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有效价值研究

2021-02-23杨晓玲梁启恒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麻醉

杨晓玲 陈 林 梁启恒 李 齐

(恩施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北 恩施 4450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常规的麻醉方式,主要用于骨科手术中,将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起到神经传导阻滞的效果,使得手术得以顺利实施[1]。本研究选取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盲探方式及彩超引导下实施麻醉,对比其麻醉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80 例行上肢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将患者分成2 组,抽取单号及双号的患者分别列入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2 例及18 例;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47.34±3.34)岁;体重45~80kg,平均体重(62.23±3.23)kg。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3 例及17 例;年龄32~67 岁,平均年龄(47.45±3.38)岁;体重47~78kg,平均体重(62.56±3.37)kg。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盲探方式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如下:手术病人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后,将其手臂与身体两侧贴近,将其头部偏向麻醉手术侧方的对侧,在手术侧肌间沟位置做好标记,采用碘伏将标记位置做好基础消毒,对穿刺部位实施常规消毒,采用22G 静脉套管针,确定穿刺点于患者腋动脉搏动最上点,呈20°夹角进针,速度缓慢,待刺破鞘膜出现突破感后患者感到异感后停止进针,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不适感明显,则继续推进套管针2~3mm,将针芯取出,连接针套及输液延长管,然后注入25mL1%利多卡因与0.33%罗哌卡因合剂。观察组在彩照引道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探头频率设置为10MHz,手术病人去枕平卧位,将其上肢与身体两侧贴近,扫描其颈内动静脉鞘、臂丛神经及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探查寻找臂丛神经,通过超声扫描,定位最佳穿刺位置,超声监视下穿刺,监视下注入药物,注入1%利多卡因与0.33%罗哌卡因合剂,直至彩照显示患者的神经组织完全被药物浸润。

1.3 观察指标:①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镇痛维持时间及操作时间;②记录患者出现气胸、血肿、感染及呼吸困难等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结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更快,麻药剂量更少,镇痛维持时间更长,但操作时间稍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结果比较 (±s)

操作时间(min)对照组 6.28±2.01 38.25±3.12 432.39±130.48 5.54±1.23观察组 4.47±1.38 27.15±3.56 540.36±156.18 9.32±2.45 t 值 4.695 14.830 3.355 8.721 p 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麻醉阻滞起效时间(min)麻药剂量(mL)镇痛维持时间(min)

2.2 两组患者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分别为3 例及12 例(χ2=6.646,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现的麻醉并发症情况对比 [n(%)]

3 讨论

骨科实施上肢手术时,现阶段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为提高麻醉成功率,其采取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但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4支臂丛神经所在位置不同,找准其位置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延长阻滞时间[3]。以往常采用盲探法实施麻醉,完全凭借麻醉师的临床经验,更增加了麻醉的操作的不确定性,无法可视化查找及确定臂丛神经进行穿刺,麻醉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4]。可见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成为麻醉学科研究的重点。

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麻醉方式,近年来在麻醉学科发展迅速,是可视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在意识不清楚、小儿及定位困难的患者中使用价值高[5],具有诸多优点,医师可在可视条件下,观察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了解穿刺针的穿刺深度,便于顺利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束周围,动态监测麻醉药物在神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使其能均匀弥散在神经组织内,避免偶然及盲目操作,提高穿刺的准确性,达到精准靶向穿刺[6]。同时,其可从锁骨、肌间沟、腋路、尺、桡及正中神经等位置入路,入路方式多样化[7]。且该种麻醉方式少量的麻醉药物即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麻醉药物带来的副反应,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快、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麻醉维持时间长,且麻醉并发症少,提示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尽快起到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且麻醉并发症少,临床实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麻醉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