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的影响

2021-02-23张国涛李东丽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张国涛 李东丽 吴 静

(睢县中医院脑二科,河南 商丘 4769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发的脑血管病症,该病致死、残率高,且预后效果差[1]。当前,患者急性发病送入医院后实施溶栓抢救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其中阿替普酶是高效的溶栓药物,可尽快疏通被堵塞的血管,维持脑组织缺血处血流的正常供应,溶栓效果较好[2]。丁苯酞可以对脑缺血损伤的多个环节产生阻断作用,进而有效地促进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3]。基于此,本文分析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被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择2016 年2 月至2019 年11 月进入本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3.23±7.65)岁;发病至溶栓用时1~4h,平均(3.03±0.25)h;梗死部位:脑室旁20 例,基底节15 例,脑干10 例,小脑5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61~85 岁,平均年龄(73.12±6.98)岁;发病至溶栓用时1.5~4.5h,平均(3.02±0.23)h;梗死部位:脑室旁19 例,基底节15例,脑干11 例,小脑4 例。2 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病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并经核磁共振(MRI)或者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确诊;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且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4.5h;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过敏体质;合并肿瘤疾病;既往遗留神经功能损伤;患心肝肾等器官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前首先针对有局灶定位体征的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头部CT 后实施单纯溶栓治疗。溶栓方法:阿替普酶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在60s 内静脉推注10%药液,剩余的90%药液要在60min 内滴注完毕,用药期间及用药1d 内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且不要运用抗栓或和治疗动脉循环障碍相关的药物。溶栓24h 后遵医嘱给予相应活血化瘀,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 次/d;将依达拉奉30mg,溶于250mL 的0.9%Nacl 溶液中,静脉滴注,2 次/d,并有效规避危险因素,连续治疗14d。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在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 次/d,连续治疗14d。

1.4 评价指标:①两组血清PTX-3、MMP-9、S100β水平的比较:在溶栓治疗前及治疗14d 后分别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5mL,分离出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TX-3、MMP-9、S100β 指标;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别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14d 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分数范围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③两组认知功能的比较:采取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14d 后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分数范围0~30 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血、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d 后的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的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的比较 (±s)

时间 组别 S100β(μg/L)PTX-3(ng/mL)MMP-9(μg/L)治疗前 观察组 0.38±0.05 11.59±2.45 190.78±20.36对照组 0.39±0.06 11.68±2.47 190.68±21.35 t 值 0.905 P 值 0.368 0.182 0.024 0.855 0.981治疗14d 后 观察组 0.21±0.03 4.02±1.41 120.87±10.42对照组 0.27±0.04 8.39±1.39 150.12±10.03 t 值 8.485 15.607 14.301 P 值 0.000 0.000 0.000 t 观察组治疗前后组间值 20.616 18.936 21.614 P 观察组治疗前后组间值 0.000 0.000 0.000 t 对照组治疗前后组间值 11.767 8.208 12.159 P 对照组治疗前后组间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d 后的NIHSS 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 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4d 后 观察组 18.01±4.59 6.83±2.25 1对照组 17.69±4.48 10.52±3.64 t 值 0.353 6.097 t 值 P 值5.465 0.000 8.783 0.000- -P 值 0.725 0.016 - -

2.3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治疗前MoC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d 后的MoCA 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MoCA 评分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oCA 评分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oCA 评分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4d 后 t 值 P 值观察组 18.01±4.59 6.83±2.25 15.465 0.000对照组 17.69±4.48 10.52±3.64 8.783 0.000 t 值 0.353 6.097 - -P 值 0.725 0.016 -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值=0.177,P 值=0.674),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病发后,缺血中心区域脑组织受损严重,但缺血半暗带位置的侧支循环内仍有一定的血液供应以及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液供应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神经细胞便能继续存活。但只有在发病后特定时间内实现血液再灌注,才可保留半暗带组织功能,缩小损伤范围,否则会进展为不可逆的脑损伤,神经功能无法恢复,遗留认知功能障碍[7]。

目前,溶栓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且有研究指出,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5h内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患者致残和病死情况的发生[8]。

阿替普酶是临床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因为阿替普酶能高效地亲和纤溶酶,在结合血栓的纤维素后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进而迅速恢复脑部血供,使半暗带区域的神经元和脑细胞得以存活,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但是单一进行溶栓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但所起到的效果毕竟有限,如果要更为高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还需联合相应的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来进行相应的治疗[9]。本研究中观察组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4d 后,两组PTX-3、MMP-9、S100β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阿替普酶溶栓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能很好地减弱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分析其原因为丁苯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缓解脑缺血药物,能够对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产生特异性作用,刺激血管新生,维持稳定的脑血管流量,脑部血液微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继而有效降低MMP-9、S100β 水平[10];并且给药后能较好地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缩小脑梗死灶面积,PTX-3 水平会相应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 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MoCA 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Mo-CA 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在阿替普酶溶栓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能更好地减弱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其认知能力。因为联合丁苯酞后不仅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损伤程度,为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适宜的环境;且丁苯酞能有效调节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能量代谢活动,减缓脑神经细胞凋亡,利于减弱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为丁苯酞自身毒副作用小,且药代学水平高,不会在体内蓄积,联合该药不会引起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阿替普酶溶栓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能更有效降低机体血清PTX-3、MMP-9、S100β 水平,减弱脑组织损伤程度,利于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恢复,且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无明显增加,安全有效,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