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观察

2021-02-23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偏瘫针刺肢体

张孝磊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偏瘫是急性脑梗死(ACI)的常见后遗症,表现为偏侧上下肢运动障碍,面肌、舌肌活动不利,且常伴有同侧肢体感觉异常,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1]。其发病病因主要为血管病变与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后患者自觉头晕、恶心、肢体麻木。目前临床上偏瘫常规治疗与康复保健并重,且取得一定效果,但常规治疗见效缓慢,且不易预防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2],故临床上积极探寻新疗法。针灸是通过针刺艾灸以调整营卫气血、温通经脉、调和气血,颅内消瘀汤主治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二者均可疏通脉络、畅通血气。本研究,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 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108 例ACI 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 例。其中研究组男31 例,女23 例;年龄42~73岁,平均(60.38±5.42)岁;病程(偏瘫)15d~3 个月,平均(1.53±0.32)月;并发症:高血压11 例,糖尿病8 例,高血脂28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1 例;年龄43~75 岁,平均(62.11±6.12)岁;病程15d~3 个月,平均(1.62±0.28)月;并发症:高血压12 例,糖尿病7 例,高血脂29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已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并通过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西医ACI 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3-4]:安静时无恶心呕吐、腰穿脑脊液检测无异常,属中风气虚血瘀证;②均伴有偏侧瘫痪或肢体活动严重障碍;③均为首次发病;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其中。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者;②合并严重脏器损伤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④研究组对汤药成分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降脂、抗凝、溶栓、营养神经以及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选择醒脑通窍、疏通经络的穴位,包括肩贞、极泉、曲池、人中、养老、委中、尺泽、环跳、迎香、神门等肢体远近穴以及局部穴位,留针20~30min/次,1 次/d,持续治疗1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口服治疗,方药组成:麝香0.06g、川芎、血竭均6g、丹参15g、没药、赤芍、三棱、桃仁、莪术、乳香、红花、香附、地鳖虫均9g,处方参照四川医学院神经外科邱绪襄所拟药方。麝香与血竭单独冲服,其它药物一并水煎煮,1 剂/d,分3 次/d 口服,持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仪器设备采用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Ⅱ;②采用Barthei 指数量表(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 评估内容包括进食、洗澡、控制大小便、穿衣、修饰等,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即活动能力越高[5];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内容包括上肢、下肢两部分,上肢检测屈曲、旋前、腕活动等运动功能,总共66 分,下肢检测仰卧位、坐位、站位等运动功能,总共34 分,整个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即肢体运动功能越好[6];采用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包括活动能力、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体能、自理以及心情等12 个方面,共78 个条目,总分245 分,分数越高即生命质量越高[7]。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各动脉Vm、BI 评分、FMA 评分、SS-QOL 评分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ACA、MCA、PCA 的V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A、MCA、PCA 的Vm 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A、MCA、PCA 的Vm 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54 54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ACA MCA P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30.73±6.12 51.24±8.32* 43.92±8.63 63.17±11.27*31.15±6.33 44.19±7.56* 44.46±8.71 57.36±10.55*0.351 4.608 0.324 2.766 0.727 0.000 0.747 0.007 33.18±5.69 32.64±5.25 0.513 0.609 42.43±8.33*36.57±7.23*3.904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MA、SS-QOL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BI、FMA、S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MA、SS-QOL 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MA、SS-QOL 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54 54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BI FMA SS-QO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33.26±5.67 85.36±8.33* 44.12±6.23 63.21±11.22*34.18±6.07 76.32±7.35* 45.01±6.37 56.63±10.13*0.814 5.980 0.734 3.199 0.418 0.000 0.465 0.002 83.17±15.25 84.63±16.16 0.483 0.630 123.45±21.39*109.37±20.17*3.519 0.001

3 讨论

ACI 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突发性局部脑组织灌溉不足,导致功能缺损,从而产生一列系列中枢神经学症候,如意识不清、感觉麻木、肢体乏力、言语不利等。急性发作期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中又以老年人群尤甚。但近年来,其发病人群呈年轻化,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故寻找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本文研究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 偏瘫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ACA、MCA、PCA 的Vm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FMA、SS-QO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 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与曾德毅等[8]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针灸分为针刺、艾灸两种,治疗偏瘫多使用针刺方法,依据具体病症性质选择穴位,以达到通经络、调气血的目的。肩贞、曲池、养老等上肢穴位可上通脑部神经、下连躯干与下肢经脉,以针刺之可改善上肢活动功能;针刺下肢穴位环跳、悬钟等,刺激神经以引起下肢局部反应;针刺迎香、合谷、神门等穴位有利于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者的功能恢复;若合并脉络空虚证(恶寒发热、关节酸痛等),可在上下肢主要穴位的基础上增加气海、关元穴;若合并气虚血瘀证(肢体疲软、舌苔薄白、心悸气短等)可增加膈腧、脾腧穴[9]。针灸可“内病外治”,主要借由经络、腧穴传导刺激起作用。颅内消瘀汤可通窍活血、消瘀止痛,方剂中麝香可开窍醒脑、祛瘀通经,主治闭证神昏;丹参、川芎、地鳖虫、血竭、红花、桃仁均可活血通经、凉血祛瘀、清热通窍,其中川芎、红花还兼具祛风止痛之效,乳香、莪术、三棱、香附可进一步增强理气宽中、消积定痛功效;另配伍赤芍可润肠通便,改善肠燥便秘症状[10]。ACI 偏瘫症属血瘀,颅内消瘀汤主治活血化瘀,辅以通窍行气,相得益彰、温养全身。

综上所述,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 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针刺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