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洛己新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2-23许现军董旭丹李晓方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气道

许现军 董旭丹 李晓方

(内黄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安阳 456300)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2 岁下婴幼儿常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婴幼儿住院的常见原因之一[1];本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累及直径75~300μm 的细支气管,以小气道广泛炎症、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坏死等为病生理特征,可导致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阻塞、气道痉挛,损害肺功能[2]。当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为主[2]。克洛己新是二代头孢菌素,较一代头孢菌素在对抗革兰阴性杆菌活性、革兰阴性杆菌b 内酰胺稳定性上优势更显著,且据更低的肾毒性,是临床应用相对广谱的抗生素[3]。本研究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克洛己新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分析其临床疗效,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01 月收治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4],为中重度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入组前三个月内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无药物过敏史;病程<5d;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儿;合并严重感染患儿;行机械通气患儿;合并严重、重症感染患儿;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儿。最终纳入116 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与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男41 例,女20例,年龄2~19(10.14±3.05)个月,体重7~12(10.29±3.42)kg;病程1~5(2.27±0.95)d;病情严重度中度39 例,重度22 例;观察组男36 例,女19 例,年龄2~20(10.20±2.98)个月,体重5.7~11.84(10.10±3.09)kg;病程1~5(2.20±0.85)d;病情严重度中度32例,重度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0.5 mg 布地奈德、0.5mL 复方异丙托溴铵加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3mL 左右,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联合克洛己新,日剂量20~40mg/kg,分3 次口服。两组疗程5d。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采用ELISA法检测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水平。

1.4 疗效标准:治疗5d 后参照文献[6]评价临床疗效,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体温正常,胸部影像学可见炎症阴影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改善,体温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胸部影像学可见炎症阴影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但仍有残留;无效为未达有效标准及疾病进展(症状加重、体温升高、胸部影像学可见炎症阴影较治疗前明显扩散)患者。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患儿所占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肺功能、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例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31 例,有效15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0 例,无效16 例,总有效率73.7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5.730,P=0.016)。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RR 下降,VT、TPTEF/TE、TPEF/VE 上升,观察组RR 低于对照组,VT、TPTEF/TE、TPEF/VE 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s)

组别 n RR(次/min) VT(mL/k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对照组 61 60.85±5.81 54.78±6.41 6.53±1.33 8.03±0.69 25.53±4.63观察组 55 59.35±.5.95 50.93±6.78 6.56±1.35 8.59±0.84a 25.61±4.60 t 值 1.372 3.142 0.120 3.938 0.093 P 值 0.172 0.002 0.904 0.000 0.925 TPTEF/TE(%)治疗后30.37±5.19 36.99±5.45 6.698 0.000 TPEF/VE(%)治疗前 治疗后24.03±4.48 29.58±4.85 24.09±4.44 34.69±5.35 0.072 5.395 0.942 0.000

2.3 两组炎症反应比较:治疗后两组TGF-β1、IL-10 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TGF-β1、IL-10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

表2 两组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s)

表2 两组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s)

组别 n TGF-β1(ng/L) IL-10(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1022.60±349.77 1845.07±502.05a 84.01±9.27 96.35±12.09观察组 55 1012.67±353.83 2075.61±415.57 83.94±9.54 119.11±17.25 t 值 0.151 2.618 0.040 8.292 P 值 0.879 0.010 0.968 0.000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以毛细支气管病变为主,也可累及肺泡,因婴儿气道相对更狭窄细小、排异能力差,因此极易发生气道梗阻,早期以明显的发作性憋喘、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尤其是中重度患儿,若无有效控制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6]。当前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案,临床主要以纠正缺氧、祛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症解除酸中毒、水电解释紊乱等综合治疗为主。现阶段有研究证实,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发挥协同抗炎、平喘作用,且不良反应也小。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起效慢,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或控制[7]。克洛己新是头孢克洛和盐酸溴已新的复方制剂,可发挥抗感染、止咳化痰双重药效,尤其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并伴黏稠痰液者。

本研究应用三联方案治疗小儿细支气管炎患儿,显示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改善也更显著。这与往期报道结论相似[8],均提示联合克洛己新三联治疗获益更显著。分析这与克洛己新的抗感染、止咳化痰双重药效密不可分。另TGF-β1、IL-10 是Treg 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两者均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前者主要通过抑制Th2 免疫应答减少IgE 等生物活性介质释放,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而IL-10 则主要抑制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激活,调节机体免疫[9]。TGF-β1、IL-10 降低引起体内抑制功能减弱,而出现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机体致命,一旦遭遇外界过敏原则可引起气道反应性增强。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TGF-β1、IL-10 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意味着机体对Th2 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增强,Th2 应答减弱,T 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过敏介质的能力也被减弱,从而降低气道反应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喘息发作风险。而观察组患儿TGF-β1、IL-10 上升更为显著[10]。这也提示三联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获益。另未见不良反应现象,考虑研究对象为婴幼儿,在一般轻度不良反应统计上存在局限性,但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这也提示三联治疗的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克洛己新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发挥协同作用,提升疗效,在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上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毛细支气管炎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