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中T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021-04-07冯洁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导联心电图分级

冯洁渊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属于冠脉综合征的范畴。通过进行心电图检查可快速地诊断AMI,并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是提高其治疗效果、挽救其生命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分析avR 导联中T 波形态的变化不仅可准确地定位AMI 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还可反映其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信息,进而为临床医师判断其病情的危险分层提供诊断依据[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AMI 患者心电图avR 导联中T 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0 例AMI 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存在典型的AMI 所致胸闷胸痛症状。2)患者在入院时接受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其心电图符合AMI 的演变过程。3)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水平超过正常值3 倍以上。4)患者接受正规的急诊介入心肌再灌注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的年龄大于80 岁。2)患者存在可影响观察结果的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3)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4)患者接受过起搏器植入术。5)患者合并有预激综合征。按照这140 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中avR 导联T波形态的不同,将其中T 波正向振幅>0.1 mV 的50 例患者作为正向组,将其中T 波正向振幅≤0.1 mV 的90 例患者作为非正向组。在正向组的50 例患者中,有男性40 例,女性10 例;其平均年龄为(65±7.54)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有23 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有18 例,侧壁心肌梗死有9 例。在非正向组的90 例患者中,有男性74 例,女性16 例;其平均年龄为(67±8.20)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有45 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有30 例,侧壁心肌梗死患者有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killip 分级、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脑钠肽(BNP)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AMI 患者avR 导联中T 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具体的方法是:1)采用Killip 分级法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心功能Killip 的分级标准为:⑴Killip Ⅰ级:患者无左心室衰竭及肺水肿等临床表现。⑵Killip Ⅱ级:患者有轻微的肺水肿表现,进行肺部听诊的结果显示其肺部啰音的范围<50%。⑶Killip Ⅲ级:患者有明显的肺水肿表现,进行肺部听诊的结果显示其肺部啰音的范围≥50%。⑷Killip Ⅳ级:患者有心源性休克的表现。2)在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其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对检测标本进行EDTA 抗凝后,使用美国Triage MeterPro 自动检测分析仪对其进行BNP 和cTNI 检测。3)在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术后的第7 天,由2 名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医师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并记录其LVEF的数值。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向组患者中Killip 分级为 Ⅲ级或Ⅳ级患者的占比高于非正向组患者,P <0.05 ;与非正向组患者相比,正向组患者cTNI 的水平和BNP 的水平均较高,其LVEF 的水平较低,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在以往的心内科临床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心电图avR导联在诊断AMI 中的应用价值。心电图中电轴的方向与心室正常除极向量的夹角最小,故avR 导联介于肢体Ⅰ导联与肢体Ⅱ导联之间,且在心室除极方向的投影最大,可作为反映心室除极方向的敏感指标之一。在avR 导联中T 波的形态可准确地反映心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细胞及右室流出道动作电位复极的过程,故AMI 患者avR 导联中T 波的形态一旦发生改变,其心肌细胞坏死产生的指向性心电向量就会发生变化,提示其病情趋向于严重。有学者发现,avR导联中ST 段抬高型的AMI 患者在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其aVR 导联中若出现T 波正向预示其发生院内死亡的几率较高[2]。相关的研究表明,avR 导联T 波形态的变化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病情严重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4]。吕国菊等[5]的研究表明,avR 导联中T 波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作为判断AMI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指标,还可作为评估其心功能的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正向组患者中Killip 分级为 Ⅲ级或Ⅳ级患者的占比高于非正向组患者,P <0.05;与非正向组患者相比,正向组患者cTNI 的水平和BNP 的水平均较高,其LVEF 的水平较低,P <0.05。这说明,AMI 患者avR 导联中T 波形态为正向时提示其病情较为严重。另外,AMI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avR 导联中的T 波若由原来的低平倒置发展为T 波正向,则提示其病情较重,且其预后较差,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医疗干预。由于本次研究为小样本研究,对AMI 患者接受医疗干预后,是否能改善avR 导联中T 波正向患者的远期预后等问题仍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AMI 患者avR 导联中T 波形态的变化与其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MI 患者avR 导联中T 波的形态为正向时,其cTNI 的水平和BNP 的水平均较高,LVEF的水平较低,其Killip 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提示其病情较为严重。

猜你喜欢

导联心电图分级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