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胰岛素30 皮下注射治疗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02-23刘建磊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降糖药口服常规

刘建磊

(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潢川 465150)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基本病理机制[1]。本研究探讨门冬胰岛素30 皮下注射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1月收治的单纯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156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78 例。常规组男36 例,女42 例,年龄53~78 岁,平均(62.18±3.14)岁,病程3~8 年,平均(5.48±1.05)年;实验组男39 例,女39 例,年龄55~79 岁,平均(63.69±4.23)岁,病程2~9 年,平均(5.75±1.64)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血糖检测、抗体实验、胰岛素水平检测确诊为2 型糖尿病;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佳者;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肝、肾、脑等内分泌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患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2 片/次,3 次/d;地特胰岛素,睡前10 min 腹部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1~0.2U/kg,1 次/d,每2 d 根据空腹血糖(FPG)调整用量。

1.3.2 实验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5min腹部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1~0.2U/kg,1 次/d,每2d根据FPG 调整用量;盐酸二甲双胍与常规组用法相同,两组均治疗3 个月。

1.4 评估指标:显效: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2 hPG)<7.8mmol/L,FPG 5.0~7.2mmol/L;有效:治疗后2hPG 7.8~11.1mmol/L,FPG 5.0~7.2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标准: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观察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低血糖、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84.62%与常规组8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治疗前后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 hPG 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FPG、HbA1C 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 (±s)

注: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期常规组比较,bP<0.05

组别 n FPG(mmol·L-1) 2 hPG(mmol·L-1)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78 9.85±2.34 6.32±1.15a 13.58±2.49 7.25±1.82ab 8.86±0.93 6.99±0.62a常规组 78 10.03±2.10 6.46±1.23a 13.47±2.43 8.06±1.65a 8.43±0.74 7.01±0.58a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实验组出现低血糖1 例,头痛1 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 例;常规组出现低血糖1 例,头痛2 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 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与常规组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胰岛对葡萄糖反应敏感性及β 细胞功能逐步下降,单纯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成为促进血糖达标的主要手段。

二甲双胍属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摄取,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但长期大量服用易造成脂质代谢紊乱及降糖效果不理想等[2]。地特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相似度高,与体内白蛋白结合率可达99%,能稳定血糖水平,可降低因胰岛素治疗引起体重增加,但会延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3]。门冬胰岛素30 由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鱼精蛋白门冬胰岛素组合,注射后起效时间为15 min,可为餐时胰岛素提供高效分泌,补充基础胰岛素[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2 hPG 低于常规组,总有效率、FPG、HbA1C 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 治疗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门冬胰岛素30 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略显优势。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 治疗药物血糖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患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门冬胰岛素30 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略显优势,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降糖药口服常规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常规之外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时机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