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不同频率耳甲电针在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1-02-23张秋云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针神经元药物

张秋云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八病区,河南 商丘 476000)

药物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是指经2 种或多种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抑郁症状未缓解或缓解较小。药物TRD 相较普通抑郁症,其病程长、患者发作次数、应激事件更高、且自杀率更高,需及时进行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可作用于大脑皮质,调节突触可塑性,其对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对药物TRD 具有一定治疗效果[1]。耳甲电针是通过刺激耳甲区迷走神经耳支以达到刺激迷走神经的目的,其对药物TRD 也具有一定效果。但相关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耳甲电针治疗药物TRD 其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tDCS 联合不同频率耳甲电针在药物TR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10 月至2020年10 月在本院采用tDCS 联合低频耳甲电针治疗的40 例药物TRD 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低频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采用tDCS 联合高频耳甲电针治疗的40 例药物TRD 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高频组。低频组男13 例,女27 例;年龄20~45岁,平均(32.48±3.73)岁;病程2~9 年,平均(5.71±1.29)年。高频组男15 例,女25 例;年龄21~46 岁,平均(33.52±3.49)岁;病程2.5~9 年,平均(5.75±1.26)年。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病学·第7版》[3]中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且经2 种或多种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后无效或效果欠佳;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17 分;③无癫痫发作病史者;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既往有癫痫发作史、脑器质性疾病;④存在明显厌世、自杀倾向;⑤恶性肿瘤或存在传染性疾病;⑥既往接受tDCS 治疗。

1.3 方法

1.3.1 低频组;采用tDCS 联合低频耳甲电针治疗,其中tDCS 治疗如下:将5cm×5cm 左右的等渗盐水明胶海绵的阳极放置在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阴极放置在右侧额叶区,设定刺激强度为2mA,治疗30min。耳甲电针:指导患者取端坐位或平卧位,选择华佗牌SDZ-ⅡB 型电子针疗仪进行治疗,将电子针疗仪两侧耳夹分别夹在患者两侧耳夹区,选择疏密波型,波宽≤1ms,电针频率为2Hz,30min/次,2 次/d。共治疗1 个月。

1.3.2 高频组:采用tDCS 联合高频耳甲电针治疗,其中高频耳甲电针频率为50Hz,其他设置与低频组保持一致,tDCS 及耳甲电针治疗方式方法同低频组。共治疗1 个月。

1.4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HAMD 评分[4]:在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应用HAMD 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量表共包含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精神焦虑等17 项条目,总分共54 分,HAMD 越高,患者抑郁症状越重。疗效评估采用HAMD 减分率[(治疗前的HAMD 总分-治疗后HAMD 总分)/治疗前HAMD 总分×100%] 进行疗效评定,痊愈:HAMD 减分率≥75%;显著进步50%≤HAMD 减分率≤74%;进步:25%≤HAMD 减分率≤49%;无效:HAMD 减分率<25%。治疗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头皮血肿、皮肤瘙痒、滞针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低频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263,P 值=0.608),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认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相关。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后,其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等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但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在系统治疗后抑郁症状仍反复发作,形成药物TRD,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响应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探寻其他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促进药物TRD 患者病情转归具有必要性。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为情感及认知功能损伤,而前额叶功能涉及患者的情感与认知功能,左背外侧前额叶区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及执行功能有关,右前额叶区与患者情绪、情感功能有关,当患者前额叶区中的皮质活动发生改变,其情绪及认知功能间的平衡关系也被破坏,因此患者表现出抑郁症状[5]。而tDCS 是由阳极及阴极两种电极组成,并由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以微弱极化直流电作用至大脑皮质,其中阳极刺激可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兴奋性,阴极刺激可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兴奋性,通过阳极、阴极刺激来调节神经网络活性,调节患者大脑皮质活性,对情绪及认知功能平衡具有一定维持效果[6]。tDCS 可通过促进神经元放电速率来调节大脑皮层认知及情感功能区域的神经电活动状态,调节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元活性,对治疗药物TRD 具有一定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频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高频组,提示相较高频耳甲电针,tDCS 联合低频耳甲电针治疗药物TRD 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分析其原因为耳甲电针通过刺激患者耳部迷走神经来进行治疗,其可调节大脑默认网络,避免大脑默认网络过度代偿而引发大脑皮质过度活动,可维持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平衡,进而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提高治疗效果[8]。且有研究表明,前额叶区对低频电针的响应率更高,相较高频耳甲电针,低频耳甲电针可激活运动区外的额叶部分及大范围的双侧额下回眶部和额中回都,进而低频耳甲电针改善药物TRD 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更好[9]。其与tDCS 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大脑皮质神经元及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且tDCS 对远隔皮层及皮层下区域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其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调节对侧半球的经胼胝体抑制,可改善药物TRD 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tDCS 联合低频耳甲电针治疗药物TRD 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相较高频耳甲电针,tDCS 联合低频耳甲电针治疗药物TRD 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猜你喜欢

电针神经元药物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