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切痂植皮联合rh-bFGF 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2021-02-23韩贝贝李志超胡东涛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植皮毛细血管性反应

韩贝贝 李志超 胡东涛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深度烧伤后愈合是全球热切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烧伤后伤口愈合的认识不断加深[1]。深度烧伤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损坏、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严重者可伴有骨关节深部组织损伤,严重影响肢体外形和功能[2]。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早期切痂植皮术,不仅能去除坏死组织,还能封闭创伤面,避免感染[3]。近年来,生长因子在烧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发现其在创面修复的各阶段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切痂植皮联合rh-bFGF 对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 年2 月至2019 年2月收治的142 例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5 岁;烧伤面积2%~30%;均在烧伤后10h 内入急诊治疗;躯干及肢体烧伤深度以深Ⅱ度为主,功能部位深Ⅲ度创面低于10%[5];无休克或伴有严重合并伤;无严重吸入性肺损伤;均同意切痂植皮治疗,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创面严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者;伴有严重呼吸功能衰竭者;严重心、肺、肾、肝、脾功能不全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血友病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有放射性皮炎者;合并有传染性疾病者。联合组男性39 例,女性32 例;火烧伤44 例,电击伤8 例,化学烧伤14 例,热压伤5 例;34 例的总烧伤面积为2%~20%,另37 例的总伤面积为21%~30%。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35 例;火烧伤42 例,电击伤12 例,化学烧伤11 例,热压伤6 例;36 例的总烧伤面积为2%~20%,另35 例的总伤面积为21%~30%。两组性别、烧伤原因、烧伤面积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切痂植皮,一次性切除Ⅱ、Ⅲ度及其周围烧伤创面,深度至肉眼可见的健康组织,尽量减少出血量,使用电凝和结扎止血,切痂后的创面用0.9%生理盐水清洗后,植上中厚自体皮,皮面略大于创面面积,并用凡士林汕纱布+外敷无菌敷料进行加压包扎。联合组与对照组一样行切痂植皮和消毒,消毒后在创面以100AU/cm 的用量均匀喷洒外用rh-bFGF,用凡士林汕纱布+外敷无菌敷料进行加压包扎。两组患者围术期均密切监测心率(成人正常值为100 次/min)、尿量(40mL 左右/h)、血氧饱和度(大于90%)等生命体征,两组患者均手术后第5d 开始换药。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手术面积、手术部位及皮片存活率;②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的标准为皮片存活、创缘无红肿,记录两组患者差创面愈合时间;③创面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若患者创面基底有分泌物,创缘皮肤红肿、发热、疼痛,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则炎性反应为阳性,无上述反应者为阴性;换药后创缘水肿加重或创面疼痛加剧,创缘皮肤瘙痒、溃疡则过敏反应为阳性,若无上述反应出现则为阴性;④两组术后成纤维细胞(FB)、毛细血管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4d、第21d 时取患者创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于高倍镜(400×)下计数FB 和毛细血管,均取10 个的平均数。

1.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存活率、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手术面积、FB 数量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联合组平均手术面积为(17.81±4.92)%,其中躯干7 例,上肢34 例,下肢30例;皮片存活率为100%。对照组平均手术面积为(17.39±4.86)%,其中躯干6 例,上肢36 例,下肢29例;皮片存活率为91.55%。两组平均手术面积(t=0.51,P>0.05)、手术部位(χ2=0.15,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皮片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联合组15d 和20d时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s)

组别 n 愈合率[n(%)] 愈合时间(images/BZ_6_1788_1197_1805_1234.png±s)15d 20d联合组 71 59(83.10) 69(97.18) 15.84±4.52对照组 71 46(64.48) 63(88.73) 18.56±5.28 χ2 或t 值 6.18 3.87 3.30 P 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比较:对照组炎性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两组过敏反应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比较 [n(%)]

2.4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FB 计数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组织FB 数量呈上升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FB 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FB 计数比较 (±s)

表3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FB 计数比较 (±s)

组别 n 14d 21d t 值 P 值联合组 71 51.49±15.16 74.14±23.63 6.80 <0.05对照组 71 38.57±12.65 56.35±18.74 6.63 <0.05 t 值 5.51 4.97 - -P 值 <0.05 <0.05 - -

2.5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毛细血管计数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组织毛细血管数量呈上升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毛细血管计数比较(±s)

表4 两组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毛细血管计数比较(±s)

组别 n 14d 21d t 值 P 值联合组 71 17.53±5.84 25.68±8.56 6.65 <0.05对照组 71 13.19±4.38 18.26±6.05 5.72 <0.05 t 值 5.01 5.98 - -P 值 <0.05 <0.05 - -

3 讨论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屏障,烧伤后皮肤受损而引起局部病理变化,从而形成创面[6]。创面的坏死组织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机体代谢亢进,进而造成免疫功能异常,最终导致骨髓抑制[7]。烧伤后机体可通过自身修复和再生能力来维持其内环境稳定以达到愈合的目的,但深度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微生物可通过创面入侵,导致创面容易反复感染,临床常采用切痂植皮术进行治疗[8]。切痂植皮术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创伤,可激活烧伤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从而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故需辅以药物治疗以加快创面愈合。rh-bFGF 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可促进创面愈合,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其能促进FB 的生长和加速组织损伤修复[9]。本研究对我院2014 年2 月至2017年2 月收治的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用切痂植皮+rh-bFGF 治疗,发现治疗效果较好。

烧伤6h 后创面开始繁殖大量细菌,并向深部组织不断侵袭,尽早去除烧伤的坏死组织,封闭创面是避免反复感染的最佳方法[10]。伤后立即行切痂的表面几乎“无菌”,创面污染和水肿较轻,术中出血量较少,减少术后感染,提高切痂植皮术成功率。本研究中,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均在烧伤后10h 内入急诊治疗,补液及时,很少发生休克,行切痂植皮术较安全,且患者有足够的自体皮,创面行一次切痂一次植皮即可愈合,缩短治疗周期[11]。两组术后皮片存活率均较高,炎症反应较少。

bFGF 是一种能促进各种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丝裂原,rh-bFGF 是由人bFGF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而得到一种含有146 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化、水溶性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与天然bFGF 分子的完全一致,国内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明rhbFGF 能促进各种组织的损伤修复[12]。创面修复过程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rh-bFGF 能促进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来源细胞的分裂,促进创面毛细血管胚芽形成和再上皮化、肉芽组织生长。rh-bFGF能促进创面修复各期细胞丝装分裂的生物活性,对创面修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FGF 是由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FB 的增殖,创面修复时,FGF 等生长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转变成血管,发生细胞迁移、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逐渐形成真皮样组织[14-15]。FB是一种重要的创面修复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行切痂植皮+rh-bFGF 治疗的患者术后14d、21d 创面组织FB 和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从而有利于烧伤创面愈合。此外,rh-bFGF 能亲和创面酸性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同时,还能刺激细胞生长、FB增殖和毛细血管新生,进一步促进创面修复。故联合组皮片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反应更少,且无明显过敏反应,安全性较高[16]。

综上所述,急诊切痂植皮联合rh-bFGF 可减少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炎性反应,促进FB 增殖和毛细血管新生,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建议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伤后应尽早治疗,切痂植皮联合rh-bFGF 是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植皮毛细血管性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全程综合保温措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清创植皮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烧伤植皮手术及其注意事项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为什么耳朵最怕冷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