施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创伤切口感染患者等;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过程检测以及结果检测指标,实施创伤切口感染针对性防护管理措施,以降低创伤切口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表1 诱发切口感染主要因素分布情况[n(%)]

3 针对性防护管理实践

3.1 建立健全管理构架

完善针对性预防管理构架,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循序持续改进理念。针对性预防管理是以患者安全为主线,追踪目标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院内领导应高度重视创伤切口感染预防工作,建立针对性预防管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灵活使用目标管理,逐渐完善制度以及流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反馈、评价等,动态、持续地改进预防感染管理质量。

3.2 加强质量考核

针对创伤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应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感染安全意识,对院内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负责组织学习切口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学习创伤切口感染知识以及消毒措施等,并制订详细工作质量考核,同时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待遇相挂钩[6]。质控小组应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操作中未严格按照执行操作规范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应依据医院绩效考核给予相应的惩罚。

3.3 对院内工作人员要求

应熟练掌握各种病原菌感染知识以及预防措施,特别是关于手卫生相关知识,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的相关知识宣传,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练实施各项操作。 在对创伤进行处理时,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以及技术操作,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一定要佩戴乳胶手套进行防护[7]。

3.4 病房环境、物品管理

因院内急诊科属于高病原菌环境,若患者住院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与病原菌接触几率,进而引发切口感染。应严格执行各项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消毒,必要时针对重点区域应给予紫外线照射以及空气消毒剂等按时消毒空气,针对病室内物品,可使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并对细菌学监控结果进行检测[8]。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指导患者与家属遵守各相关消毒隔离制度,把控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对无菌物品加强管理,病室内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以及污染物品应分开放置。

3.5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工作

创伤患者自身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院内工作者均需采取初级防范措施,即戴口罩、手套等,对创伤患者创伤进行处理时,应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尽量给予患者使用过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专物专用,针对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以及设备,每位患者在使用后必须对器械、物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以免病原菌传播,增加切口感染几率[9]。

3.6 提升手卫生依从性

手卫生是预防创伤切口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积极开展手卫生的培训以及管理,促使医护工作者掌握洗手指征,改善洗手措施[10];医护工作者在接触不同创伤患者或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到清洁部位时或创伤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均需洗手,保证手卫生。为了提升急诊科工作者洗手依从性,应在洗手池旁张贴醒目的七步洗手示意图,在抢救室、处置室等区域放置快速洗手液,使急诊科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7 侵入性操作相关预防

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严格遵照各项技能操作规程,特别是针对创伤患者实施伤口清创缝合操作时,操作前应严格手消毒,遵从无菌操作原则,并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消毒皮肤、黏膜,使用在有效期内的无菌物品,操作过程中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操作,这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标准措施[11]。

3.8 针对患者实施管理措施

老年患者在受到创伤后,对细菌抵抗力差,极易引发感染,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给予其安排单间病室,并加强营养,同时控制各种慢性疾病。彻底清创以及调整好机体的防御技能与避免创伤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12]。 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周围环境,以减轻其陌生感,加深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对创伤患者营养支持,提升其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可降低创伤切口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4 小结

创伤是临床常见病症,一旦发生创伤,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创伤创口感染,清创是处理创伤最常见的方式,但急诊是病原菌集聚地,清创后极易引发感染,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加重经济负担以及痛苦。 故临床应掌握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 急诊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因此在进行清创的过程中,应在提升手术操作水平基础上,增强对切口预防工作的关注度,实施针对性、有效、科学的预防措施,以此促进治疗进展,加快患者切口愈合,同时减轻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痛苦,使患者尽早出院。

猜你喜欢

清创针对性无菌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